整整40分钟!嵊州再次霸屏央视,太厉害了!

不老仙 2018-06-21 15:52:24

6月19日晚21:53分

央视科教频道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嵊州篇!

嵊州这座城市的独特

让我们来重新回味!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

(史莉萍摄)

追随着李白、谢灵运、王羲之、

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的脚步

嵊州,我们来了~

观看《中国影像方志》--嵊州篇完整版视频

请在wifi下点击

▼▼▼

嵊州之美

地名记

记录嵊州掌故的书《剡录》中,剡山,北出一峰曰星子峰,其下曰剡坑……世传秦始皇东游,使人凿此山以泄气,土坑深千余丈,号剡坑山。历史上,秦始皇泄王气的说法事实见诸史料。剡坑是否真的存在还需要更进一步论证,但至少能够从这则传说当中得知,嵊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吐纳百代,拥有独特禀赋的地方。

嵊县的得名源于它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四马一车为一乘,四山为嵊,嵊州四面环山,中间是剡溪及其支流冲积出的小型山间盆地,大体形成了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独特格局,嵊县这个名字存续了800多年,一直到1995年,嵊县撤县设市,嵊县改名嵊州市,属浙江省绍兴市。

文脉记

剡溪,穿城而过,它虽没有黄河的磅礴、长江的雄浑,但是,唐代就有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在内的众多诗人到此游历,并写下了大量的好词佳句,其中直接由“剡“字的就有一百多首,剡溪、剡县、剡中、剡江、剡山,这些词语时常出现,因此剡溪又被称作是“唐诗之路”的精华部分。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

千帆已过,江流有声

剡溪的水,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

流淌在嵊州人的血液里

嵊州人还在用自己的笔墨

延续着剡溪的文脉与风流……

越剧记

在嵊州,甘霖镇东王村可谓远近知名,而它知名的原因是100多年前,也就是1906年3月27日的一场演出,尽管当年的演员和观众早已作古,但人们对它仍记忆犹新,那场演出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形式---越剧横空出世。

越剧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它始终没有沾染太多都市浮华气,总是朴朴素素地讲述着一个个人情故事,显得飘逸清丽,风姿绰约。在全国的地方戏曲中,虽然越剧出现的时间较晚,但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如今在各种娱乐文化的冲击之下,嵊州越剧并没有被束之高阁,成为博物馆里的艺术,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不断地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传承记

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是一所培养越剧人才的专业学校,被誉为“越剧艺术家的摇篮”,它的前身是在越剧界颇具有传奇色彩的越剧之家。

1961年,越剧之家终于在嵊州鹿胎山下落成,它既是越剧演员歇夏的家乡,更是越剧艺术交流和传承的基地。这座曾经名家云集的越剧之家,就安静地坐落在嵊州市鹿胎山麓。2006年,在浙江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政策推动下,经国务院批准,越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越剧之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2010年,号称“中国最美艺校”的嵊州越剧艺术学校新校区在剡山落成,从越剧之家到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办学50多年来,学校已先后向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个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1500多名优秀演员、演奏员,培养了包括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黄美菊在内的优秀青年演员20多人。

在嵊州流传着一句话,嵊州人,人人都爱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

美食记

嵊州人的一天,是被那一笼笼的小笼包叫醒的。嵊州小笼包的名字也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街巷里的美味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张嵊州向全国展示自身魅力的金名片。

当代记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后,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取代了竹编制品,曾经辉煌的嵊县工艺竹编厂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一度被废弃的厂房被嵊州市为市政府重组,成为了集创作交流、产品交易、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嵊州艺术村,100余位嵊州民间艺人在艺术村聚居。

开放和包容的精神下,传统工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陈设品,在这里,体现着嵊州的包容与创新,多种艺术形式在艺术村中如同繁花般盛开。

在嵊州,越剧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不仅一直在传承,也一直在与时俱进。越剧之家、越剧艺术学校、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中心、越剧小镇,传统文化即是嵊州的过去,更是嵊州的未来。今天的嵊州秉承着创新与传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传统文化迸发出全新的能量,他们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绵绵相传的根基。

嵊州如同一位智者,矗立在江南锦绣山水的腹地,群山屏列,川流不息,走过千年岁月。

1 阅读:113
不老仙

不老仙

发布各种类型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