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持续了1013天的俄乌战争中,乌克兰前线形势每况愈下,尤其是在俄库尔斯克等地区,乌军士兵面临着极度艰难的作战环境。尽管西方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不断加码,据英媒报道美国近期宣布的7.25亿美元军事援助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乌克兰的防线崩溃的压力,但士气低落、装备短缺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乌军。与此同时,美国总统拜登即将卸任,特朗普势必改变美国对乌政策走向,也成了国际关注焦点。得知大势已去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表态,或许未来通过谈判来寻求恢复失地的方案。本文将结合各大媒体报道,分析乌克兰前线的最新战况,探讨乌军在艰难环境下如何支撑防线,以及未来战争进程中的潜在变化。
第一部分:乌克兰前线官兵士气低落,乌军靠什么支撑防御体系?根据《路透社》与B B C的报道,乌克兰前线的官兵士气持续低落,尤其是在库尔斯克地区,一线官兵面临极其严酷的战斗环境。恶劣的天气、缺乏轮休以及不断的炮火袭击,使得许多官兵疲惫不堪。部分士兵通过Telegram等方式表达了对指挥官命令的质疑,并且对战争目的和前景感到迷茫。尤为关键的是,士兵们普遍缺乏对当前战斗的信心,许多人对任务是否能成功完成产生了疑问,甚至开始质疑这场战争的初衷,当初不惜代价深入到俄境内,这样做是否真的分散了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的军事力量。 这些官兵还透露,目前得到的命令是坚守这块俄罗斯领土,直到美国新总统上任并推动新政策。士兵帕夫洛甚至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坚守领土,等到特朗普就职,再开始谈判。”
面对这样的情况,乌军依然能够勉强坚持防线,主要依赖于几个方面的支撑。首先是来自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持续军事援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武器装备短缺的问题。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包括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HIMARS)、刺针导弹、无人机等现代化武器装备,增强了乌军的作战能力。二是大量西方国家阵营的雇佣兵员的补充。究竟有多少外籍兵员在帮助乌克兰打仗,没有一个确切的数据,但就连海峡对岸的台湾都有8至9名志愿人员到乌克兰作战。无疑这一部分兵员缓解了乌克兰前线兵员严重短缺的矛盾。
三是乌克兰当局仍然不遗余力的激发士兵们的爱国情怀,“尽管他们对局势感到沮丧,但他们仍然坚信必须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完整。”最后是执行战场纪律,乌克兰军队“逃兵”现象加剧,不仅乌检察机关立案数量创下纪录,还有乌议员估计,弃离职守人数可能高达20万,占现役35万人的近六成,引发外媒关注。据英国《金融时报》12月1日报道,仅在今年前10个月,乌检察机关就对约6万起士兵弃离职守的行为立案调查,几乎是冲突爆发前两年立案总数的两倍。
然而,随着俄罗斯军队不断加大前线攻势,尤其是在库尔斯克等关键地区的推进,乌军士兵面临的挑战愈加严峻。不断有士兵提到,当前的任务不仅是战斗本身,更是如何在极限条件下生存和坚守。士气问题显然已成为乌克兰军队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若无外部援助的强有力支撑,乌军能否持续抵挡俄罗斯的攻势,仍是一个未知数。
第二部分:离特朗普上任还有不到50天时间,拜登还能搞出什么动静来?随着美国总统大选日益临近,现任总统拜登的援乌政策也逐渐进入尾声。在对乌克兰的支持方面,拜登政府最新又宣布了一项价值7.2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计划,这被视为是拜登政府在卸任前为乌克兰提供的“最后一顿晚餐”。此项援助中包括了大量的反坦克武器、导弹、弹药以及反步兵地雷等,目的是加强乌克兰军队抵御俄罗斯的能力。
然而,拜登的军事援助并非没有局限。首先,美国政府的援助通常是通过总统拨款权(PDA)进行的,但这种援助也受到拨款额度的限制。根据估算,拜登政府目前仍有约40到50亿美元的PDA授权可供使用,而此次7.25亿美元的援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尽管美国的军事援助依然存在,但士兵们对局势的悲观情绪也反映出援助的效果已经逐渐减弱,尤其是在长期战斗和人员消耗的背景下。
距离特朗普明年1月20日回锅主政只剩下不到50天时间,美国对乌援助政策转变将是举世瞩目的大事。特朗普上台后势必推动与俄罗斯的谈判进程,毫无疑问,这位特立独行的总统将竭尽所能兑现他在选举期间结束俄乌战争的承诺。对此拜登也是心知肚明,尽管他心有不甘,继在前期放开导弹攻击俄境内目标禁令的情况下,一度还放出风来称正在考虑归还乌克兰从苏联解体时获得的核武,不过面对国内外强大的反对压力,最终由沙利文出面否决了这种可能性。因此,这次拜登再出手援助7.25亿,应该已到末日黄昏。恐怕再往后,拜登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第三部分:泽连斯基已松口将通过谈判要回丢失领土,未来停战及和谈会是大概率事件吗?泽连斯基总统近期的言论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号——乌克兰可能会在未来通过谈判来寻求恢复失地。在俄军对库尔斯克地区的缓慢推进以及乌军士气低落的背景下,泽连斯基似乎已经意识到,通过军事手段完全恢复失地的可能性日益渺茫。事实上,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和其他前线的战斗已陷入胶着,虽然国际援助为乌克兰提供了短期“续命”的支持,但长期的战争消耗和不断恶化的士气,可能迫使乌克兰转向外交途径。
虽然目前国际社会尚未正式提出具体的和平协议,但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停战和谈判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尤其是在美国总统选举和欧洲局势变化的背景下,全球大国对乌克兰未来走向的政策也可能发生变化。泽连斯基的态度变化,也可能反映出乌克兰政府对于战争现状的无奈抉择,即和谈不仅可能是最体面的终结战争途径,也可能是避免更多无谓伤亡的唯一出路。
结语总之,当前乌克兰面临的战局依旧复杂且艰难。士气低落、装备不足、战线胶着等问题相互交织,使得乌克兰军队在前线面临节节败退的被动局面。尽管拜登政府还在坚持提供“最后的晚餐”,但随着战事拖延,以及懂王的强势回归,军事援助必将掐断,届时打了三年的战争或许真如特朗普所愿“24小时之内戛然而止!”
泽连斯基的最新表态可能意味着,乌克兰政府一方面迫于前线军事压力深知打不赢对手俄罗斯,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迎合特朗普主张,不得不开始考虑通过谈判来恢复失地。因此,现在全世界舆论目光,特别是乌克兰前线的官兵,与世界经济界的精英和领袖意见正好相反,他们翘首以盼的恰恰是特朗普赶紧上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