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猛地抬头,手里的钢笔在文件上划出一道歪斜的墨迹。站在门口的,是公司新上任的副主任——柳青荷。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明亮,如同1974年冬天,我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模样。
那一年,我23岁,是侦察连的副排长。部队冬季拉练驻扎在桐山县柳家村,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我们借住在柳青荷家,低矮的土墙房,院子却收拾得干净利落,墙角几株梅花傲寒绽放,正如她倔强安静的性格。
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她正在院子里劈柴,听到动静抬头看了我一眼,脸颊绯红,又迅速低下头继续手里的活。那时的我,年轻气盛,哪里见过这样羞涩的姑娘,只觉得心跳得厉害。
在柳家村的日子里,我们每天忙于训练,早出晚归,但每次看到她在院子里忙碌的身影,我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一天,我坐在院子里擦枪,她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走到我面前:“喝点吧,暖暖身子。”她轻柔的声音,淡淡的姜味,温暖了我冰冷的双手,也温暖了我的心。
“你们当兵的,累不累啊?”她轻声问我。“还好吧,习惯了。”我回答道,却不敢抬头看她。“那你们回家吗?”她又问。我愣了一下,假装没听清,低头喝汤。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哥哥也是一名军人,在一次任务中牺牲了,她母亲因此一病不起,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
我们在柳家村的最后一晚,战友们开玩笑说我和她很般配,我羞得满脸通红,不敢抬头看她。夜深了,我们要离开了,我悄悄地把自己的钢笔和一张写着“谢谢你们的照顾,有机会再见”的纸条放在了她家桌上。
回到部队后,我给她写了很多信,却都石沉大海。随着时间流逝,我逐渐将这份感情埋藏心底。后来,经人介绍,我与一位县医院的护士结婚生子,过上了平淡的生活。柳青荷的身影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挥之不去。
十年后,我转业到了桐山县粮油公司,在一次会议上,我竟然再次见到了她。她站在讲台上,成熟稳重,侃侃而谈,但那双明亮的眼睛,依然如记忆中那般闪耀。会后,我鼓起勇气走到她面前:“柳主任,还记得我吗?”她看着我,几秒钟后,笑了:“林排长,好久不见。”
下班后,我们一起喝茶。她告诉我,她看到了我留下的钢笔和纸条,也曾给我写过回信,但被她父亲拦了下来。她父亲说,我是军人,注定要离开,不希望她对我产生依恋。她后来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粮油公司,一直努力工作,照顾父母。
我问她过得好不好,她轻声说:“挺好的。”我又问她还记不记得那支钢笔,她从包里拿出一支斑驳的旧钢笔递给我:“还给你。这些年,我一直留着它,它提醒我,不要忘记初心。”
又一次,我在乡下调研时,又偶遇了她。她告诉我她父母还住在柳家村,她只是逢年过节才回来看看。我们并肩走在田埂上,她问我这些年有没有后悔过,我说没有,她也说没有。
后来,她调到了市里工作,我们联系越来越少。那支钢笔,我一直放在抽屉里,每次看到它,都会想起那个在柳家村的冬天,抱着膝盖坐在门槛上的姑娘。
如今,她站在我的办公室门口,时光仿佛回到了十年前,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我看着她,轻声说道:“记得,一辈子都记得。”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相遇和离别,有些相遇,注定会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也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兜兜转转,我们最终还是相遇了。虽然,我们的人生轨迹已经不同,但那份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珍藏在彼此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