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战友母亲到部队探亲,不久我收到她的来信,我的人生因此转变

花瓣时光印 2025-03-24 18:21:42

1975年,我高中毕业,告别了大山里的家,告别了啃红薯度日的童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参军,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与其说是为了什么崇高理想,不如说是为了逃离贫困,为了能吃饱饭。

新兵连的日子艰苦而充实。我和张小林分到了一个班,他是个城里娃,细皮嫩肉的,五公里越野对他来说简直是场噩梦。我看着他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脸憋得通红的样子,忍不住就帮他一把。一来二去,我们成了好兄弟。他常说,我是他“生死之交”。我笑着回应,心里却觉得,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76年的冬天,滴水成冰。我正和小林在操场上训练,远远地看见一个身影向我们走来。小林一眼就认出了来人,兴奋地喊了声“妈!”那是小林的母亲,张阿姨,她不辞辛苦,大老远地从县城赶来,就为了给儿子送点好吃的。看着他们母子俩相见时的喜悦,我心里突然涌上一股酸楚,想起远方的家人,不知他们现在过得如何。

张阿姨带来了两小袋米花糖,硬塞给了我。那米花糖,甜到了我心里。后来,她又来过几次,还给我家捎了封信,说是要给我介绍对象。信里提到的女孩,就是张兰,她侄女。我当时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一个穷小子,哪敢奢望娶媳妇;喜的是,张阿姨如此厚待我,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我犹豫了很久,一直没敢回信。没想到几个月后,张阿姨竟然亲自带着张兰来了部队。我见到张兰的第一眼,就被她那双清澈的眼睛吸引住了。她穿着一件蓝色棉袄,梳着两条麻花辫,安静地站在那里,脸上带着一丝羞涩的笑容。那天,我们聊得很少,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后来,我和张兰开始通信。信纸上,我们分享着彼此的生活,从部队的训练到家乡的风土人情,无所不谈。一来一去,我们的心也越走越近。

生活总是充满挑战。77年秋,我接到家里的来信,父亲病重住院,欠下了一大笔医药费。我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张阿姨得知我的情况后,二话不说,拿出一沓钱塞给我,让我先寄回家救急。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张兰也在信中鼓励我,她说:“小唐,日子再难都会过去的,我相信你。”这简单的几句话,却给了我莫大的力量。

转眼到了1978年,我退伍回到家乡。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见张兰。站在她家门口,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门开了,张兰看到我,先是一愣,然后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你可算回来了。”那一刻,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我们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我们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常常想,如果没有张阿姨,如果没有那封信,我的人生将会是怎样?也许,我依然在山沟沟里过着贫苦的日子,也许,我永远也无法拥有现在幸福的家庭。就像老王,我的一个邻居,当年和我是同乡,一起参的军。退伍后,他回了老家种地,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平平淡淡。老李也是,当年在部队表现出色,立了功,退伍后被安排到县城工作,娶了个城里媳妇,生活也算安稳。而我,因为张阿姨的善意,因为一封信,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但我知道,因为有爱,因为有善良,生活总会有希望。张兰的问题,我终于有了答案。或许,换了别人,结果真的会不一样。但我知道,我的人生,因为张阿姨,因为张兰,变得更加精彩。

0 阅读:0
花瓣时光印

花瓣时光印

花瓣飘落,印下时光的吻痕,将这份美好传递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