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京东的名字频繁登上热搜,一是我东哥没有出席最近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二则是京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市场,并抛出重磅福利 ——5 月 1 日前,高品质堂食餐厅入驻可免全年佣金。这一消息瞬间在商家群体中炸开了锅,那些长期被某外卖平台高额佣金压得喘不过气的商家们,仿佛看到了新的曙光,纷纷争先向京东涌来。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商机悄然浮现,一群专门承接地推和入驻业务的城市服务商们也活跃了起来。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领域研究的刘老实。
昨晚,刘老实我在一个京东城市服务商的直播中,与来自各地的服务商深入交流,这才揭开了京东入局外卖背后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一番探讨下来,我惊觉,京东这趟外卖之旅,远非表面上那般风光无限,其背后布满了荆棘与坎坷。
总结起来,京东上线外卖业务,需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一是地推入驻阶段,也是本文重点谈的阶段。二是商家审核阶段,三是建店上品阶段。虽然少部分餐饮商家已经经过了这三个阶段,但仍未最终上线同行,其重要原因在于第四个配送准备阶段,目前整个全国来说,达达的配送能力未必全面准备好,如果商家上线,短期内如果达达承接不了,将直接造成外卖业务的崩盘。当然最最重要的是第五阶段,就是面对C端的推广,京东需要依靠一个影响全国的营销活动或宣布策略,直接去抢食美饿市场,而且还要做好应对两大外卖平台的反制营销。显然这一阶段也未全面开展。所以,京东真正全面上线外卖,预计还需要一些时间。
据有服务商透露,截至 2 月 18 日中午,提交入驻申请的商家数量已超过 52 万之多,然而,真正审核通过并成功上线运营外卖业务的商家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京东目前面临着审核团队严重短缺的困境。
有服务商表示,其从京东内部会议得知,京东已紧急从各部门抽调 400 人组建审核团队,但面对这 52 万庞大的商家审核量,这点人力无疑是杯水车薪,短期内根本无法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后续只能依靠这 400 人先进行人工审核,以此训练 AI 审核模型,待 AI 正式接入后,才有望提高审核效率。
有服务商诉苦道,其团队提交了 8000 家餐厅的申请,至今却无一家正式上线。其中,至少 2000 家未通过审核,4000 家仍在漫长的审核队列中,剩下 2000 家虽已通过审核,却还在艰难地在建店上品阶段。这群服务商纷纷吐槽,京东的审核团队准备不足,实力太过薄弱,导致整个审核工作进展缓慢。
这一状况,也让一些心怀不轨之人嗅到了 “商机”。已经有团队打着与京东有关系的旗号,宣称能够帮助餐厅加快审核,快速上线外卖业务,但前提是餐厅需缴纳一万元的好处费。这种割韭菜的行径,无疑是利用了商家急于上线的心理,也从侧面反映出京东审核流程的混乱与迟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京东能在短期内吸引超过 52 万商家提交申请,一方面是因为外卖商家们对某外卖平台高佣金的憎恶已久,京东免佣金的消息一传出,便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各地商家蜂拥而至;另一方面,京东近些年在各地精心打造的强大地推团队也功不可没。据一城市服务商介绍,京东在全国拥有不少于 8000 个城市服务商团队,正是他们通过高效的地推工作,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批商家入驻。当晚,地推工作理所当然成为了直播中大家热议的焦点。虽然许多公司团队规模庞大,但他们往往同时开展多个项目,如金融项目等,并不能将全部人力投入到京东外卖地推中。
从市场环境来看,当下市面上的拉新项目种类繁多,如加油站加油送卡、POS 机推广等,大多都依托同一地推系统运作。以一个 6000 人的团队为例,理论上开拓一二线城市业务时,能够迅速拉满商家数量,但实际操作中,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位武汉的地推团队负责人表示,他拥有两个公司,一个负责地推,一个从事人力资源、劳务派遣业务,手头上掌握着近 3000 名大学生兼职资源,原本打算在寒暑假工或其他务工项目上合作,但明确表示,地推项目必须保证结账,他们才会接单。由此可见,地推团队的情况错综复杂,各有各的考量与难处。
对于城市服务商或其他地推团队而言,费用和结算问题是他们加快地推工作的唯一动力。对于京东外卖存在的不确定性,很多服务商表示,目前大家去做地推工作都是在赌。目前,各地推服务商给地推人员的报酬标准不一,山东地区为 50 元一单,其他地方报价在 150 - 180 元一单不等,大家普遍认为平均 150 元左右较为合理,不过这报酬赚的并不容易,地推人员至少要先后到商家跑2次才行。然而,这笔报酬需在商家审核通过且能营业后才能发放,并且大多由服务商先行垫资,若审核不通过,服务商便拿不到钱,但对于地推人员,服务商却无法等到服务商打款后再付给地推人员,毕竟这些地推人员很多都是日结,不见钱不干活。
许多服务商表示,他们从京东拿到的报酬是 200 元一单,扣税后实际到手 188 元,还面临着 45 天的对账资金周转周期。倘若审核和结算过程顺利,服务商的压力还能有所缓解;一旦出现问题,如审核时间过长或大量商家通不过审核,服务商将不得不面临大笔资金垫付的巨大风险。
而在地推的操作细节方面,京东也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商家注册推荐码,起初宣称必须使用,然而实际测试发现,商家通过联系招商业务也能获取推荐码,即便不填写推荐码也可入驻。若第一次审核未通过,第二次重新提交时就必须重新填码,且推荐码还能更换。由于市场上推荐码来源众多,任推帮和服务商的码难以区分,这无疑给地推工作增添了极大的难度。
此外,城市服务商还存在地域限制,以山东的服务商为例,签订山东本地城市的订单可获得 200 元报酬,但若签订外地城市订单,业绩虽算在名下,却无法获得报酬,这对服务商的业务拓展和收益产生了严重影响。虽然服务商后台功能在逐步完善,能够调整入驻商家的结算周期、配送扣点等,但在填写入驻信息等一些操作细节上,服务商仍存在诸多疑问,还需不断向渠道经理咨询确认。
那么,在这些服务商看来,京东为何要入局外卖市场呢?有位服务商分析认为,主要是京东看准了某外卖平台因高佣金而不得人心,商家和骑手都对此颇有怨言。而且,经过这些外卖平台长期的市场培育,大众对外卖的认知度已经非常高,如今外卖产业链也已相当成熟,不像某外卖平台早期还需要大规模开展市场教育和培训工作。这就好比当初特斯拉进入电动车领域时,产业链尚未成熟,面临诸多困难;而京东如今做外卖,更像是小米进入电动车领域,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
有服务商指出,京东前期的主要投入在于吸引商家入驻,每个商家成功入驻,给与服务商 200 元佣金,这相比某外卖平台早期的投入要少很多,这也是基于现在外面市场非常成熟,加上京东0佣金的政策,对商家积极吸引力,所以商家参与度非常的高。不过,他们也大都表示:后期京东可能会升级达达的服务团队,或者招募本地运营商开展网格化运营。
众多服务商清醒地认识到,尽管目前服务商数量超过 8000 家,但后续想要在京东外卖业务中进一步分一杯羹绝非易事。待后期市场稳定后,京东大概率只会保留少数优质运营商来运营本地团业务,甚至有服务商担忧京东会选择升级达达的运营团队,或者重新招募新的运营商。这些服务商也明白,在当前市场开拓阶段,他们或许只是暂时的参与者,未来市场格局很可能发生巨大变化。
不过,对于那些具备实力和资源的服务商或者地推团队而言,并非完全没有机会。若能在前期成功开拓市场,积累一定的商家和用户资源,在后期京东的本地运营体系中,或许还有机会占据一席之地。但这需要对市场趋势和京东政策有精准的判断。在业务操作和合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地推团队至关重要。优先选择那些有实力、有经验的团队,比如河北有一个 16000 多人的团队,在三大运营商积分兑换业务上具备很强的市场垄断能力。然而,即便如此强大的团队,面对京东外卖项目时,也因审核和结算问题而行动谨慎,毕竟他们需要确保资金回报。
同样,服务商与地推人员合作时也需谨慎。服务商要有实力和信誉,至少拥有一支十多人的地推团队,才有资格缴纳 10 万保证金获取服务商资格。地推人员则要关注服务商的承诺和结账能力,避免陷入合作陷阱。倘若服务商能够承诺在商家审核不通过时也给予一定报酬,无疑将吸引更多地推人员,但目前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审核流程的优化迫在眉睫,当前审核速度过慢,严重阻碍了业务的推进。虽然京东计划引入 AI 辅助审核以提高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审核标准和流程仍需不断完善,务必让优质商家能够尽快通过审核并上线营业。在地推人员与商家信息管理方面,地推人员应与商家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审核进度,比如添加商家微信,让商家及时告知审核结果,以便更好地跟进。若商家审核未通过,需仔细分析原因,究竟是品质问题,还是资料填写不规范,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后再重新提交。当然,对于京东审核慢,也有服务商分析认为,京东本次上线外卖业务的作战图可能未规划好就开始布局作战,比如上面提到的审核问题,但最最关键的还是作为配送团队的达达,有服务商表示,现在京东秒送团队和达达团队目前还没有真正做到颗粒度对齐,即便现在让餐饮商家上线营业,也可能会因其配送问题出现问题。所以,他们认为,运力的提升和服务质量的优化,将是京东外卖业务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后续运营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所以,对于京东入局外卖,最兴奋的依然还是B端的商家,毕竟0佣金,谁不心动,而对于C端的推广目前还未开始,这才是京东能跑通外卖业务的核心所在。毕竟某外卖平台已经深入消费者人心,建立了牢固的客户心智。京东入局外卖市场,想法固然美好,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先是针对B端推广业务,如地推、审核、费用结算、市场竞争、操作细节等各个方面暴漏了一些问题。而外卖市场犹如一片深不见底的海洋,京东想要在这片海域中站稳脚跟,快速分得一杯羹,绝非易事,未来还有漫长而艰辛的道路要走。
而目前,某外卖平台对于京东的外卖布局,虽然也通过活动进行了反制,但整体动作不大,有服务商分析,主要基于他们对外卖市场的自信,以及京东在此方面目前缺乏整体的专业性,而某外卖平台正式基于这一点,坐等京东自己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