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件事让我怎么都弄不明白。
这就是为什么在贾元春回贾府省亲过后没多久的时间,贾家就遭遇了被抄家这样的变故。要知道,贾元春省亲可是贾府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呢,本以为会是家族更加荣耀兴盛的契机,没成想,这之后没多久,贾家就面临了被抄家的厄运啦。
在那个时候,她刚刚被册封为“贤德妃”呢,这可是一份不小的荣耀。并且,还得到了皇帝特别的许可,可以回家去省亲。按常理来说,贾家出了这样一位得宠的妃子,又有皇帝给予的这种特许,那应该是正处于备受荣宠的阶段。可让人疑惑的是,最后贾家怎么就遭遇了被抄家这样的变故呢?这其中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
江南望族
要是说起天下最为繁盛的地方,那肯定得是江南这块地方啦。江南向来就以它的繁华热闹、物产丰富等诸多优势而闻名遐迩呢,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人们眼中极为昌盛的所在,所以说天下繁盛之所,江南之地当之无愧。
要知道,贾家可是担任着江南织造这一职务呢。在当时那个年代,能担任江南织造的家族,那可都是相当厉害的。就拿贾家来说吧,那绝对称得上是富甲一方的望族啦,家底十分雄厚,在当地乃至更广泛的区域那都是赫赫有名的呢。
要知道,江南织造可不归六部来进行管辖哦。它是直属于内务府的,在内务府的统辖之下呢,设有江宁、江苏以及杭州这三个织造局,它的性质属于皇商呢,就是专门为皇家从事相关商业活动之类的啦。
由此看来,贾家能达到富甲一方的程度,也就没什么让人觉得奇怪的地方啦。
在清朝末年那个时期,有这么一个情况,地点是在江南一带。当时有个人叫胡雪岩,他的身份可不一般,是皇商呢。这胡雪岩的财富那可真是多得惊人,都能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了。而且呢,他还干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大事,就是在左宗棠去收复新疆的时候,他有能力承担起供应军饷的重任。
由此可见,贾家的富有程度在江南这一片繁华胜地当中那可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说其财富之丰厚完全能够在江南诸多家族里居于最前列,达到了冠绝江南胜地的程度呢。
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当中,我们就能够从中略微窥探到一些情况呢。当时的种种细节,其实已经隐隐约约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些值得琢磨的地方哦。
文中提到,在这条街上,街东头所坐落的是宁国府,而街西头呢,则是荣国府。通过这样的描述可以明确知道,这整条街道之上就仅有两座府宅存在,并且这两座府宅还都属于贾府呢。
瞧瞧这建造的规模,那都差不多要和京城的王府规模相媲美啦。
话说林黛玉坐在轿子里头,轿子缓缓前行,不多时就来到了贾府门口。她透过轿子的帘子往外瞧,只见门口那儿整整齐齐地列坐着十来个人呢。再仔细打量一番,这十来个人,身上都穿着十分华丽的服饰,那衣料的质感、色泽一看就极为考究,彰显着贾府不同寻常的气派。
可以看到,这里所提到的这些人,他们的身份明显就是贾府的“门卫”呢。要知道,在一般情况下,门卫这个职位可能给人感觉就是负责看守门户之类的简单工作,着装或许也不会特别讲究。但这里可不一样哦,关键就在于这些贾府的门卫,他们居然都能够身穿那种非常华丽的衣服,这可真有点让人意想不到呢。
那地方的正门并没有开启,不过呢,仅仅是侧门,就已经具备可以让轿子抬着进出的条件啦。也就是说,哪怕不用开正门,单靠侧门的空间大小等情况,抬着轿子在这侧门处通行也是完全没问题的呢。
就算已经进了门,黛玉依旧没有从轿子上下来。随后呢,轿子接着被抬着前行,这一路走了大概所谓“一射”的距离呢。这“一射”之地,差不多是在一百五十米到二百米这样的一个范围里头哦。
最为夸张的一点在于,就连跟着她一块儿进入贾府的那些“婆子”,居然也都能有轿子来乘坐呢。
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在外门候着的那些轿夫便退下去了。随后呢,换了三四个年纪比较小的侍从过来抬轿子。就这样,轿子又被抬着走了一段路之后,才终于抵达了贾母的住处。
接着,只见她从轿子里面走了下来,之后便踏上了一段长长的游廊。沿着游廊慢慢前行,不多会儿就来到了屏风跟前,然后轻巧地绕过这屏风。再继续往前走呢,又穿过了宽敞的大厅。就这样一路走过来,经过这一系列的路程之后,最终才抵达了正屋。
另外,我们还能通过众人的服饰瞧出贾府的繁荣景象呢。要知道,贾府是负责丝锦制造的,就因为有着这样的背景,所以贾府里众人穿的衣服那可都是极为讲究的,都是只有皇室才能够拥有的缎锦料子呢,从这服饰上,贾府的昌盛便也可见一斑了。
大家知道吗?就单说王熙凤身上穿的那一件五彩缂丝褂,其价值可不得了呢。这一件衣服的价值啊,竟然相当于普通人家辛辛苦苦劳作一辈子所能获得的收入。也就是说,普通人家从开始干活挣钱起,一直到一辈子结束,所有挣到的钱加起来,才和王熙凤这一件五彩缂丝褂的价值差不多呢,由此可见这衣服是多么的昂贵。
就更不用提金银首饰啦,像那些玉坠子,金项圈,象牙簪子之类的,可都是她们平日里着装时会佩戴的东西呢。
您知道吗?在秦可卿去世的时候啊,那贾珍为了能把自己这位“儿媳”的葬礼办得格外风光,那可是下了大本钱的。他不惜花费重金,去买下了一口棺木,这棺木可不一般呐,之前可是连忠亲王都看上了的呢。
在古代,这葬妻的规模可是和官职大小挂钩的呢。有这么个人,为了能让自家“儿媳”的葬礼办得风光一些,居然专门给儿子买了一个五品官职。
要是所有人都能够在朝廷里担任官职的话,那么像这样随意挥霍钱财之类的情况,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在整个贾家之中,真正还能掌握着些许实际权力的就只有贾政一人了。至于贾珍呢,虽说他也顶着一个官名,可实际上那不过是徒有其名罢了,根本就没什么实实在在的权力。
瞧啊,就这般肆意地挥霍着,贾家哪怕是有着堆积如山的万贯家财,那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一直这么毫无节制地花销下去,迟早有一天,就算家底再厚实,也只会一点点被消耗殆尽,最终落得个坐吃山空的下场。
那种看似热闹非凡、一片兴盛的景象,其实不过是虚假的繁荣罢了。而这样的虚假繁荣,终究没能一直维持下去,最后因为发生了一件特定的事情,就如同泡沫一般,彻底破灭了……
元春省亲
贾元春,她可是贾宝玉的亲姐姐呢,同时也是贾政的嫡长女哦。打从她小时候起,行为举止就特别端庄得体,那模样长得也是极为可人儿,特别招人喜欢。后来呢,她去参加了宫中的选秀活动,经过一番选拔之后,成功入选,最终在后宫里担任了一位女史的职位哟。
这个职位其主要的职责呢,就是时刻陪侍在皇后的身旁,承担起帮忙撰写文书以及起草奏折之类的工作。
在那之后,她得到了皇帝的垂青与宠幸。经过这么一番经历呢,她最后成功晋升为常在或者贵人这两个位分中的其中一个啦。
要知道,贾家是因为元春才成为了皇亲国戚的。不过呢,元春在宫里的情况可并不乐观哦,她所处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了,低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压根儿就没办法得到皇帝的看重,在皇帝那儿几乎没什么存在感呢。
就在那个时候,元春忽然就被加封成为了“贤德妃”呢。这事儿对于贾家来说,可就像是给他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一般,让整个贾家都为之一振呢。
在清朝时期,后宫有着特定的规制,那便是只有两宫六院十二妃哦。要是谁能有幸成为妃子的话,就表明这个人能够经常得到皇帝的宠幸呢。元春便是处在这样的清朝后宫环境之中,她要是成了妃子,那就意味着她能时常受到皇帝的恩宠啦。
像这样的情况,只要有人能在皇帝身旁帮着贾家说上几句好话,哪怕只是随便给贾家的人封赏个一官半职的呢,那也完全有可能把贾家从这种越来越衰败的态势当中给挽救出来。
元春当上妃子以后,得到了皇帝特别的许可,准许她在元宵节当天能够回自己的家去探望亲人,也就是所谓的省亲啦。
话说贾家呢,他们有着颇为敏锐的政治嗅觉。就在当时那种种复杂的局势当中,居然从中敏锐地察觉到了那么一丝“可乘之机”呢,仿佛是在看似平常又暗藏玄机的局面里,捕捉到了一个或许能为自家谋取利益或者改变些什么的微妙契机。
妃子若是回娘家省亲的话,那肯定会有许多宫人跟随着。在这个过程当中呢,要是借着这样的机会,向这些跟随的宫人们展示一下江南那无比繁华的景象,也是有可能的呢。
只要把这群人好好地款待一番,等他们回到京城之后,那是必然会向皇帝原原本本地进行“禀报”的,不会有什么隐瞒,就会把这边的情况按照真实的情形告知皇帝呢。
在当时的情况下啊,要是贾家能够获得皇帝的认可,那可就不得了啦。皇帝随便赏赐一下,几百万两银子那都有可能啊,或者给贾家的人封赐个一官半爵啥的。一旦这样,贾家的地位那可就能更上一层楼啦,家族的发展也会迎来新的契机。
话说在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康熙皇帝对佟佳氏那可是极为宠爱。就因为这份宠爱呢,康熙皇帝做出了一系列举动。他直接将佟佳氏的父亲封为一等公爵,这在当时可是相当高的爵位啦。不仅如此,皇帝还赏赐给佟佳氏的父亲千两黄金呢,用这些钱来帮助他修建宅院,让其能够住得更加舒适阔气。
就这样,贾家动了要去赌一把大的的心思,想着干脆就豁出去搏一回,看能不能有个大的转机或者收获之类的,便着手准备去进行这一场豪赌了。
在两府的后院那里,他们经过一番挑选后,选定了其中的一片区域。随后便开始大规模地动工兴建,一番折腾下来,最终建成了规模颇为可观的大观园,其占地面积大约有三百多亩呢。
在那个时候,贾政着手加大了对宝玉教导方面的力度呢。就拿修完大观园这件事来说吧,在这之后,贾政便特意安排宝玉在众多人跟前展示他的才学,希望借此机会能让宝玉好好表现一番,也好看看他在学业才识方面到底有多少长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回贾家可是把全部家底都押上了,满心指望着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呢。可谁能想到啊,结果却完全出乎预料,这场原本寄予厚望的行动,非但没能让贾家扭转局势、重新振作起来,反倒成了那根直接加速贾家走向灭亡的导火索。
省亲这件大事完成之后,贾政满心期待着能得到皇帝的看重呢。要知道,为了这省亲的事儿,前前后后可是花出去了几百万两银子,那可绝不是个小数目。可结果呢,左等右等,就是没等来皇帝对他有什么特别的重视表示,也压根没得到什么封赏之类的。这几百万两银子就这么花出去了,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连一点点成效、一点点回报的迹象都看不到,真可谓是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喽。
女儿元春回宫前的神色以及她的一番嘱托,这让他愈发感到担忧起来。
大家想一想啊,元春在和家人离别之际,肯定是说了些什么话的。可奇怪的是,就她所说的那些内容,居然能让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了那么久、见多识广、历经各种场面的贾政都一下子紧张起来了呢。这真的是很让人好奇,元春到底说了啥,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
抄家治罪
省亲的事宜全部结束之后,到了该启程回宫的时候了。贾元春缓缓地走到轿子跟前,在即将上轿的那一刻,她停下了脚步,转身面向身旁的众人,一脸郑重地说道:“大家可要记住了,若是明年还有机会能再回家里来,可千万不要再像这次这般大张旗鼓、如此铺张浪费地操办了。一切从简就好,切莫再如此耗费人力物力啦。”
倘若她是从贵妃的立场出发,对着贾家讲出这样一番话来,那么实际上这句话就等同于一句客套之语,其目的呢,就是为了在外人面前展现身为妃子的那种勤俭形象啦。
我们来看看她此次省亲时的表现吧,她可没有摆出“贵妃”的那种架子哦,反而是完完全全把自己当作是“贾家的女儿”。
刚见到贾母和母亲王夫人的时候,她就忍不住开口吐槽起来了,说道:“想当初把我送到那如同深院后宫一般的地方,都不知道要隔多长时间才能见上你们一面呢……”
说完这番话之后,只见她忍不住地开始抽抽泣泣,泪水也随之不断地从眼眶中涌了出来,就这样哭了起来。
并且,当她见到父亲贾政的时候,还这样说道:“那些穷苦的人家啊,虽说日子过得清苦些,可一家人还能尽享天伦之乐呢。再看看咱们家,如今富贵是富贵起来了,可亲人之间却连见个面都难,这真的是太没劲儿啦,太让人觉得没意思了。”
通过这些话语,我们能够明显地察觉到,贾元春在心里头可没有真的把自己当成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家妃子呢,她始终还是将自己视作贾家的女儿。
从女儿的视角来看,她十分明显地察觉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贾家此次的花费实在是太过巨大啦。那耗费的程度,夸张点儿说,都差不多快要能和皇室那种铺张浪费的程度相提并论了呢。
所以呢,她对贾政说出的这一番话,其实就是在提醒父亲,往后做事可得低调一些啦。毕竟像这样大张旗鼓、太过张扬的行事做派,迟早是会惹来别人的猜忌怀疑的呢。
我们从元春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她说过的话语当中就能够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哦,那就是她尽管已经被册封为“妃子”啦,可实际上呢,在后宫里面的日子过得压根就不怎么舒心。
在清朝时期,存在着一种很不公平的现象,那就是汉人妃子往往是会遭到歧视的。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汉人妃子在宫廷之中,地位相较于其他满族妃子等来说,明显要低一些,常常会受到各种不公平的对待,总之,在清朝,汉人妃子确实难逃被歧视的境遇呢。
要是有娘家人能在背后给予支持、撑撑腰的话,那情况或许还好些。可就元春而言呢,贾家不但没办法为她出上一份力,起到什么助力的作用,反倒还会做出一些拖她后腿的事儿来。
果然啊,那皇帝看到贾家行事竟然如此铺张浪费,大肆挥霍钱财。而与此同时呢,再瞧瞧那国库里面,却已经是空空如也,没什么钱财物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心里就有了想法,随后便随便寻了那么一两个罪名,就以此为由,下令对贾家进行抄家处置啦。
很遗憾的是,到最后仅仅只成功抄出了六万两白银啊。
在历史记载当中啊,雍正皇帝在位时期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状况,那就是国库极度空虚。为了充盈国库,解决财政上的难题,雍正采取了较为频繁的抄家举措。就因为这频繁抄家的行为呢,在后世人们对他的评价里,便给他扣上了一个“抄家皇帝”的名号。
真的很可惜,元春其实是已经给贾家发出了预警信号的。可那时候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时间上太晚啦。最终的结果呢,贾家落得个极为凄惨的下场,家也破了,人也亡了,整个家族就那样分崩离析,彻底散了架,曾经的繁华昌盛都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