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清朝最终走向灭亡,慈禧那可是罪魁祸首啊,她的种种行径对清朝的覆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呢。然而呢,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他的看法却和大家不太一样哦。
溥仪觉得,清朝之所以走向灭亡,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一位属于“奕”字辈的宗亲王室大臣。在溥仪的认知当中,就是这位有着特殊身份的人,对清朝的覆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负面作用呢。
那么,所说的这个属于“奕”字辈的王室大臣究竟是谁呢?而且,他都干过哪些可以称得上是罪大恶极的事儿呢?
抱对大腿的穷鬼
在清朝末年的历史舞台上,有这么一位王室大臣,他属于“奕”字辈,名字叫做爱新觉罗·奕劻。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气并不是很大,估计好多人都没听说过他呢。
要是没听说过,那其实也很正常。要知道,他的祖上一直以来就没什么名气,压根儿就不怎么出名呢,所以不知道也不足为奇啦。
奕劻的爷爷乃是乾隆帝的第十七个儿子永璘。您想啊,在众多皇子当中排到第十七这个位次,从这数字上其实就能很明显地察觉到,奕劻的这位爷爷在乾隆帝那里是没怎么受到宠爱的呢。
他,没什么特别突出的事迹,也没做出什么显著的贡献呢。就因为这样,永璘这个人在大众当中确实不太出名。不过呢,也不是完全没踪迹可寻啦,在一些影视剧里面,偶尔还是能够看到有关他的内容呈现出来的哦。
在当时,永璘被册封为庆亲王。待他离世之后,便把自己所拥有的爵位传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
在那个时候,奕劻他爹名叫绵性,其实也是拥有爵位的,是辅国公呢。不过大家也都知道,这辅国公的地位和王爵比起来,那可就差远啦。但这绵性呢,心里头可能不太安分,竟然直接就掏钱出来,想着去争夺一部分王爵所拥有的权力。可这事儿哪能那么容易就成呢,结果不知怎么的,这件事就给泄露出去了。这下可好,不但没争到啥权力,连他自己原本的辅国公这个爵位也都没保住,就这么给弄丢了。
要知道,奕劻小时候啊,他家里面的条件那是相当差,差到什么程度呢?简直就可以用“一贫如洗”这个词来描绘了,真的是非常穷困呢。
要知道,一旦失去了爵位,那就意味着无法再获得国家给予的资金以及粮食方面的补助。
之后呢,他的叔叔也就是道光帝,动了恻隐之心,觉得他也挺可怜的,于是就给了他一个辅国将军的职位。打这时候开始,他的日子总算是能看到那么一点儿盼头啦,不像之前那样没着没落的,好歹有了个新的开端,未来似乎也有了一些可以期待的地方呢。
在众多人物当中,真正对奕劻的命运起到决定性改变作用的,那无疑就是慈禧了,而且她还是造成诸多祸端的首要人物。
有这么一道光,也算是个颇为奇特的人物呢。在他即将离去的时候,做出了一个让人有些意外的举动,那就是把至高无上的皇位传了下去,而接手皇位的竟然是咸丰帝。这咸丰帝呢,在很多事情上表现得都不怎么出色,可以说是干啥啥不行,并且,他的长相还挺奇特的,和常人不太一样呢。总之,就是这么个情况,这道光把皇位传给了这样一位咸丰帝。
咸丰继位之后,慈禧也进入了宫中。从这个时候起,奕劻就慢慢和慈禧之间有了往来,彼此逐渐产生了联系呢。而随着时间推移,特别在慈禧愈发得宠之后,她对于奕劻的需要程度那是一天比一天高,奕劻在慈禧这边的重要性也跟着不断凸显出来了。
在那个时候,奕劻这个人,他的文采相当不错呢,而且书法水平也很高。就因为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他常常会帮慈禧去写信哦。
估计在这个时候,就会有人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了:“慈禧在她那个时候不也是很擅长书法的吗?”
在当时,慈禧的父亲对她着重进行栽培,在这样的情况下,慈禧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确实有着不错的表现。不过呢,虽说她在这两方面有一定水平,但这可不代表她的文化素养就很高。
在当时那个时候,慈禧曾有过给她弟弟传信这样一件事儿呢。她这个弟弟,完全就是个只会啃老本儿的人,自身并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真本事哦。
在那个时候,有这么个情况,奕劻常常会帮着一对姐弟去传递信件呢。这姐弟俩是没什么文化的,而奕劻帮着传信的时候,他所写的那些内容还算挺不错的哦。也正因如此,在当时,奕劻可是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呢。
话说咸丰帝在避暑山庄离世之后,慈禧呢,就成功地将一部分大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而且啊,她还是下一任皇帝同治的亲生母亲呢,这身份可不得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奕劻瞅准了时机,觉得跟着慈禧准没错,于是便开始主动去讨好、依附慈禧,就好比是紧紧抱住了慈禧这棵大树的大腿,指望着能跟着沾光、得好处呢。
在奕劻的想法里,他觉得只要紧紧抱住慈禧太后的那根粗腿,日后呢,就能够安享高官厚禄带来的福气啦。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当时他们这些人的心目中,慈禧作为皇帝的母亲,那地位可是相当高的,差不多都能算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了,所以只要把慈禧哄好了,往后的荣华富贵自然就不用愁咯。
在当时那个时期,奕劻的日子其实过得并不算太顺遂,甚至可以说还有些艰难呢。不过即便如此,他心里也很清楚慈禧在当时的重要地位,所以每个月都会想尽办法,尽量从自己那本就不宽裕的钱财里拿出一部分来,目的就是为了去讨好慈禧,期望能借此在慈禧那儿博得一些好感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往来接触,慈禧对于这位有着皇帝亲戚身份的人越发地看重起来啦。在这一来二去的相处过程中,慈禧对其的重视程度是与日俱增,渐渐的,就变得越来越重视这位和皇帝有亲戚关系的人了呢。
在慈禧成功扳倒顾命八大臣以及恭亲王奕䜣之后啊,当时的朝堂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多重要的职位一下子就没人担任了,都空了出来呢。就在这个时候,奕劻瞅准了机会,经过一番运作,成功谋得了一个总理衙门大臣的职位。这个总理衙门大臣呢,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搞外交方面的事务啦。
要知道,有那么一个官职,确实是挺不错的。可这担任该官职的奕劻啊,大家公认他的工作能力实在不怎么样。而且呢,他还是慈禧太后身边极为得宠的人。就因为这一系列的情况,导致他的名声那是相当的不好。
说来十分稀奇,那奕劻的官运简直好得让人难以置信呢。您瞧,他之后所担任的可都是关乎国家的重要职位,像军机大臣啦,还有内阁总理等等这些要职呢。
奕劻之所以官运能够如此顺遂、畅通无阻,这其中自然是和他平日里刻意去讨好慈禧太后有着极为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当时的情形下,奕劻为了能在仕途上不断攀升,获得更多的权势与地位,便时常想尽办法去迎合慈禧太后的喜好,做诸多能让慈禧太后满意的事儿,也正因如此,他的官运才一直保持着畅通的状态呢。
奕劻曾担任过诸多重要的职位呢,按常理来说,应该会把大量精力放在工作上才对。可实际上呢,他平日里鲜少在工作方面花费心思,没怎么忙工作上的事儿。那有人可能就好奇了,他既然不忙工作,那每天都在干啥?他,每天也确实没闲着,不过干的可都是些吃喝玩乐的事儿哦。就比如说打麻将吧,这麻将桌可算是他常常光顾的地方啦,把不少时间都耗费在这上面了呢。
同流合污
奕劻在那个时候啊,那日子过得可真是逍遥自在,每天都沉浸在玩乐当中,玩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常常玩得兴起,连吃饭这么重要的事儿都给抛到脑后去了,甚至有时候都顾不上吃一口饭呢,就一门心思扑在玩乐上头啦。
有这样一个特别好玩的四人游戏,那可真是趣味十足。奕劻心里就琢磨着,这么有意思的游戏,怎么能不和自己极为重要的大贵人慈禧太后分享一下呢?所以,在这之后,奕劻就把麻将这个游戏带到了慈禧所在的宫中,让慈禧也有机会体验到这麻将的乐趣啦。
渐渐地,慈禧也被这种参与人数较多、场面颇为热闹的游戏给吸引住了。
奕劻表现得十分懂事,对慈禧那也是极为孝顺。而慈禧呢,看到奕劻这般情形,就特意对他加以提拔。在慈禧这样的刻意提携之下,奕劻的官运就如同芝麻开花一般,是越来越好啦。
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它的本质其实和一场买卖极为相似呢,奕劻相当于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把这些官职给买了下来。
当众人把奕劻官运亨通的缘由弄明白之后,不少大臣都纷纷呈上奏折对奕劻加以指责呢。他们气愤地说道:“这奕劻啊,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也就罢了,可他居然还干起了买卖官职这种勾当,这可真是太不像话啦,哪还有一点朝廷大臣该有的样子,简直不成体统嘛!”
看到当时的那种情况,慈禧也做出了回击,她说道:“他究竟是个什么水平,难道我心里会不清楚吗?可人家就是会贴心地照顾人!”
奕劻一心想着讨好慈禧太后,为此,他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呢。其中有一招就是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都给派到慈禧身边去了,让这些女儿们在慈禧跟前悉心照料着,从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得妥妥当当的。而慈禧呢,对于奕劻的这番举动那是相当满意,觉得奕劻确实够贴心、够用心的呢。
奕劻的官职逐步升高之后呢,他就开始借助自己职位所带来的便利条件,去和慈禧就工作方面的诸多事宜展开沟通啦。比如说,会提及像“咱们今天修修祖坟吧”这样的事情呢。
简单来说,奕劻所提出的这一系列问题呢,基本上都属于面子工程那一类的。就是那种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可实际上却并没有起到什么实实在在的作用,没有什么真正有价值的成效。
慈禧那个时期,之所以会呈现出奢靡无度的状况,完全不懂得去节省国家的银两,这里面有一个人可算得上是一大罪魁祸首,这人便是奕劻。
另外,奕劻平日里在过节以及祝寿这些事情上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大家都知道,在过去,那些宗亲王室的成员们,那可都是有着众多的妻妾呢。特别是那些能够世袭王爵的公子哥们,他们在这方面更是常见这种情况,身边往往围绕着成群的妻妾。
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存在着不少这样的人呢。他们的生活里常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哦。就好比今天这家在热热闹闹地给家里人庆生啦,到了明天呢,又有另外一家欢欢喜喜地操办结婚的喜事。而奕劻呢,在那样的氛围里,基本上不是正在参加宴席,品尝着各种美食呢,那就是正走在去赴宴吃席的路途当中,可以说这宴席活动在那会儿可是相当频繁呢。
在当时那个时候,每年只要遇到过节的日子,又或者是慈禧以及她家人过寿辰的时候呢,奕劻那是必定得前去的。并且呢,他还得带上自己用心去准备的礼物才行哦。就因为这样,奕劻每天都得在这些事情上忙活呢,得花不少心思和精力去筹备礼物、安排行程等等相关事宜。
要知道,奕劻正是凭借着参与一系列的社交活动,才慢慢汇聚起了一部分属于他自己的势力。就因为有了这样积攒起来的势力,哪怕他在众人眼中名声不怎么样,而且工作方面的能力也很差劲,可即便如此,在朝堂之上呢,他依然是拥有着一定的话语权的哦。
在他拥有了话语权之后,那个时候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基本上都和他有着紧密的关联呢。就拿镇压义和团这件事来说吧,这在当时可是影响很大的一个行动,而他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还有那著名的《辛丑条约》的签订,这一重大外交事件同样也和他脱不了干系呢。
奕劻在那个时候表现得可算是相当“爱国”呢。他态度十分坚决,明确提出必须要全力以赴去镇压那次起义。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他的这一主张还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支持呢。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际,奕劻身为外交大臣中的一员,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和其他相关人员在与敌方进行商讨之时,所聚焦的竟然是“谁才是罪魁祸首”这样的问题,完全没有把心思放在怎样去竭尽全力地减少国家所遭受的损失上面呢。
有一些民间史书记载提到,奕劻有过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他曾经收受了来自其他国家给予的贿赂。而这些国家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就是企图让奕劻在进行相关谈判的时候,尽可能地在诸多问题上做出让步。
有一种说法,在正式的史书当中并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是呢,咱们要是结合奕劻后续所做出的一系列行为去分析、去推断的话,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突然离世之后,奕劻一下子就失去了自己的保护伞。要知道,在这之前,他靠着光绪帝和慈禧太后,还能有所依仗呢。可如今这两位一走,那些平日里就对他极为不满的人,可不就瞅准了这个时机,纷纷要来找他算账啦。
卖清贼
就拿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儿来说吧,有人可是抄过奕劻的家。这一下,奕劻可就面临难题了,那该怎么办才好呢?这时候,他就得琢磨着再去寻找一个能依靠的强大靠山啦,也就是找一条够粗的“腿”来抱。经过一番仔细地筛选,在众多的选择当中,奕劻最后把目光落在了袁世凯的身上。要知道,这个袁世凯后来可是企图搞复辟的呢。
在当时那个时期,清王朝面临的状况可谓是极为糟糕,内有诸多棘手的忧患问题,外又遭受着各种压力,整体局势十分严峻。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奕劻站了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道:“我仔细观察过了,袁世凯以及他所统领的北洋军队,感觉是相当靠谱的。依我看呐,当下这种艰难的局面,倒不如就依靠他们来应对吧!”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奕劻心里对大清王朝早就不抱什么希望了。他心里很清楚,清朝走向灭亡那是必然的趋势,已经没法改变了。只是呢,他怎么也没想到啊,自己一直紧紧抱住的那根“大腿”袁世凯,在后来居然动起了当皇帝的念头,这可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奕劻为了讨好袁世凯,送了大量的钱以及各种各样的礼物给他,其讨好的程度和讨好慈禧时差不多呢。
瞧啊,在奕劻等一帮王室大臣的全力拥护之下,袁世凯手中的权力那是一天比一天大起来喽。这人呐,权力大了之后,那种态势,真的就和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有那么几分相似呢。而且呢,当时的大清朝啊,早就没了什么希望可言啦,眼瞅着局势是越来越不妙咯。在这样的情形下,奕劻心里就开始琢磨着王室成员们往后的日子该咋办,于是便着手为王室成员的未来去考虑谋划起来咯。
就这样,奕劻着手去劝说隆裕太后了,他的意思是让隆裕太后早点做安排,好让皇帝把皇位给让出来。
奕劻心里是这么想的,他觉得呢,唯有主动把位子让出来,才能够充分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在他看来,只有这样做了,袁世凯那边才会给王室成员们安排最为优厚的待遇呢。
在那个时候,隆裕太后对奕劻那可是极为宠信的呢。就因为这份宠信,所以当涉及到相关事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由奕劻来操持张罗的。而最终,也正是在奕劻的直接推动之下,溥仪退位这件大事就这么促成了。
有这么一位亲戚,所作所为实在是坑人至极,溥仪对他那可是满心的憎恨。溥仪就曾经非常气愤地讲过这样一番话:“整个大清国可以说就是被庆亲王奕劻给卖掉的,他做出了这样的事,又怎么能对得起咱们的列祖列宗呢?”
另外,溥仪也曾提到过这样一件事。他说,当时奕劻收受了袁世凯送来的大量钱财。就因为收了这些钱,奕劻便积极地去劝说太后把皇位让出来。而正是这一系列的情况,最终致使大清历经两百多年所建立起来的基业一下子就毁掉了,实在是令人惋惜。
在溥仪的认知当中,他觉得奕劻是致使清朝走向灭亡的最大罪魁祸首,仔细想想,这么认为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奕劻这一生啊,最为真实的写照便是“清朝罪臣,袁氏功臣”这样一句话。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他扮演的角色可实在算不上光彩,干了诸多有损清朝利益的事儿,堪称是清朝的罪臣呢。然而,有意思的是,对于袁世凯一方来说,他却又有着别样的“贡献”,在某些方面助力了袁世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又能说是袁氏的功臣啦。
除此之外,奕劻在当时可是个有着崇洋媚外毛病的人呢。这一点,从他当时处理理财相关事务的情况就能瞧得出来。
在当时那个时期,门户已经被打开了哦。就因为这样的情况,好多外国银行呢,便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到大清境内啦。面对这些从国外来的东西,不少人那态度可都是嗤之以鼻的呢。尤其是大部分爱国人士哦,他们出于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坚决不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钱财存到那些外国银行里面去。
在奕劻的认知当中,外国银行那可真是好得不得了呢。也正因如此,他便做出了一个举动,把自己数量极为庞大的财产一股脑儿地全都存放到了外国银行里面去啦。
奕劻的那些巨额款项究竟是从哪儿得来的呢?其实,就是通过贪污受贿获取的。特别是在他担任那些重要官职的阶段,那可是利用职务之便,狠狠地捞了大把的油水呢。
话说在他年满七十举办寿宴的那一年,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就光别人送给他的钱,数额就十分惊人,足足有50多万两呢。这还不算完,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价值不菲的礼物。把这些钱和礼物的价值全都加起来估算的话,差不多都快要达到200万两啦,可见其当时收受的财物数量之多。
奕劻去世之后,按惯例要给他拟定一个谥号。当时最初拟定的谥号是“哲”。然而,溥仪对此却坚决不答应。溥仪明确表示,这个谥号必须得从“幽、厉、谬、丑”这几个里面选一个才行。周围的人纷纷来劝说溥仪,觉得没必要这样做,可溥仪呢,根本就不听劝,依旧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非要给奕劻从那几个负面的谥号里选一个不可。
奕劻最后得到的谥号是“密”,这个谥号其实是有着反思他之前所作所为的意味在里头呢。要知道,奕劻在清朝时期那可是犯下了诸多罪过的人,就这么给了他这样一个谥号,真的可以说是对他太过宽容、太过便宜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