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蒋介石的老乡同学,国军上将,准备反蒋时,却被汤恩伯出卖

一更历史 2025-01-16 00:45:50

1950年6月,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前浙江省主席”陈仪,被台湾“国民政府国防部高等军法合议庭”以“煽惑军人叛逃罪”判处死刑,全部财产没收!

行刑那天,另一国民党要员蒋鼎文负责“监斩”。多年老友此时身陷囹圄,蒋鼎文纵有千言万语,一时也无从开口。

随着一声枪响,陈仪胸口中弹,尸体轰然倒在地上……

半个多世纪来,关于陈仪被判处死刑一事,一直有诸多不同言论,这位官至上将的国民党要员究竟是如何走到这步田地?

陈仪,1883年生于浙江绍兴,算是蒋介石的老乡和同学,1900年至1907年先后在日本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就读。

辛亥革命爆发时,他参加了浙江独立运动,民国成立后被推举为浙江都督府陆军部部长,兼任陆军小学校长。1916年,他到上海一家私人银行工作。1922年,陈仪偶遇昔日留日同学孙传芳。

孙传芳虽是草莽军阀,也不是正规军,但他给了陈仪一个容身之所。往后八年,陈仪尽心尽责地在他麾下担任师长。

直到1930年,另外一名留日同学何应钦不忍“明珠蒙尘”,推荐陈仪进入国民党内任职。由于朝中有人,陈仪担任了军政部兵工署署长这一肥缺。

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为了解日本情况,多次召见询问陈仪等留日学生,他因此得以与蒋介石接触,得到赏识,于1933年冬,被蒋介石委任为福建省政府主席。

出任福建省政府主席之后,却令陈仪感到无地自容。因为福建民众十分厌恶不积极抗日,反倒将枪口对向自己人的国民党,连带着陈仪也遭到辱骂。

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全国上下抗战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陈仪想有所作为,改变自己在福建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可他没有兵权,在日军侵占厦门的危急关头,得到了蒋介石“静观其变”的命令,目睹国土沦丧。

1938年底,汪精卫叛国投敌,陈仪再也忍不住,他公开向记者发表谈话,一方面痛斥汪精卫一伙叛国叛党,另一方面为自己任职五年,对日军种种委曲求全的行为向福建民众道歉,并说明自己这样做都是根据“中央”指令行事,今后仍然坚决抗日。

此时的福建民众才明白,原来罪魁祸首是蒋介石。由于此次谈话未事先通报国民党中央,蒋介石闻讯大怒,于1941年秋将陈仪“一撸到底”。

不过,陈仪毕竟担任五年地方要员,在国民党内颇有些根基,蒋介石不想做得太“过”,就让陈仪来到重庆担任行政院秘书长,党政考核委员会秘书长等闲职。

可这些工作使得陈仪对国民党高层腐败堕落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好不容易等到抗战胜利,本想与国民党彻底脱离关系的陈仪,又被蒋介石任命为“台湾行政公署长官”。

到职后,陈仪本想将一腔热血投入台湾当地建设。不料,由于蒋介石从中作梗,导致美货充斥台湾,中统、军统特务横行,奸商贪官勾结一起,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1947年初,台湾爆发的“二二八”起义,成为压倒陈仪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场事件中,陈仪与民众组成的“处理委员会”已经将事态暂时压制下来,蒋介石却派出大批军队到台湾屠杀三万多名同胞,这一切的罪过又被老蒋推到陈仪的头上。

接二连三遭到蒋介石的“背刺”,陈仪无比痛恨这个虚伪小人,对国民党政权也失去信心。

恰在此时,山东孟良崮爆发一场大战,国民党王牌部队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被解放军击毙。

蒋介石闻讯极为震怒,在大庭广众下,将当时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拳打脚踢一顿。汤恩伯满脸是血,颜面丢尽,最后跪着爬出客厅。

此事结束后,汤恩伯跑到老师陈仪那里哭诉,声称要自杀。陈仪竭力安慰,并以自己的经历与汤恩伯“反蒋”共识。

随后,陈仪离开国民党官场,赋闲在家,调理身体。1948年,陈仪突然接到蒋介石的召见令,让他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毫不犹豫地婉拒。

蒋介石还是使出老一套,没有生气,而是让陈仪先去上海休息,再做考虑。陈仪到了上海后,立即和汤恩伯就这件事进行彻夜长谈。汤恩伯坚决支持陈仪东山再起,这样便能伺机反对蒋介石。

思考了一周后,陈仪决定去浙江任职。临出发前,他与汤恩伯进行了一番密谈:此次浙江之行,无论为了国家还是人民,都必须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

汤恩伯甚至表示:只要中国共产党能原谅他的过去,他会不惜一切为其出力。

其实,我党早就对陈仪、汤恩伯反蒋倾向有所了解,可一直摸不清楚这二人究竟是真心反蒋还是假意投靠,想要刺探我方情报。

直到1948年8月,我党在确信陈仪是真心反蒋后,经过上海和福建党组织的协商协调,与之达成口头协议。

协议内容大致是:陈仪、汤恩伯自此后不得逮捕中共地下党员和其他进步人士,并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予以释放;中共对二人过去的反动行为不予追究,等全国解放后,二人及其部属享受民主待遇,还可担任军政要职。

既然事情已经明了,陈仪就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后便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举起“反蒋大旗”,彻底弃暗投明,回归人民的怀抱。

1949年1月,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为了制造和谈气氛,命令国统区释放政治犯(同时密令不放)。陈仪接到通令后立即执行,释放了大批中国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李宗仁、白崇禧知道后极为恼怒。

此时,国民党大批残兵流窜至江南,骚扰地方老百姓,陈仪果断邀请汤恩伯来杭州商量大事,决定趁此机会揭竿而起。

可原本一直坚定反蒋的汤恩伯此时只口头答应,迟迟不露面,也不透露自己的口风。

其实,我党当时已经得到确切情报,汤恩伯已经被蒋经国用高官厚禄收买,背叛了陈仪。而中共地下党员也冒着风险,向陈仪传递了这一紧急情况。

陈仪却错信他人,始终认为这是国民党特务在造谣,自己与汤恩伯情同父子,不管地下党员怎么劝告,他都不相信汤恩伯会真的背叛自己。

1949年2月,陈仪前往浙江奉化拜见蒋介石后不久,便被免去了浙江省省长职务。2月21日晚,他在参加浙江各界的欢送会后前往上海,一下火车就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2月27日,陈仪被特务从上海押送到浙江衢州。

至此,陈仪策划近半年的“浙江起义”计划彻底破灭。到了这一步,陈仪才相信,中共方面传出的情报是确实无误的,他一直信任的汤恩伯竟出卖了自己!

1949年5月,浙江解放前夕,陈仪被特务押往台湾基隆要塞拘禁。1950年春,张群、何应钦等国民党要员请求蒋介石对陈仪宽大处理。

蒋介石提出:让陈仪写一封公开信,谴责在大陆参加人民政府的张治中、傅作义等人背叛党国的罪行,并表明自己痛改前非的诚意。

陈仪却不吃这一套,他坚决表示:自己平生只有反蒋这件事还算对得起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悔过的,反倒羡慕张治中、傅作义可以追求光明。

蒋介石得知后恼羞成怒,再也不管任何人求情,于1950年6月判处陈仪死刑。

6月18日清晨,陈仪在台北被枪决,他的尸骨由其弟收敛。

卖师求荣的汤恩伯虽然逃脱一死,但从此之后,他也完全失去蒋氏父子的信任。毕竟,没有任何人能够忍受汤恩伯这样的卑鄙小人在自己身边工作。

受到排挤的汤恩伯整日闷闷不乐,于1954年病亡,留下了无尽的骂名。

不过,依据近些年相关资料的解密,陈仪被蒋介石判处死刑一事又有了新的解读。

但可以肯定的是,到了1948年下旬至1949年初,陈仪的的确确想与中共方面合作。他凭着国民党和民国双料元老的身份,不仅联络了汤恩伯,还联络了其他国民党要人。

他真正反蒋的目的是褫夺汤恩伯和京沪杭军政大权,重组民国第三势力抢先与北方谈判,等于同时得罪了蒋介石与李宗仁的新桂系。

同时,陈仪治下的浙江各界与中共地下党广泛合作,且与第三党领袖李济深联系频繁。如此种种,才是陈仪“反蒋”目的与初衷。

只是在策反过程中,身为“老江湖”的陈仪过于自负。起初,他是通过一封封信件来联络他人,这些信乍一看没有任何猫腻,透露出陈仪的小心谨慎。

到了1949年初,他却一反常态的高调准备举事,学界至今仍不知陈仪为何当时“轻拿高放”,反差会这么大!

可能他觉得当时时局已经一团糟,国民党当局不敢或者没空把他怎么样。

那蒋介石为何不顾众人求情,一定要杀他?

这是因为可以达到泄台湾民愤、收买民心,减少在台立足阻力,同时震慑内部不稳定分子的目的。所以,陈仪被查之后,必然是颗弃子。

而汤恩伯,又有谁会在乎他的死活和是否忠诚?

参考资料:

[1]孟昭庚.反共悍将汤恩伯人生落幕记[J].党史纵横,2014(07):45-46+41.

[2]刘静.轰动一时的陈仪汤恩伯反蒋案[J].党史纵横,2013(08):60-61.

0 阅读:7
一更历史

一更历史

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