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他的诗词《定风波》中写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写这首词的时候,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已有三个春天了。
这首《定风波》,表面上写的是一场自然界的风雨,但其实,它写的是苏轼的人生态度。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24岁走上仕途,适逢王安石变法,因为卷入了新旧党争,导致他的仕途频繁经历贬谪和升迁,苏轼的的每一次仕途变换,都成就了一段新的人生;每一个地方,都塑造了一种新的人生态度。
有人说:“我们无法决定自然界和人生里的风雨,与其为此感到痛苦难过,不如从容洒脱,最终你会发现,其实人生既无风雨,也无晴。”
01
「青年洒脱」
周国平曾说:“傻瓜从不自嘲,聪明人嘲笑自己的失误,天才不仅嘲笑自己的失误,而且嘲笑自己的成功。”塞翁的马跑丢了,邻居们都来安慰他,但塞翁却说:“这不一定是坏事。”
不久,丢失的马带着一匹野马回来了,邻居们又来祝贺他,但塞翁又说:“这不一定是好事。”后来,塞翁的儿子骑野马摔断了腿,邻居们再次来安慰他,塞翁依然说:“这不一定是坏事。”
不久,战争爆发,许多年轻人被征兵,而塞翁的儿子因为腿伤而留了下来。
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洒脱地接受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不被一时的得失所困扰。而善于自嘲的人最为洒脱,他们往往有着强大的自信与宽广的胸怀,也总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一笑而过的态度应对苦难,最终将困窘的生活过成了诗。
人生在世,有时笑人家,有时被人笑,生活不易,何必纠结,那些以洒脱为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倘若年少的你能够学会洒脱,你便能接受自己的缺陷,包容外界的刁难,为原本苦闷的生活,增添几分喜剧色彩。
02
「中年通透」
人生如行舟,历经风雨依然从容的心境,便是人在中年时最好的压舱石。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庄子说:“鱼游来游去,真是快乐。”惠子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晋国时的丽被晋献公俘虏,起初哭泣不止,但后来成为晋献公的宠妃,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她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哭泣是多余的。
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感受,每个人的体验都是独特的。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也不一定正确,好事和坏事往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自古多风雨,有谁相安过百年。
中年之际,日子虽然满是风雨,无情风雨却不能让人望而却步,得失与悲喜已不再是那么重要,与其在苦难中自怨自艾,不如保持一颗通透的心,在山重水复中,保持一份淡定从容,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03
「老年超脱」
丰子恺说:“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庄子在《逍遥游》中讲述了大鹏与麻雀的故事。大鹏志向远大,能够飞越万里高空,而麻雀只能在矮树上飞翔。
大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麻雀却对大鹏说:“我有时飞不到树上,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但关键在于心态,能够超脱自己的局限,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洒脱。
《悲观》中写道:“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成败福祸之上的豁达胸怀。”人在老年,更要一份超然,一份从容,放下执念,不伤春悲秋,才能优雅地老去。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少年时洒脱,中年时通透,老年时超然,便是我们最好的活法。
当理解了这些后,我们就不会被生活中经历的失败和挫折打倒,不会把自己的境遇归咎于环境,或者其他人,对能够自我决定的部分,我始终积极去做,对不能自我决定的部分,我永远淡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