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上呼呼大睡,这到底是艺高人胆大,还是拿生命开玩笑?!
最近啊,小米SU7车主在高速路上“梦游”的新闻,那可是炸开了锅!
你说这智能驾驶都这么牛了吗?
能让人安心到在高速上都能睡着?
这事儿啊,真让人捏一把汗。
咱先不说这小米咋样,就说这开车睡觉,那可真是要命的事儿!
话说回来,这几年智能驾驶事故,那可真不少。
要说这最早的,还得是特斯拉。
想当年,2016年,特斯拉的Autopilot可是出了人命官司。
一辆Model S在佛罗里达州,直接撞上了一辆大卡车,驾驶员当场就没了。
这事儿一出,直接把自动驾驶推上了风口浪尖,大家伙儿开始怀疑,这玩意儿真的靠谱吗?
后来,特斯拉的Autopilot又在美国撞上了警车,这下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坐不住了,直接介入调查。
你说你自动驾驶再厉害,撞上警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说说咱国产的,理想L9刚交付那会儿,自动泊车系统也是各种翻车。
不是撞柱子,就是蹭墙,搞得车主们那叫一个心疼。
你说你花了几十万买个车,结果泊车还得自己来,这智能了个啥?
还有小鹏汽车,也出过辅助驾驶追尾的事故。
车主当时也是太信任这玩意儿,结果一个没留神,直接撞上了前面的车。
你说这辅助驾驶是好东西,可也不能完全依赖啊!
到了2024年,蔚来也出了事儿。
一辆蔚来在G15高速上,开启了NOP+功能,结果没识别出前面的故障车,直接撞了上去。
车主受伤不说,也让大家伙儿对蔚来的NOP+产生了怀疑。
要我说啊,这些事故,就像一个个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智能驾驶还没到可以完全放心的地步。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一下车企们的“造神”运动了。
现在啊,哪个车企不把自己家的车吹得天花乱坠?
动不动就说什么“L3级自动驾驶”、“端到端自动驾驶”,好像有了这些,你就能在车里葛优瘫,啥也不用管了。
就拿雷军来说,之前在发布会上,那可是放出豪言,说小米汽车用的都是“端到端自动驾驶”。
这话听着是挺唬人的,但仔细一想,这不就是告诉你,我的车就是一个发达的机器人吗?
车企这么卖力地“造神”,背后肯定有自己的小九九。
一方面,是为了吸引眼球,提升品牌形象。
毕竟,现在消费者都喜欢高科技,你宣传得越厉害,他们就越觉得你的车牛。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抢占先机。
现在智能汽车这么火,谁不想分一杯羹啊?
但是啊,这么“造神”也是有危害的。
首先,它会掩盖技术缺陷,淡化安全风险。
车企光说自己的车有多智能,却很少告诉你,这玩意儿也有可能失灵。
其次,它会诱导消费者过度信任,放松警惕。
就像这次小米SU7车主一样,可能就是太相信智能驾驶了,才敢在高速上睡觉。
话说回来,这智能驾驶技术,现在还真没到能让你高枕无忧的地步。
就拿自动泊车来说吧,虽然听着挺炫酷的,但实际用起来,那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理想L9、小米SU7、小鹏、特斯拉,哪个没出过事儿?
不是识别不了车位,就是撞到障碍物,搞得你还得自己下车指挥。
还有雷军之前在发布会上演示AI功能,结果也是各种翻车。
你说你AI连个食物都识别不出来,还指望它能帮你开车?
所以啊,咱得明白,这汽车说到底就是个机器,它不是阿猫阿狗,更不是人。
你给它“信仰”,它也不会在危难时刻保护你。
所以说,消费者们也该醒醒了,别再做“躺赢”的美梦了。
智能驾驶是好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
在技术还没完全成熟之前,咱还得自己把好方向盘,时刻保持警惕。
车企们也该收起“造神”的话术了,多把心思放在技术研发上,别老想着忽悠消费者。
毕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智能”上,不如握紧手中的方向盘,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毕竟,安全,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用户11xxx10
危险产品?
月光下的回忆
我跟小米粉因为高速路上女大学生事故辩论。最后,我跟他说,华为的智驾这么厉害,车主们的数据采集起了很大作用。如果小米粉为了小米智驾采集数据,结果,出事故了。你们大概率会网暴他,污蔑他,让他臭不可闻吧?他就没有再发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