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个春光明媚的五月天,会成为张鹏噩梦的开始。
就在万千学子憧憬毕业季的时候,他却迎来了人生最大的打击。这个打击来得猝不及防,还真就在眨眼之间。
2015年五月,正当张鹏忙着准备毕业论文的时候,遇到了点小问题。作为一个即将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学生,他觉得找个领导问问也没什么大不了。
可就是这么一问,天塌了。
"同学,你说你叫张鹏?我们学校查不到你的信息啊。"领导一脸困惑地说。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直接砸在了张鹏头上。
"不可能啊,我明明在这里上了四年学。。。"张鹏的声音都在发抖,眼神里写满了不可置信。
带着满脑子的疑问,张鹏立马冲去了教务处。此时的他还天真地以为,可能是系统出了什么问题,或者是哪里记录出了差错。
可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教务处的工作人员翻遍了所有的档案,敲击键盘的声音在安静的走廊里格外刺耳。最后得出的结论却是:武汉大学真的查不到关于张鹏的任何学籍档案。
"不是。。。我这四年的学费都交了啊,每天也去上课,我怎么会不是学校的学生呢?"张鹏站在教务处的走廊里,声音都在颤抖。
从早上到下午,从教务处到学院办公室,张鹏的脚步越来越沉重。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进来,可他却感受不到一丝温暖。
眼看着同学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典礼挑选学士服,讨论着毕业照要摆什么姿势。
这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可现在却又那么虚幻。
"我的大学生活到底算什么?"张鹏望着熟悉的校园,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四年的光阴。
当天晚上,张鹏红着眼睛给家里打了电话。电话那头,父母的沉默让整个夜晚变得更加压抑。
谁能想到,从天堂跌入地狱,只需要一句"查无此人"。
而这,仅仅是一场更大阴谋的开始。。。
人们常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可这堵墙,足足把张鹏和他的家人蒙在鼓里整整四年。
说起来,这四年里的怪事还真不少。只是当时的张鹏,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从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现在回想起来,处处都透着诡异。
先说学费吧。每到交费季,张鹏和室友们总要比其他同学多交一万多。他们也就这么信了。
再说上课。每次点名,老师都会跳过他们宿舍的名字。问起来,老师也是一脸茫然:"点名册上没有你们啊。"
张鹏和室友还觉得挺幸运:"这下逃课也不会被发现了。"谁能想到,这竟是一场骗局的提示。
最离谱的是住宿。
但陈东总有说辞:"这是给你们特殊照顾,住得好不好?好就得了呗!"
确实住得还不错,比普通学生宿舍条件好多了。贪图这点小便宜,他们更不会多想了。
学生证?没有。学生卡?也没有。
每次要用学生证,他们都得绕着走。
食堂吃饭要学生卡?他们就现金支付。
图书馆要证件?他们就不去。
学校活动要登记?他们就不参加。
就这样,他们在学校像"隐形人"一样活了四年。
回头想想,他们那个宿舍就像个"世外桃源",和正常的大学生活完全隔离开来。
最讽刺的是什么?
整整四年,他们在武大的课堂里,都是以"蹭课学生"的身份存在的。
那些老师看到他们,大概以为是别的专业来听课的学生吧。毕竟武大几万学生,谁会记得每一张面孔?
张鹏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每次选课系统都登录不上,为什么期末成绩总是查不到,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在今天终于有了答案。
只可惜,这答案来得太晚了。
四年的时光,在校园里走过的每一条路,教室里记下的每一个笔记,食堂里吃过的每一顿饭。。。所有的回忆都是真的,可他们的身份却是假的。
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让他们在梦里过了四年大学生活。
而现在,梦醒了。
可谁能告诉张鹏,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呢?要说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还得回到2011年那个夏天。
张鹏的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他都打算去个技校混日子了。可这时候,一个天大的惊喜砸到了他家里——
"恭喜您被武汉大学金融专业录取。。。"
看到这封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张鹏的父母激动得睡不着觉。武汉大学啊,多少人心中的梦中学府!双一流大学,全国知名高校,这是多少家长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这美梦的背后,是一个叫陈东的男人在操盘。
"这是通过特殊渠道入学,所以费用会比较高。"陈东笑眯眯地说,"15万,包你儿子顺利入学。"
15万,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可为了孩子能上名校,张鹏的父母东拼西凑,砸锅卖铁也要凑齐这笔钱。
"值,太值了!"家里人这样安慰自己,"上了武大,这孩子这辈子就不一样了。"
谁知道,这15万买来的不是一张通向名校的门票,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陈东办事倒是痛快,交完钱就带着张鹏去报到。
多年后回想起来,张鹏才发现陈东说话时的那种高深莫测,不过是个骗子的伪装。
可当时的他们,哪会想那么多?
这位自称是学校辅导员的陈东,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住宿?给你安排特殊宿舍。学费?多交点钱是应该的。
课程?去了教室就行。
直到现在,张鹏才明白,为什么陈东的电话再也打不通,为什么学校里根本查不到这号"辅导员"。
这哪是什么辅导员,分明是个老手段高明的骗子!
而最可怕的是,张鹏不是唯一的受害者。上网一查,类似的"特殊录取"骗局比比皆是。
有人说:"这不是张鹏家太傻了吗?这种明显的骗局也信?"
可谁又能理解,在教育焦虑的压力下,多少家长会为了孩子的前程铤而走险?
15万,买走的是一个家庭的血汗钱。
当张鹏的父母报警后,这起看似简单的诈骗案背后,却牵出了一条让人触目惊心的利益链。真相,往往比想象更残酷。
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张鹏只是冰山一角。这个团伙打着"特殊渠道"的旗号,已经骗了不知多少个怀揣名校梦的学生和家长。
"可他们是怎么在武大神不知鬼不觉待了四年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原来,张鹏他们住的根本不是什么学生宿舍,而是教职工宿舍。这背后,就暗示着必定有学校内部人员参与其中。
至于上课?在武大这样的大学里,教室进进出出的学生那么多,谁会特意去查证一个"蹭课学生"的身份?
正是利用了高校管理中的这些漏洞,这个团伙才能让骗局维持这么久。
更讽刺的是,他们每年交的"学费"比正常学生多出一万多,这些钱究竟流向了谁的口袋?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盘踞多年的"地下招生产业链"浮出水面:
- 有人负责伪造录取通知书
- 有人负责安排住宿
- 有人负责打通校内关系
- 有人负责善后处理
每个环节,都配合得天衣无缝。
这哪是什么"特殊渠道",分明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诈骗产业链!
震惊之余,武汉大学也开始了深刻检讨。是什么样的管理漏洞,让这样的骗局能够存在这么久?
学校随即开展了全面整改:
- 严查入学流程
- 完善学籍管理
- 加强宿舍管理
- 处置涉案人员
但这些补救措施,对于已经被骗的张鹏来说,又有什么用呢?四年青春,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四年学费,打了水漂。四年梦想,化作泡影。
可说到底,这事儿真的只能怪骗子吗?
张鹏父亲花15万买"特招名额"的行为,其实也已经踩到法律红线。《刑法》第155条明确规定,用非法手段为他人争取入学资格,情节严重的,同样要受到刑事处罚。
所以这事儿,还真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但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这样的骗局,年年有人演,年年有人信?
因为总有人抱着侥幸心理:
"别人家的孩子能行,我家孩子为什么不行?"
"多花点钱怎么了?给孩子创造机会嘛!"
"反正别人都这么干。。。"
这种心态,就是滋生教育腐败的温床。
讽刺的是,张鹏这四年在武大的生活是真实的,可身份是假的。这代价也太沉重了。
给未来的高考生提个醒: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所谓的"特殊渠道"都是坑
- 想走捷径,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教育部早就说了,任何形式的学历买卖都是违法的。这话不是说着玩的。
对那些还在观望的家长:与其花15万买个假身份,不如把这钱花在孩子的实际学习上。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张鹏的故事,希望到此为止。但愿,再也不会有人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