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兄弟情深总是令人感动,可在权力和利益的驱使下,往往也会演变成一场血腥的残酷斗争。曹丕和曹彰的悲剧就给我们上演了这出令人扼腕叹息的兄弟恩怨大戏。
作为曹操的嫡亲兄弟,曹彰虽然勇猛过人,但因"不念读书慕圣道",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在父亲曹操驾崩后,曹丕一度设法拉拢这位弟弟,但曹彰的倨傲暴虐行径终令曹丕失去了耐心。223年,才35岁的曹彰就遭到了惨无人道的灭门横祸。
权力争夺,自古以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酿成腥风血雨。曹丕和曹彰的命运便是如此。
作为曹操的嫡亲兄弟,曹彰自小就展现出过人的勇猛本领。按史书记载,"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建安23年代郡乌丸叛乱时,曹操便遣曹彰亲征,结果曹彰铠中数箭,却意气更加昂扬,一举扫平叛军。由此可见,这位少年将军的战力实在惊人。
有鉴于此,翌年曹操征讨汉中时,更是亲自带上了曹彰随行。临阵一声令下:"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黄须自然指的就是曹彰了。这等殊遇,足见曹操对这位儿子的器重有加。
不过曹彰只有武勇,却没有文化修养。正如曹操所说:"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也就是说,曹彰只是个武夫而已,怎配当储君?的确,与博学多才的曹植相比,曹彰的政治智慧实在太过肤浅了。
可就在曹操驾崩后不久,曹彰很快就展现出了他的政治野心。刚一获知父亲去世,他便火速赶到洛阳,要求交出先王的玺绶,意图夺取大位。虽然最终未能得逞,却也彻底惹怒了曹丕。
更可怕的是,曹彰在被曹丕"监国"之后,并未知错就改。在中牟封地里,他仍旧是横行肆虐,连那些来"监视"他的人都敢怠慢,更不用提其他诸侯王了。别的王爷一过中牟地界,就只能加足马力飞快赶路,生怕惹上这个暴虐的家伙。
眼见拉拢无效,曹丕只好把曹彰的食邑从5000户扩大到1万户,想让他老老实实享清福去。可曹彰哪有那么容易听话?他满门忠烈,可曹彰哪有那么容易听话?他满门忠烈,对于曹丕的"恩赐"根本一点不领情。事实上,在短短三年间,曹彰干的龌龊事就数不胜数了。
比如有一次,曹彰擅自在他的封地里立起了"王"的牌坊,对外宣示他就是这一方的主宰。更可怕的是,他竟然还敢下旨,把不远处的宣阳县划归他的版图。这种明目张胆的造反行为,自然彻底激怒了曹丕。
还有一次,曹彰竟敢贬低曹操的阵亲嫡子曹冏。这可是太子曹丕的至亲至疏之人啊!谁料这暴戾的家伙丝毫不给曹冏面子,还把他的属吏拽下马来,狠狠地痛打了一顿。真是目无尊卑!
你说曹彰这些暴虐无理的行径,怎能不让曹丕防范三分呢?何况更加引起曹丕的戒心的,还有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插曲呢。
那一年,曹彰突发奇想,想要在长安重修未央宫,自己打造一番新天地。乍一听挺不错的,不过他的理由可就有点过分了:曹彰竟然宣称,长安本是他们长兄曹昂的所封之地,他现在"代祖"而来,准备在此重修未央宫,定都于此。口气之狂妄,已经完全抛开了长幼尊卑了!
可笑的是,曹昂明明就是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哪里有封地可言?更何况他早就作古了,怎么能成为曹彰的靠山?看来这满门忠烈的家伙,真是胡说八道,狐假虎威啊。
面对曹彰这般无理取闹,曹丕自然是怒不可遏了。从建安二十五年开始,曹彰就彻底失去了自由身,被加以软禁。而在223年,酝酿已久的灭门惨案也终于被彻底实施了。
在权力的诱惑面前,曹彰这个匹夫之勇实在太过短视了。虽然一腔热血使他立下赫赫战功,却也最终酿成了家族惨剧。相较之下,曹丕虽然做事铁腕,但也还是尽量先想方设法拉拙他。只可惜曹彰根本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暴民,最后不得不被他痛下狠手了。
这场兄弟恩怨大戏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沉重教训:权力固然诱人,但若缺乏智慧和涵养,努力再多也只会被自己的野心葬送。善始是不足贵的,关键要见好就收,切莫像曹彰那样步步陷阱而自误为人。只有懂得适可而止,权力才不会化作噩梦主宰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