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京东“杀入”外卖
外卖江湖从不缺热闹。
前有抖音举着短视频大旗杀入团购配送,后有微信小程序悄咪咪搞“门店快送”,如今连卖3C家电的京东也撸起袖子下场。
京东25年第一枪就瞄准外卖平台,算是给沉寂已久的外卖行业响起一声惊雷。
京东外卖表示,将会为入驻商家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商家获益,与商家共同推动外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猛一看,这场景像极了十年前滴滴用“打车不要钱”血洗出租车市场的复刻版。
但京东的网传剧本更狠:
“全年免佣金,只收5元配送费,还帮骑手交社保!”
京东外卖依托达达集团(130万活跃骑手)及商家自建配送体系,与美团、饿了么形成差异化竞争。
在京东App的秒送频道,京东已上线了“外卖”频道入口。入驻的商家以连锁餐饮品牌为主,包括窑鸡王、绝味鸭脖、嘉和一品、鱼你在一起等,配送服务由达达提供。
携达达闯入外卖江湖,京东外卖一个更尖锐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京东在争夺市场份额时,是真的在关注商家和数百万外卖骑手?
02
商家、骑手正在被"吸血"
低佣金策略,一个短期内吸引商家和用户的有效手段。
但是依靠价格来形成不了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很多互联网平台都验证过,一将功成万骨枯。
刘强东的豪言壮语中,“降低佣金”看似是商家的福音,细品却像极了健身房推销年卡——“先免费体验,后续再收割”。
从短期来看,首批入驻的瑞幸、汉堡王确实省了佣金,但中小商家发现:京东流量远不如美团饿了么,订单量上不去,免佣金省的钱还不够交推广费。
这让人想起互联网圈那个著名笑话:
“我们的APP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用户。”
从长期来看,后续京东一旦佣金,商家岂不是“刚出狼窝又入虎穴”?一位奶茶店老板直言:
“前期养鱼,后期杀鱼!”
讽刺的是,免佣金政策仅限北京,其他城市商家还在排队等通知。更为残酷真相是——所谓的平台对商家的让利,最终可能转嫁到对骑手更极致的压榨。
京东外卖配送费高于美团饿了么,但骑手到手收入未必更高。一位达达骑手透露:
“一单配送费8元,平台抽3元,雨天还得倒贴电瓶钱。”
虽然京东官方消息中没有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体现,但这些说法却在网上大量流传,也未看到官方回复。
事实上,达达通过协议将劳动关系切割为“合作关系”,骑手并不被认定为正式员工。
达达一边将骑手成本列为“最大支出”(占营收80%),一边在财报中宣称“创造灵活就业机会”。种种迹象显示,披上“京东外卖”这层皮的达达,并未对骑手缴纳“五险一金”。
同时,骑手需自备电动车、购买平台指定装备并缴纳押金。近两年,也曝出过多名骑手投诉退出平台时押金难退,客服推诿成常态。
可见,达达实际上是通过众包模式将社保、培训、装备成本全部转嫁给骑手。同时还需自担交通违规罚款、车辆损耗及事故赔偿。
“我们就是达达的人肉充电宝,电瓶车没电了可以换,我们累了只能硬扛。”
承诺的“最快9分钟送达”,可这光速背后,是当刘强东在内部信里大谈“兄弟情义”时,达达骑手正在暴雨中为超时罚款和交警赛跑
——骑手超时率超过15%则直接扣罚当日收入的20%。
有骑手说:“系统逼我们闯红灯,罚款单比外卖单还多。”
达达号称130万活跃骑手,但翻开财报却是另一番景象。2024年Q3达达总营收24.29亿元,其中9.3亿来自京东秒送,15亿来自达达秒送。按130万骑手计算,人均收入仅1870元——还不够交北京五环外单间的月租金。
2020年达达骑手每单平均收入约4.3元,到2024年已降至3.5元,扣除油费、维修费后净收入不足2元。
这让人想起那个经典问题:到底是骑手在送外卖,还是外卖在送骑手?
03
免佣金背后的财务困局
京东外卖的底牌,是一张名叫达达的“财务黑洞”。
2024年初,京东宣布私有化达达,被解读为“左手倒右手”的财务操作。业内人士调侃:
“这就像给破洞的气球打补丁,补丁比气球还贵。”
达达2024年Q3营收同比增长38.6%,但净利润始终未见转正。资本市场早已用脚投票——自2020年上市以来,达达股价跌去70%,被网友戏称为:纳斯达克韭菜之王”。
2024年财报显示,达达净亏损同比扩大37%,骑手日均接单量却飙升到45单
——这意味着在骑手把劳动效率压缩到极致的同时,达达还是无法阻止利润的进一步下滑。
京东曾多次注资缓解资金压力,但人力成本仍是达达的沉重负担。如此巨额亏损下,网传的“人人有社保”在财务上基本难以实现,骑手原本的收入水平都不一定能保住。
所以,仅凭如今达达的能力,是不可能撑起京东外卖的“野心”。
单均3元配送成本下,每单外卖都在放大亏损黑洞。用外卖养物流的逻辑,本质是饮鸩止渴的财务游戏。
外卖行业存在一个残酷的“不可能三角”:想要配送快,就得增加骑手密度;想要服务好,就得提高成本;想要价格省,就得压缩利润。
京东试图用达达的百万骑手+京东物流的仓储体系破解这个魔咒,却可能陷入更大的困境
——用送冰箱的物流网络送奶茶,就像让航母舰队送快递,阵仗惊人却未必高效。
这种矛盾在晚高峰时段暴露无遗。
当京东骑手同时接到外卖订单和手机配送订单时,系统该如何调度?
是让价值万元的iPhone15先送,还是让38元的外卖凉面优先?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可能成为压垮配送体验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达达每新增一个骑手,就要多承担保险、装备、培训等成本,而客单价却难以提升。
就像用劳斯莱斯送煎饼果子,配送成本比商品利润还高。当京东外卖订单量暴涨时,达达的亏损黑洞可能吞噬掉所有佣金优惠带来的账面收益。
一旦不能扭转这部分亏损,不排除存在向商家及骑手“传递寒气”的可能。
04
结语
当京东高喊颠覆行业的时候。
我们不妨冷静想想:外卖的本质不是让白领吃上米其林,而是让打工人十分钟吃上热乎饭,也是让骑手过上更为体面的生活。
京东宣布外卖业务后,港股股价连续三日累计下跌超7%,市值蒸发近300亿人民币,反映资本市场对高投入、低回报的担忧。
一个稳定、可持续的外卖生态,才是现在的市场所需要的。
新玩家的入局看似带来新希望,实则可能让竞争更趋惨烈——当所有平台都开始玩免佣金+高配送费的资本游戏时,真正的成本终将转嫁到每个参与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