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都是从哪来的?

温伯陵呀 2024-10-12 14:58:10

1

我以前写过很多人民军队的文章,从文化、制度、政治、经济等方面聊了人民军队为什么能发展壮大,但遗漏了“武器装备”这个角度。今天是建军节,我们就来聊聊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进化史。人民军队最初的武器装备,那简直是闻者落泪,惨不忍睹。这么多年过去了,仅从遗留下来的史料,也能体会到他们的无奈心酸。

1927年9月,教员率秋收起义余部向井冈山前进时,大致有600余人、700余支枪,是一支小的不能再小的队伍。但正因为枪比人多,教员才能抽调100支枪,送给井冈山的袁文才和王佐,换取上山落脚的机会。次年4月,教员和朱老总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队伍扩充到6000余人,实力大为增长。然而,红四军的枪支拥有量,是这样的——红28团,长短枪近千支。红29团,300支枪,其中100支是废枪,不能用。红31团,600支枪。红32团,300余支枪。

这一时期的井冈山,从“枪多人少”变成“枪少人多”,堂堂6000余人的红四军,只有2200支枪。也就是说,有完整战斗力的红军战士不超过两个团,剩下的近4000人,都是使用大刀长矛等冷兵器辅助作战。枪少人多,且没有后勤工业给与补充,便意味着枪是稀有物资,有枪就有地位,有立功的机会,没抢的话,遇到敌人都没有反抗的机会,性命都保不住。

于是,不论军事主官、各级政委还是党支部,都无法相对公平的调配枪支,以至于红四军的山头主义盛行、军阀气息浓厚。枪支稀缺,还引起一些内讧。例如迎接教员上井冈山的袁文才和王佐,就因为拥有几百支枪,且向红四军借了4门迫击炮没有归还,被湘赣边界特委认为图谋不轨,调动红军将其剿灭,夺了他们的枪炮。

直到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正式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把“私藏枪支、子弹、银钱”视为反革命的表现,严加批判整肃,并重新规定了部队编制和枪支编制——每营有四个连,每连配长枪75支。每团设一个特务连,和步兵连一样配长枪75支。每团另设机关枪连和迫击炮连,每连配长枪40支。

非战斗必须的短枪,每连配6支、营部3支、团部5支、军部6支。经过“古田会议”的整肃,因枪支稀缺引起的内讧,才暂时遏制下来,红四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党领导的军队。”内部矛盾被压下去了,但红军作战依然缺少枪支,如果不能开辟“枪支的增量”,内部矛盾还会重新爆发,革命成功也遥遥无期,怎么办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员和朱老总领导红军,探索了两种获取枪支的方式。其一是整合兵工厂,创建独立的军工体系。早在武装革命爆发初期,江西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和第九纵队,就在江西吉安创建了养金山修械所,成员80余人,负责修理枪械、熬制土硝。

差不多相同时期,江西于都的第十五纵队成立桥头修械所,党组织负责人陈玉书、李茂生等人领导成立了平安修械所,后来,这两座修械所和闽西的几座修械所,合并为江西省修械处,共有120余人。

此外,江西赣州的龙头修械处、兴国的白石修械厂等小型兵工厂,也负责修理枪支,保障红军作战。1931年秋,中央军委把各地的小型兵工厂都迁移到江西兴国,然后在官田村成立中央红军兵工厂,工人数量达到450人,下设枪炮科和弹药科。其中枪炮科又下设制造股、木壳股、牛皮股、刺刀股,负责生产枪支的各个零部件。弹药科则下设炸弹股和子弹股,负责生产枪炮弹药。

此后两年半的时间,官田村的中央红军兵工厂,累计生产或配置了4万支步枪、40万发子弹,修理100余门迫击炮、2门山炮、2000挺机枪,制造了6万枚手雷、5000枚地雷。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兵工厂的工人随军行动,开始了新的征程。其二是战场缴获。

红军具体缴获了多少枪支弹药,我们现在已经难以统计,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到陕甘宁边区采访以后,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写道——“红军声称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枪械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弹药,是从敌军那里夺来的......我所看到的正规军基本上是用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美国机关枪、步枪、自动步枪、毛瑟枪和山炮装备起来的,这些武器都是那些国家大量地卖给南京政府的。”

这段话可以说明,战场缴获是红军枪支弹药的主要来源,兵工厂的生产是重要补充。

2

全面抗战开始以后,人民军队和各界爱国同胞结合起来,迅速发展壮大,截止到1938年,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士人数,便从5万发展到18万,此后更是指数级增长,抗战胜利前夕已超过百万。以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薄弱家底,可以想见,枪支弹药的增长肯定跟不上战士人数的增长。很长一段时期,有枪的八路军战士是极少数,大部分战士仍然使用大刀、长矛、土枪等简陋武器作战,牺牲非常大。

新四军成立初期,作战队列后排的战士甚至是空手上阵,等前排的战士牺牲了,再冲上去捡起步枪继续作战。《游击队歌》的第一句唱道:“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这句歌词固然证明,战士们的单兵素质不错,但也能从侧面看出来,八路军和新四军缺乏枪支弹药,必须瞄准才能射击,避免浪费任何一颗子弹。

在这样的背景下,补充枪支弹药,仍然是首要问题。全面抗战开始不久,教员和朱老总就以中央、八路军总部的名义,要求各师、旅、团、游击队以及各大根据地,抓紧时间招募技术工人,开办修械所和弹药厂,解决修理枪支、生产弹药等问题。

1938年10月,教员重申命令:“游击战争的军火接济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没有军火缺乏之虞。”在教员和朱老总的督促下,各部队、各大根据地的兵工厂逐渐建立起来。截止到1942年,形成一定规模的兵工厂,115师的晋察冀根据地有12个、120师的晋绥根据地有7个、129师的太行根据地有4个。八路军总部下辖的军工部,更是成立了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

那这些兵工厂的产能怎么样呢?晋绥根据地的兵工厂产能较弱,年产步枪不足300支、手榴弹三万余枚。晋察冀根据地的兵工厂稍微强一些,累计生产步枪1056支、子弹六十万发、手榴弹三十万枚。黄崖洞兵工厂的生产能力最强,据军工部长刘鼎的汇报,黄崖洞兵工厂成立五年以来,生产了一万多支步枪和掷弹筒、十万发炮弹、数十万发地雷和炸弹、百万发步枪子弹。

此外,刘鼎召集技术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步枪,并画出结构图,交给黄崖洞兵工厂副厂长刘贵福去试制。刘贵福用这张图纸,再结合捷克式、汉阳造、三八式步枪的优点,制造出一种重量轻(3.36公斤)、体积小、精度高的新型步枪,因为比普通步枪短十厘米,和马枪差不多,八路军总部便命名为“八一式步马枪”,整个抗战期间制造了一万多支。做为这些成规模兵工厂的补充,各根据地的小型兵工厂,则主要生产一些低端武器——融化生铁,铸成西瓜一样大的铁雷,破坏日军交通。收集人民群众奉献的铁壶,填装炸药做成铁壶雷。开采大块石料,挖空中间填装炸药,做成石雷。

收集各种陶器,做成酒罐雷、碗雷、茶壶雷。前线战士收集的废弃弹壳,也会交给兵工厂,他们重新整形、清洗、切口,等弹壳恢复原状以后,再填装底火、火药、弹头,做成二次利用的复装枪弹。总而言之,全面抗战时期的枪支弹药,主打一个五花八门,只要能用来杀敌,八路军和新四军都要想办法造出来。综合统计起来,各部队、各根据地的大小兵工厂,在全面抗战时期生产了450万枚手榴弹、各种地雷20万个、子弹780万发、长短枪两万余支、各种口径的迫击炮900余门。

看起来数量不少,但和红军时期一样,因为缺乏工业设备,独立生产制造的枪支弹药,远远不能满足高强度战争的需要,所以战场缴获依然是八路军、新四军枪支弹药的主要来源。从哪里缴获呢?不是日军,而是伪军。

和抗日神剧的演义不同,真实的日军战斗力比较强,想从日军的手里缴获枪支弹药,难度非常大。“百团大战”期间,爆发过一场“榆辽战役”,陈赓指挥太岳纵队在山西榆社、辽县一带击毙击伤日军千余人,缴获21支步枪、1门迫击炮、1240发马步枪子弹,但为了取得这些战果,太岳纵队损失了45支步枪、21236发马步枪子弹、14971发轻机枪子弹、6727发重机枪子弹。从这些数字对比可以看出来,太岳纵队的损失和缴获完全不成正比。用当时的说法,陈赓做了一场亏本的生意。

相较而言,伪军的战斗力就差太多了,专注打伪军,不仅可以消耗侵华日军的实力,还能逐步发展壮大自己,性价比非常高。我查到的一份资料显示,罗荣桓领导的山东根据地,八年时间就从伪军手里缴获了20.7万支马步枪、955门炮、1100挺机枪。那么想来其他根据地也差不多,否则不可能维持百万大军。

可以说,向伪军缴获的枪支、复装枪弹、自制土雷以及各根据地的兵工厂,撑起全面抗战的半壁江山。当然,八路军和新四军还发展市场经济,用物资向日伪军购买武器,以前在《抗日经济战》和《四爷牛X》里说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3

经过全面抗日战争的建设,到了解放战争初期,各个根据地的迫击炮厂、手榴弹厂、修械厂等成规模的兵工厂,合计共有160座。我们之前说过这些兵工厂的生产能力,所以兵工厂的数量虽然不少,但依然不足以支撑解放军作战。这样的现状,也导致西北、中原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较差,解放战争前两年,打的很艰难。

解放军改善武器装备的转机,来自东北。1945年,苏联出兵东北击败日军,年底,十万解放军进入东北。他们原本计划,进入东北以后就请求苏军,把日军留下的武器装备移交过来,结果苏军以“和国民政府有约定”为借口,拒绝向解放军移交武器装备,要把东北全部移交给国民政府。

不仅如此,苏军还把东北的主要工业设备、日军留下的武器装备、金银货币都视为战利品,通通运回苏联,留下一个支离破碎的东北。进入东北的十万解放军,就这样陷入没抢、没钱、没根据地的困境。要解决困境,首先要解决枪支弹药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他们想到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挖窖。

日军侵占东北的时候,修筑了大量的秘密据点,并在其中储藏军火,给全面溃败后发起反攻做准备。苏军进入东北以前,曾派出一批中国人收集日军秘密据点的情报,苏军就是拿着这份情报,摧毁了最重要、最坚固的日军秘密据点。但日军的秘密据点实在太多,苏军来不及全部摧毁,大部分都留下了。解放战争初期,这批收集情报的中国人,相当一部分参加了解放军。此外,大量的伪军向解放军投诚、大约三万日军留在东北参加解放军,这三方人员把知道的情况全部汇总,解放军便得出日军秘密据点的大致信息。于是呢,他们把日军秘密据点里的武器全部取出来,分发给战士。

第二种是捡洋落。

日军和伪军败退的时候,有些部队撤的非常仓皇,以至于枪支弹药都留在营房、山头、驻点等地方。解放军便派出工作队,漫山遍野的搜寻,把这些日伪军来不及带走的枪支弹药收集起来。这是捡日本的洋落。随着解放战争愈演愈烈,苏军也意识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倒向美国了,要想巩固苏联在东北的利益,需要给解放军一些必要的支持。

于是,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林彪以个人名义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请求苏军移交一部分日军枪支弹药。斯大林接到信件,同意了。林彪便用苏军移交的日军枪支弹药,武装了30个步兵团、2个山炮营。这是捡苏联的洋落。通过挖窖和捡洋落,东北解放军用日军的枪支弹药武装起来,形成强悍的战斗力,实力远远超过抗战时期。

最重要的是,东北解放军收集到大小火炮700余门、坦克和牵引车65辆,史无前例的组成自己的炮兵部队。大炮是战争之神,日后和国军决战,这支炮兵部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挖窖和捡洋落总有结束的时候,用这两种临时手段推进解放战争,显然不现实。要想源源不断的获取枪支弹药,最佳的办法是自己造。

在东北稍微立足之后,他们便开始做这项工作。尽管苏联运走东北的主要工业设备,但他们的运力有限,还是留下不少工业设备,东边一堆钢管、西边一台机床、南边一座厂房、北边一叠资料等等散落在东北各地。1946年8月,东北军工部把散落各地的工业设备拼凑起来,在珲春、兴山、鸡西、佳木斯、哈尔滨等地成立了14个大型兵工厂。

与此同时,东北各军区也把辖区内的工业设备拼凑起来,成立了修械所和小型兵工厂。次年11月,东北局决定,各军区的所有修械所和兵工厂,都划归军工部领导,并任命何长工为部长、伍修权为政委,统一领导东北的军工产业。

经过建设、整顿的两步走,到了1948年初,东北就有了完整的军工生产体系,可以全力支持东北解放军作战了。考虑到东北工业在全中国的领头地位,我们甚至可以说,东北的军工生产体系,就是全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效率最高的。

后方有军工生产体系,前方有大炮,在这两者的推动下,东北解放军无往不利,逐渐解放了东北大部分地区。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在这以前,东北解放军已经全副武装了12个纵队、36个师、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1个炮兵纵队、1个炮兵旅、1个铁道兵纵队、1个战车团,共计70万人。

尤其是炮兵纵队,下辖8个炮兵团,再加上每个纵队下辖的1个炮兵团,整个东北解放军的大炮数量,共计2370门。正是这些大炮,决定了辽沈战役的成败。义县阻击战的时候,林彪足足出动了4个炮兵团,而国军仅有8门山炮,形成绝对性的火力压制。

塔山阻击战,林彪做了“三线两群”的火炮部署——团属轻型火炮在第一线、师属火炮在第二线、炮兵纵队的重型火炮在第三线。第三线的重型火炮又分成两个炮群,第一炮群拥有野榴炮12门、高射炮5门,第二炮群拥有野榴炮14门、高射炮4门。

“我不要你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林彪能说出这句话,强大的火炮力量起码给了他一半的底气。打锦州,林彪更是集中近千门重炮。

可以说,挖窖和捡洋落让解放军立足东北,建立军工生产体系为解放东北奠基,火炮决定了“辽沈战役”以及稍后进行的“平津战役”的胜利。而就在东北建立军工生产体系的同时,1947年初,华东局派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朱毅抵达大连,通过旅大地委书记韩光和苏军交涉,全盘接管了大连的化工厂、机械厂、钢铁厂和汽锅厂,建立了一家大型军工企业——大连新建公司。

因为大连新建公司的直接上级是华东局财经委员会,故而大连新建公司的军工产品,主要是通过渤海海路和山东陆路,提供给华东解放军使用。1948年11月爆发的“淮海战役”,粟裕指挥华东解放军发射了30余万发炮弹,其中大连新建公司提供的炮弹就有20万发,占到淮海战役发射炮弹总量的三分之二。

战后,粟裕说了一句:“华东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大炮弹。”东北,就这样推动了三大战役的胜利,推动了全国的解放。

4

梳理完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进化史,我们可以发现,战场缴获武器一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但从1927年创建小型兵工厂到1947年整合东北军工体系,同样是一条不可回避的脉络。尽管在三大战役以前,独立自主生产的武器装备不占主流,但长达20年的军工经验,起码证明了两件事——中国共产党是工业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

人民军队是独立自主的,始终在尝试建立不依附于人的军工体系。这两件事,满清、北洋、国民政府都没有做到,所以他们陆续败亡,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做到了,才有资格迎接1949年的昭昭天命。

而有了20余年的军工经验和地方工业经验,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举国之力实现工业化并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其实就是一种历史惯性,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