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赠木牛
在那大明万历年间,江南水乡有个名叫柳河镇的地方,此地风景如画,小桥流水人家,一派祥和景象。
镇上有个姓赵的大财主,人称赵百万,家财万贯,良田千顷,骡马成群。
赵百万这人,虽说家底厚实,却是个出了名的吝啬鬼,对待长工短工那是出了名的抠门。
这一年开春,赵百万家的老宅子年久失修,梁歪瓦破,急需翻修。
他便从镇上请来了一位手艺高超的木匠,名叫李三石。
这李三石,四十岁上下,身材魁梧,一脸络腮胡,看上去粗犷不羁,实则心思细腻,手艺非凡。
他做的木器活,精巧结实,远近闻名。
李三石来到赵家,一看那老宅子,心中便有了计较。
他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开干。
每日天不亮就起身,直到夜幕降临才收工,风里雨里从不间断。
赵百万看在眼里,却并未多言,只是偶尔督工时,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老宅子焕然一新,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比原来更加气派。
赵百万验收时,左瞧右看,满意地点了点头,可当李三石提出要结算工钱时,他却变了脸。
“三石啊,你看这世道艰难,我家最近生意也不景气,工钱嘛,能不能缓一缓?”赵百万皮笑肉不笑地说。
李三石一听,心里咯噔一下,他没想到这赵百万竟会赖账。
但转念一想,自己远道而来,人生地不熟,硬碰硬恐怕吃亏的是自己。
于是,他强压下怒火,微微一笑,说道:“赵老爷,既然您家有难处,那我李三石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
工钱嘛,就当我送给您的贺礼了,只盼您日后能记得我这份情。”
赵百万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连声说:“好,好,三石啊,你真是个爽快人,日后若有需要,尽管开口。”
李三石告别了赵家,回到自己简陋的工棚里。
他坐在昏黄的油灯下,心中五味杂陈。
自己辛苦数月,却换来一场空,想想真是憋屈。
但他转念一想,人生在世,总有起起落落,这次就当买个教训吧。
夜深人静,李三石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心中突然生出一个念头。
既然赵百万如此无情,那就别怪他李三石无义了。
他决定,要给赵百万一个“惊喜”。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三石就悄悄来到镇上的一家木材铺,用自己仅有的积蓄,买了一些上好的木料。
回到工棚后,他关上门,开始忙碌起来。
他手中的刻刀如飞,木屑纷飞,不多时,一只栩栩如生的木牛便出现在眼前。
这木牛,四蹄踏云,双目炯炯有神,仿佛随时都会活过来一般。
李三石望着自己的杰作,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
他小心翼翼地将木牛包好,趁着夜色,悄悄送到了赵家的大门口。
然后,他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赵老爷,此牛乃我李三石亲手所制,愿它能为您带来好运。
切记,善待之,否则必有灾祸。”
赵百万早晨开门时,看到门口的木牛和纸条,心中大惊。
他忙将木牛搬进院中,仔细端详起来。
这木牛,做工精细,气势非凡,一看就不是凡品。
赵百万心中暗喜,心想这李三石定是知道自己错了,特意送来这宝贝赔罪。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百万对这木牛宠爱有加,每日都要擦拭一番,还特意在院中为它搭了个凉亭。
说来也怪,自从这木牛进了赵家,赵百万的生意竟然渐渐有了起色,家里的金银财宝也日渐增多。
赵百万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这木牛的神奇。
然而,好景不长,赵百万的贪心也日益膨胀。
他开始不满足于现状,想要更多的财富。
于是,他开始对木牛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让它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
但木牛始终沉默不语,仿佛根本听不懂他的话。
赵百万急了,他开始怀疑这木牛是不是失灵了。
一天夜里,他趁着月色,悄悄来到木牛身边,用手轻轻抚摸着它的背脊,嘴里喃喃自语:“木牛啊木牛,你要是真灵,就再给我变些金银财宝出来吧。”
就在这时,木牛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两道金光直射赵百万的面门。
赵百万吓得倒退几步,差点摔倒在地。
只见那木牛缓缓站起身,四蹄踏云,发出“哞哞”的吼声,仿佛要冲破凉亭的束缚。
赵百万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回屋中,将大门紧锁。
他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一夜未眠。
第二天,他鼓起勇气,打开大门一看,只见那木牛已经不见了踪影,只留下凉亭中的一堆木屑。
赵百万望着那堆木屑,心中懊悔不已。
他明白,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贪心所致。
他想起李三石留下的那句话:“切记,善待之,否则必有灾祸。”如今想来,真是字字千钧啊。
且说那李三石,自送出木牛后,便离开了柳河镇,不知所踪。
人们都说,他被一位高人看中,收为徒弟,去学更高深的木匠手艺了。
也有人说,他隐居山林,过起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但无论哪种说法,李三石的名字和他的那只神奇木牛,都成了柳河镇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
而赵百万呢,自从木牛消失后,他的生意便一落千丈,家中的金银财宝也莫名其妙地减少。
他请遍了镇上的风水先生和道士,都无法破解这诡异的诅咒。
最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业一点点衰败下去,直到变成一个穷光蛋。
故事讲到这里,您可能会问,这木牛到底是何方神圣?
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
其实啊,这木牛并非凡品,它是李三石用自己多年修行的法力,结合祖传的木匠手艺,精心打造而成的一件法宝。
它原本是用来保护善良之人的,但一旦被贪心之人所用,便会反噬其主。
所以说啊,做人还是要厚道一些,别总想着占便宜。
你看那赵百万,就是因为贪心不足蛇吞象,才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而那李三石呢,虽然吃了点亏,但最终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传颂。
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木匠赠木牛”的故事。
各位看官,您要是觉得这个故事还算精彩,那就请您多捧捧场,给点儿掌声和喝彩吧。
咱们下回分解,再见啦!
且说那赵百万自打木牛跑了以后,整个人就跟丢了魂儿似的,整天浑浑噩噩,茶不思饭不想,眼瞅着人就瘦了一圈儿。
镇上的老百姓在背后议论纷纷,都说他是遭了报应,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哇。
赵百万心里头那个憋屈啊,他是又悔又怕,悔的是自己当初不该赖李三石的工钱,更不该贪心不足蛇吞象,对那木牛提出无理的要求;怕的是那木牛真有啥神通广大的法力,回来找他算账。
他整天窝在家里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生怕哪天半夜那木牛就站在他床头,瞪大眼睛看着他。
这天晚上,月黑风高,赵百万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外面有啥动静。
他竖起耳朵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心想可能是自己神经过敏了,于是便翻了个身,打算继续睡。
可就在这时,他听见院子里头“哞”地响了一声,那声音就像是从地狱里头传出来的,吓得他“噌”地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
“谁?
谁在那儿?”赵百万哆哆嗦嗦地喊道,可回应他的只有死一般的寂静。
他壮着胆子,穿上衣服,抄起一根木棍,小心翼翼地走到门口,透过门缝往外头瞅。
这一瞅不要紧,差点没把他吓死——只见那木牛正站在院子中央,两只眼睛冒着绿光,死死地盯着他看。
赵百万“妈呀”一声,扔下木棍转身就跑,边跑边喊:“救命啊!
木牛成精啦!”可他喊破了嗓子,也没人来救他。
他一口气跑到镇上的土地庙,一头扎了进去,跪在土地公公面前,不停地磕头求饶:“土地公公显灵啊!
救救我吧!
我再也不敢贪心啦!”
说来也怪,等他磕完了头,抬起头一看,那木牛竟然不见了。
他战战兢兢地回到家,一夜没敢合眼,生怕那木牛再回来找他。
第二天一早,他就收拾了点儿细软,带着几个心腹,悄悄离开了柳河镇,跑到外地避难去了。
赵百万这一走,柳河镇的老百姓可乐坏了,都说他是被木牛给吓跑了。
有的人还编了歌谣,大街小巷地传唱:“赵百万,真倒霉,贪心不足蛇吞象,木牛一去不复返,吓得他呀连夜逃……”
再说那李三石,自打离开柳河镇以后,还真遇上了一位高人。
这位高人是个云游四方的道士,一眼就看出了李三石是个有慧根的人,便收他为徒,教他修炼法术,还传授了他一套更精湛的木匠手艺。
李三石跟着师傅走南闯北,见识了不少世面,手艺也越发精湛了。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李三石学成归来,又回到了柳河镇。
他看见镇上的老百姓还是那样淳朴善良,心里头那个高兴啊。
他用自己的手艺,帮大伙儿修缮房屋,打造家具,一分钱都不要。
大伙儿对他感激不尽,都说他是活菩萨转世。
这天,李三石正在帮一户人家打家具,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喊:“不好啦!
河堤决口啦!”他放下手中的活儿,拔腿就往河边跑。
到了河边一看,只见河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疯狂地往镇子里头冲。
老百姓们惊慌失措,乱成一团。
李三石见状,立刻施展法术,从怀里掏出一块儿黄符,往空中一扔,嘴里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
木牛木牛快现身!”话音刚落,只见一道金光闪过,那只失踪多年的木牛竟然出现在他面前,四蹄踏云,威风凛凛。
李三石跳上木牛的背,一声令下:“走!”那木牛便驮着他,像离弦的箭一样冲进了洪流之中。
它用坚实的身躯,挡住了肆虐的洪水,为老百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大伙儿在李三石的带领下,齐心协力,终于将河堤堵上了。
洪水退去以后,柳河镇的老百姓欢呼雀跃,把李三石当成了大英雄。
他们簇拥着李三石,来到镇中心的广场上,为他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
大伙儿敲锣打鼓,放鞭炮,还特意请来了戏班子,唱了三天三夜的大戏。
李三石站在人群中央,望着这一张张熟悉而又亲切的面孔,心里头那个美啊。
他想起了师傅临行前跟他说的话:“三儿啊,手艺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本。”
李三石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着大伙儿高声喊道:“乡亲们!
咱们柳河镇是个有福的地方,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今天,我要把这只木牛送给咱们柳河镇,让它永远守护着咱们这片土地!”
话音刚落,大伙儿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他们簇拥着李三石和木牛,一起来到了镇子的东头,选了一块儿风水宝地,为木牛建了一座漂亮的凉亭。
从那以后,木牛就成了柳河镇的镇宝,老百姓们有啥大事小情,都会来这儿拜拜它,祈求平安和幸福。
而李三石呢,也成了柳河镇的一份子,他用自己精湛的手艺和善良的心,继续为大伙儿服务着。
他的故事,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柳河镇这片古老的土地,让这儿的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李三石呢,也没闲着,整天忙着给大伙儿修房盖屋,打造家具,手艺是越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
大伙儿都说,这李三石不仅是木匠,还是个活神仙,啥难事儿到了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这天,李三石正忙着给张大爷家打制新家具,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放下手中的活儿,走出屋子一看,只见一群小孩儿正围着一只受伤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议论着,谁也没主意该怎么办。
李三石走过去,蹲下身子,轻轻地捧起那只小鸟,仔细看了看,只见它翅膀受了伤,正疼得直哆嗦。
他心疼地说:“这小家伙儿咋这么不小心呢?
来来来,三叔给你瞧瞧。”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块儿干净的手帕,小心翼翼地把小鸟的伤口包扎好,然后又把它放在一个临时做的小窝里,喂了它点儿水和粮食。
小孩儿们围在一旁,瞪大眼睛看着,眼里满是好奇和敬佩。
“三叔,你咋啥都会呢?”一个小孩儿问。
李三石笑了笑,摸了摸他的头说:“三叔就会点儿手艺活儿,别的啥也不是。
不过啊,手艺活儿也是一门学问,学好了也能帮大伙儿不少忙呢。”
小孩儿们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又七嘴八舌地问起了其他问题。
李三石耐心地一一解答,直到把小孩儿们都打发走了,他才回到屋子里继续干活儿。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三石的手艺活儿是越做越精,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就连外地的人都慕名而来,请他去做活儿。
李三石呢,也不含糊,只要是能帮上忙的事儿,他都二话不说,立马就去。
这天,他接到了一封来自远方的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当年赵百万家的一个老仆人写来的。
信上说,赵百万自从离开柳河镇以后,日子并不好过。
他带着的那点儿钱很快就花光了,又因为以前作恶多端,到了哪儿都不受人待见。
现在他是又穷又病,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希望李三石能看在以前的份上,去救救他。
李三石看完信,心里头五味杂陈。
他想起了当年赵百万赖他工钱的事儿,也想起了自己离开柳河镇时师傅跟他说的话:“三儿啊,记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咱们要学会宽恕别人,这样才能活得心里头敞亮。”
李三石叹了口气,把信折好收起来,决定去一趟外地,看看赵百万到底咋样了。
他收拾了点儿简单的行李,骑上那头跟了他多年的老毛驴,就出发了。
一路上,他翻山越岭,走了好几天,才终于来到了赵百万现在住的那个小村子。
一进村子,他就打听赵百万的家在哪儿。
村民们一听他问赵百万,都面露鄙夷之色,纷纷摇头。
“那家伙啊,就在村东头那间破草房里,你去吧,不过可别怪我没提醒你,那家伙可不是啥好人!”一个村民说。
李三石点了点头,谢过村民,就朝村东头走去了。
到了地方一看,只见一间破破烂烂的草房孤零零地立在那儿,周围连个人影都没有。
他走近一看,只见房门半掩着,里面传来一阵阵咳嗽声。
李三石推开门走了进去,只见赵百万正蜷缩在一张破床上,脸色蜡黄,瘦得皮包骨头,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看见李三石进来,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低下了头。
“三石……你咋来了?”赵百万有气无力地说。
李三石叹了口气,走到他跟前坐下,说:“我来看看你,你咋弄成这样了?”
赵百万低着头,不说话,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
李三石看了他一眼,心里头也怪不是滋味的。
他从怀里掏出一块儿干粮和一瓶水,递给赵百万,说:“先吃点东西吧,有啥事儿等吃完了再说。”
赵百万接过干粮和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等他吃完了,李三石才开口问他:“你后悔吗?”
赵百万愣了一下,抬起头看着李三石,眼里满是悔恨。
他点了点头,哽咽着说:“后悔……我后悔死了……要是早知道会有今天,我当初就不该那么对你……不该那么贪心……”
李三石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过去的事儿就让它过去吧,咱们都得往前看。
你现在这样也不行啊,得想办法活下去。”
赵百万摇了摇头,绝望地说:“没法儿活了……我这身子骨儿是不行了……也没钱治病……只能等死了……”
李三石沉吟了一会儿,说:“这样吧,我带你回柳河镇,找我那些朋友们帮忙,看能不能给你治治病,找个活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