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曾是国际舞台上出了名的风云人物,他行事风格大大咧咧,个性鲜明,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又喜欢吹几个牛皮。
他还热衷于干预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大事,一直有一个想当非洲霸主,或阿拉伯大国领导人的野心,为此不惜好大喜功,派兵干预周边国家内政,得罪了几乎所有邻国。
对于西方国家,他更是没有好脸色,他经常以反西方的第三世界领袖自居,为此又不惜和美国发生了三次军事冲突。
而为了维持自己作为政治强人的形象,拓展自身实力和国际地位,卡扎菲也对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力保持了高度关注。核武器就是其常年关注的“神兵利器”之一。为此,他不惜花钱找中国买核弹,后面还劝哈萨克斯坦不要弃核,闹出了一系列闹剧和笑话,引人深思。
1,卡扎菲的核计划
冷战时期,为了防止核竞赛加剧,美,英,苏等59个国家在1968年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按照条约规定,缔约国中有核武器的国家不能主动向其它无核国家转移核武器及核武技术,无核国家也承诺不谋求研制核武器。
这59个缔约国中,就包括了当时的利比亚王国。
但谁能想到,条约刚签完不到一年,穆阿迈尔·卡扎菲就在1969年9月1日起兵推翻了利比亚王国,建立了共和政体。卡扎菲随后宣布不承认前一年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大肆宣扬阿拉伯民族主义,对外积极输出革命。对于核武器,卡扎菲也表态要积极研制。
当时,卡扎菲之所以这么做,原因主要是这两个。
第一个,是卡扎菲拥有强烈泛阿拉伯主义思想,他认为阿拉伯国家应该统一为一个集体。而阿拉伯国家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并在美苏争霸中维护自身利益,就必须要有核武器。
第二个,是因为当时以色列在1969年也完成了原子弹生产,爆炸的工艺。卡扎菲作为一个泛阿主义者,他自然是不希望阿拉伯国家在面对以色列核武器时,居于下风的。
对于核武器的获取方式,卡扎菲采取了两个方案,一是花钱直接从其它国家手里买。第二,则是从海外采购原料,设备自行研制。
为了买核弹,卡扎菲和法国,苏联,中国都接触过。尤其是中国,卡扎菲格外上心,因为中国当时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核武器的第三世界国家,且中国当时对外援助一向很积极,再加上卡扎菲愿意花大价钱,因此他觉得这事儿可成。
于是,在外交官牵线搭桥之下,卡扎菲于1970年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当时,卡扎菲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和毛主席,卡扎菲和他的总理阿卜杜勒·贾卢德反复劝说周恩来同意向他们出售战术核武器,二人开出了丰厚的条件,不仅愿意给巨额资金,还愿意立即和台湾当局断交。
但中国方面并没有同意卡扎菲的请求。原因也很简单,中国当时虽然还没有加入《核不扩散条约》,但也是坚决反对核扩散的,有核国家越多,对全球整体安全形势就越容易留下隐患。而且向他国出售核武器,还有很大的国际风险,会面临国际制裁。当时中国处于和苏联,美国两大阵营都在对抗的局面中,实在是不能再给自己上强度了。
正因为如此,看到卡扎菲如此行径,中国当时就认为卡扎菲太狂妄了。
在中国采购受挫的同时,卡扎菲也没有忘记去其它地方碰运气。
1974年,巴基斯坦正在研制核武器,卡扎菲立即派人接触了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阿里·布托同意让利比亚派遣技术人员一起参与核计划。
不过,后来阿里·布托在1977年被军人齐亚·哈克推翻,哈克将军不喜欢卡扎菲,他把利比亚人赶出了核计划项目。卡扎菲后来多次派人渗透,也都被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破获,卡扎菲一怒之下和巴基斯坦断绝了外交关系。这件事也在后来让卡扎菲和巴,中,美三国闹起了不小的矛盾。
和巴基斯坦断交后,卡扎菲又找到了印度。因为印度当时也在研制核武器,他一度和印度签署了核能合作协议,但从后来利比亚的核进展来看,卡扎菲并没有从印度那里获得多少实惠。
时间步入80年代,海外采购和加入其它国家的核计划路线走不通了,卡扎菲便寄希望于自研。但自行研制核武器至少需要满足两个个硬条件,一个是铀矿石原料,第二个是高精密离心机。
利比亚本身没有铀矿,于是,他想办法说服了尼日尔的一处法资矿企,该矿企向利比亚秘密输送了1200多吨铀精矿。卡扎菲还找来了一位瑞士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希·廷纳研制用于浓缩铀提纯的气体离心机。
苏联也在1981年和卡扎菲谈妥,同意在利比亚塔朱拉修建一座10兆瓦级的核电站。但后来卡扎菲又觉得苏联提供的技术太老了,和苏联的核合作也就此结束。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日本一家企业也曾向卡扎菲转让了一部分铀转化技术。
后来,为了便于研究,利比亚一度通过苏联的黑市交易,获得了相关材料和零部件。
但因为项目管理混乱,以及卡扎菲的要求杂乱无序,再加上国际社会对利比亚的制裁,直到1991年冷战结束时,利比亚的核武器计划依然没有什么起色,被后来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评断为“处于初始阶段”。
时间来到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美国获得冷战胜利,卡扎菲也一度感到惊慌。他开始谋求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改善自己的处境,在核计划方面,他也做出了让步,甚至于克林顿进行了秘密会谈。他主张,利比亚可以通过放弃核计划,换取西方世界解除对他们的制裁。
但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
2,利比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下场
由于克林顿坚持要求采用严格的检查手段,并且不愿意在政治上给太多条件,双方并没有谈拢。
卡扎菲在1991年很快就暗中重启了核计划,苏联的气体离心机技术,材料就是在这一时期被他获取的。而且,他还招募了一些俄罗斯科学家前往利比亚提供服务。
而且,在自家核武器研制受挫的同时,卡扎菲也不忘关心其它国家的核武发展状况。
除了前面提到的巴基斯坦核计划之外,卡扎菲对哈萨克斯坦的核武器也非常关心。因为哈萨克斯坦是苏联加盟国之一,苏联解体之初遗留了大量核武器。卡扎菲多次致信给当时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劝他为了穆斯林世界的整体利益,留下这些核武器。还说如果哈萨克斯坦缺钱维护,他愿意每年掏钱100亿美元。
但纳扎尔巴耶夫并没有同意,甚至没怎么理会卡扎菲。哈萨克斯坦很快就销毁了所有核武器,成为了一个无核国家,让卡扎菲大失所望。
此外,小布什总统上台后,卡扎菲的失望情绪进一步加重了。因为布什找到他,直接说“要么你销毁,要么我们派兵将它销毁”。在这种情况下,卡扎菲难以再通过核武器要挟,获得更多的政治补偿,更何况,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结果也让他有些害怕。
最终,2003年12月,卡扎菲宣布愿意销毁利比亚境内的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远程弹道导弹,并接受国际原子弹机构的监督。
而为了向美国表示自己的诚意,卡扎菲还交出了自家离心机,核材料的供应名单,以便为美国后续制裁这些机构提供便利。这份供应名单中,巴基斯坦核武器之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赫然在列。而且,卡扎菲还添油加醋的说,巴基斯坦核研发得到了中国的帮助,甚至还有中文说明书。中国对于卡扎菲的说辞,自然是不认可的。
美国对于这种说法,也不认可,美国认为这些不能说明什么,毕竟中国也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使用带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文字的文件很正常。
卡扎菲销毁核武器之后,多少还是有些后悔,他没有通过这次交易从美国那里获得安全承诺,也没有因此完成让以色列也一并弃核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卡扎菲又在2009年出尔反尔,暂停了将利比亚核材料运出国内的计划,试图把这些残留的核材料当做筹码,博取更大的好处。
同时,他之前获取的大量化学,生物武器也没有被全部运走销毁。
但时间不等人,卡扎菲没有机会再跟外国人较量了。随着2011年邻国突尼斯和埃及接连发生政变,利比亚的形势也恶化起来。
利比亚反对派成立,并快速拿下了东部地区,随后,他们在美国的支持下一路西进,于这一年8月攻克了的黎波里,卡扎菲仓皇逃窜。又过了两个月,反对派武装攻占了苏尔特,卡扎菲被人从躲藏的水泥管子里中拖出射杀,他的遗体也被放在一家冷库里展览,利比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随着他的死亡,彻底消失了。
参考资料:
1,1995.12-威斯康星档案网-Libya Has Trouble Building the Most Deadly Weap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