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医美,谁拿暴利?

斑马帆 2024-10-31 02:28:32

斑马消费 陈碧婷

无论是几百块的光子嫩肤,数千元的热玛吉,还是好几万的隆胸和开眼角,医美项目消费下来的共同感受只有一个,贵。

但是,这个多金的行业,并不意味着有多赚钱。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医疗美容中心、整形医院,并不太赚钱。

专业医美公司瑞丽医美,亏损不止。金发拉比准备并表的韩妃医美,连续几年亏损,没能完成业绩承诺。朗姿股份转型医美前几年业绩承压,苦心运营多年成为行业头部,医美业绩才有所回升——但是,盈利能力可能还不如传统的服装业务。

中国医美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头部企业朗姿股份,医美业务年营业收入21亿元,市场份额仅为1%出头。

市场集中度低带来的结果是,医美品牌们缺乏与上游药械巨头和下游互联网医美倒流平台们谈判的筹码,低毛利率叠加高费用率,盈利能力非常有限。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长期被两端挤压的状态,短期内根本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热火朝天

十年前的电影《整容日记》,拍的还是整容对女性生活的改变和对人性的异化。如今的影视剧和综艺节目里,整容成了时尚,连男明星都要做个热玛吉才肯上节目。

医美,正在从一个谈之色变的小众词汇,跃升为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大众消费。

早前的医美,基本等同于现在所谓的“重医美”,主要项目包括隆鼻、 隆胸、 重睑与吸脂等。如今,不用做手术的轻医美项目,如水光针、玻尿酸、肉毒素、胶原蛋白等逐渐流行,成为市场主流。

就项目数量来看,5年前轻医美占比大约为六成,如今接近九成;就市场规模来看,轻医美已经与重医美比肩,并有超越的趋势。

轻医美让医美人群年轻化,30岁以下人群成为核心受众,迅速扩大了医美市场的潜在消费者规模。

医美也不再是女性专享,男性消费力在医美市场的觉醒,渐成行业热门话题之一。植发等以男性为主的大医美项目,为近几年大健康赛道的热点。

甚至,很多去韩国旅行的人,都将轻医美作为保留项目之一,催生了出境医美这条隐秘的消费暗线。

于是,医疗美容成为近几年消费市场的热门赛道。

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医美相关企业超15万家;近十年,医美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持续正增长态势,2021年开始进入高峰期,2021年-2023年注册量分别为2.92万家、3.40万家、4.70万家,截至10月16日2024年已高达3.45万家。

资本市场,医美企业争奇斗艳。A股上市公司朗姿股份(002612.SZ)在医美市场开启产业大整合;医思健康、瑞丽医美、美丽田园(02373.HK)先后登陆港交所,等待IPO的还包括伊美尔和艺星整形;医美国际美股上市,华韩股份挂牌新三板。

吸引各路玩家竞相入局的,是医美行业的发展潜力。

德勤在《中国医美行业2023年度洞悉报告》中披露,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在2023年超过2000亿元,市场增速达20%;预计2023年-2027年将保持15%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

在这个稳步增长的市场中,那些分布在各大核心城市闹市区,装修得金碧辉煌的医美中心们,是否赚到盆满钵溢?

其实,恰恰相反。

医美挣钱难

医疗美容,到底挣不挣钱?港股公司瑞丽医美(02135.HK)给出了答案。

2008年,杭州贝丽菲尔成立;后来,陆续设立杭州瑞丽、瑞安瑞丽、芜湖瑞丽、海南贝丽菲尔。它们组成瑞丽医美,2020年底登陆港交所。

上市之前,瑞丽医美尚且还能小赚。2017年-2019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13亿元、1.59亿元、1.9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40.5万元、1841.8万元、1027.7万元。

当时,医美公司们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了,规模增长几乎完全依赖于门店扩张。从准备IPO到最近几年,瑞丽医美的医疗美容门店也只是从4家提升至5家。

所以,上市之后,公司的规模总体有所提升,盈利能力却持续下滑直至亏损。2021年-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88亿元、1.65亿元、1.8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26.6万元、-2024.7万元、-3777.9万元。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17亿元、-299.7万元,略有改善。

刚上市时,市场给了瑞丽医美非常高的期待。2021年,公司股价飙升至接近4港元/股,市值接近200亿港元。如今,已经跌至0.148港元/股,市值已不到1亿港元。

美丽田园业绩优于瑞丽医美,是因为公司混业经营,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医美公司。

该公司旗下拥有传统美容品牌美丽田园、贝黎诗,医美品牌秀可儿,亚健康管理品牌研源医疗。

2023年,公司收入21.45亿元、净利润2.30亿元,分别同比增加31.2%、108.2%。今年上半年,收入11.38亿元、净利润1.26亿元,分别同比增加9.7%、4.1%,增速瓶颈初现。

主要业务集中在香港市场的医思健康,业务囊括医疗、医美、兽医等。截至2024年6月底的最新财年,公司收入42.11亿港元,同比增长8.7%,但净利润同比下降85.3%至1570万港元。

从服装跨界医美的A股上市公司朗姿股份,前几年同样业绩承压。医美业务培育期,盈利能力甚至不及传统女装业务。经过钞能力持续并购,医美业务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后,终成公司业绩核心之一。

近期准备将医美公司并表的金发拉比(002762.SZ),传统母婴业务多年承压,新业务医美同样亏损,双重压力正接踵而至。

多头挤压

当代都市丽人们,被小红书种草,在抖音快手刷到短视频,或者直接在新氧上咨询,成为医美的潜在用户。一旦走进各大医疗美容中心,爱美客的嗨体,华熙生物的润百颜,锦波生物的胶原蛋白等,轮番上阵。

线下和线上的咨询入口,为医疗美容中心输送客源;最终,在医药和器械的支持下,完成医美服务。

然而,这个市场的特殊之处在于,看似富丽堂皇的医疗美容中心们,一直被各路供应商挤压。

医药和器械厂商,是医疗美容行业的命脉。医美行业的每一次革命,几乎都是由上游商们的技术进步和产业提升推动。

早期的医美,都是那些需要做手术的重度项目;近年,玻尿酸、肉毒素、激光等项目的普及,让轻医美项目迅速崛起为行业主流。

谁掌握了产业的话语权,谁就能躺赚。近几年,爱美客、华熙生物、锦波生物等,大赚特赚。爱美客更被称为“医美茅”,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另一边,新氧和抖音、快手、小红书、美团、大众点评等互联网倒流平台,可称为医美行业的衣食父母之一。行业的特殊性带来的强监管,也成为医美市场流量单价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新氧、小红书们拿走了医美机构销售费用中的大头。至于新氧暂时还不能稳定盈利,那就是行业竞争、运营能力以及这家公司试图赢者通吃的野心综合使然。

医美机构,受制于上游药械原材料,所以毛利率不高;需要倒流平台输送客源,致使销售费用较高。最终,留给自己的利润,自然就没有多少了。

夹缝之中的医美机构们,如果不能解决多头挤压的问题,盈利能力的提升将无从谈起。

0 阅读:0
斑马帆

斑马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