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霜降的一首诗,全篇简洁又明快,读后心情大好

一号诗巷有诗词 2024-10-23 11:56:40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霜降气萧瑟,人间秋更凉。

在秋天的最后一个气节里,世间的草木山河、鱼鸟花虫……,也都在争相彰显着生命最后的精彩。

送走一个气节,需要仪式感;而迎来一个气节,同样需要仪式感。

那么在本期,我们不妨借明朝诗人何景名的一首诗,来走进霜降天,来感受秋天“霜降”的魅力。

这首诗全篇写得简炼又明快,读完它后,人的心情也会不由变得轻松舒朗起来。

永宁舟中

明·何景明

霜降水还漕,舟行不觉劳。

顺风欹浪疾,乱石下滩高。

渔舫依红蓼,人家住白茅。

乡园待归客,应已熟香醪。

何景明,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我国明朝诗人,与李梦阳、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

何景明曾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对当时的诗歌发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首《永宁舟中》是作者在行舟途中所写,表达了他归家时的愉悦心情。

诗的首联从作者的行程开始写起:霜降水还漕,舟行不觉劳;霜降时节,水归河道,行舟时人也不觉得疲劳。

“水还漕”值得推敲。我们知道,到了深秋的时候,因为气候原因,河中的水位也会随之下降。所以“水还漕”三个字就充分刻画出了水敛归河的一种自然景象。

“舟行不觉劳”此句在刻画作者精神面貌的同时,也以间接的方式抒发出了他在行舟过程中的愉悦心情。

那么作者“不觉劳”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可以肯定的便是前一句的“水还漕”。

因为水流归漕,所以行舟格外顺畅,故而作者的心情自然也不错。

至于其他的原因,作者则留在了后文中为我们道出。

颔联描写作者在行程中的所见:顺风欹浪疾,乱石下滩高;秋风顺舟吹来,卷起点点浪花,显得是那样轻快,乱石横在险峻的河滩上。

颔联与首联之间的脉络衔接紧密而又自然。“顺风”二字呼应“不觉劳”,再次为作者顺利的行程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再次将作者愉快的心情体现出来。

在这里,作者眼前的风景是壮丽的,是饱含着无限激情的。后面一句看似写地势与环境的险峻,实则在体现祖国河山之奇绝面貌的同时,又将作者不畏艰难、勇于拼搏进取的乐观精神予以诠释。

而这从情感色彩来讲,它与前一句、与首联之间是统一的。

随着行程的推进,作者眼前的风景也在发生着变化:渔舫依红蓼,人家住白茅;红色的蓼花畔,有渔舫停泊在那里,白色的茅草中,有人家安居于期间。

看过纯自然的物象,到了颈联处则出现了富有人烟气息的物象与景色。

颈联的描写可谓是全诗中最美的一处。因为它不但饱含着烟火气息,而且更是饱含着丰富的色彩搭配。

“红蓼”“白茅”两种物象将两种鲜明的色彩晕染于画面中,不仅有效点亮了读者的眼眸,还将一种纯朴的、来自大自然的气息带给了读者。

“渔舫”“人家”以无声的力量,激发出读者无穷的想象。在看到这两个物象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了一个与世无争的桃源世界,就仿佛看到了人们勤劳的身影与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这一切显得是那样朴素、那样安详,让我们从身体到精神都得以放松、抚慰与滋养。

“乡园待归客,应已熟香醪。”;家乡的人们正等待着归来的客人,想必他们已经酿熟了香醇的美酒。

在首联中,我们说到过作者心情愉悦的原因,那么相信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大家心中也都有了完美的答案。

作者之所心情愉悦,除了顺风顺水,除了沿途风景秀丽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此次行舟是奔着家乡去的。

“乡园待归客”一句简单叙说,却无不承载着饱满的思乡情怀,无不体现着作者急切的心理。

“应已熟香醪”进一步补充前一句的内容,借作者的想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尾联通过作者的想象描写,也呈现出了一幅其乐融融、热闹欢聚的“归乡图”。

言尽而意不尽;随着作者想象而生的谈笑声与酒香味皆被留于篇外,任由读者久久回味。

流水送舟家在望,香醪正待客推杯;一首读完,味留唇齿。

追逐诗词之脚步,将读写进行到底;欢迎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下一期精彩依旧在此与您有约!

0 阅读:0
一号诗巷有诗词

一号诗巷有诗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