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最美8大中国传统村落,江南山水秀丽人文静美

陈纪玩转旅游 2025-02-23 16:38:43

浙江,杭州。

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武林,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这里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以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为代表。

一起来看杭州名列第1批、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8大最美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杭州市富阳市龙门镇龙门村

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龙门古镇核心区。这里以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而闻名,是现今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

地处富春江龙门山下,这里因为是孙权故里而闻名遐迩,也被誉为最为人间烟火的古镇。

古城四面皆山,“龙门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东汉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时赞叹不已,古镇也因此得名。

龙门古镇居民大多数都是孙权的后代。根据留存下来的家谱,从三国吴国初创到民国初期,孙氏已经繁衍了65世,如今在龙门古镇70%以上的人都姓孙,这里自然是孙氏后裔聚居最为集中的地方。

古镇繁衍出来的是孙氏人家的繁盛儒雅。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1座寺庙。镇内屋舍房廊相连,长街曲巷连贯相通,镇外的人进入镇里,如入迷宫。

因位于山区,当地建筑多采用石块来建造,地面也是鹅卵石铺成的。古镇上保留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龙门溪从古镇旁边穿过,古镇中心的砚池景色秀美。

走进古镇,到处是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以卵石作墙垣的民宅民居,暴露原木本色的宽阔的厅堂,处处散发着山村的粗犷与清新。这里的古建筑类型是非常齐全的,不仅有民宅,还有明代的砖砌牌楼,有塔、寺,有祠堂和数十座厅堂……这些功能各异的建筑物在历经时光沧桑之后,至今保存完好,别有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美好。

2 杭州市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

新叶古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大慈岩镇,一个美丽宁静的古朴村落,恍如时光无意遗落下来的一幅水墨画卷。

新叶古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跌宕飞扬,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凝重、沉静,还有宗族祠堂、书院、寺庙、古塔。

1208年始建,历经800年的漫长岁月,叶氏后裔逐渐繁衍成36代、人口3000余人的庞大氏族聚落。奠定新叶村总体格局和建筑秩序的始祖叶坤之孙——东谷公叶克诚,穷其毕生精力为整个宗族村落定下了基本的位置和朝向,并在村外修建了祖庙、总祠堂。之后,叶氏族人便以祠堂为中心,逐步建起了房宅院落,形成新叶村的雏形。

如今仍然完好地保存着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寺和180多幢古民居建筑。这里的古建筑还满是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屋子里的梁、柱、枋、斗拱、柱头甚至是窗棂、滴水之上都有精美绝伦的木雕,极其精美。其地下排水排污系统,历经百年却仍然作业不息。

新叶人离不开的是“耕”“读”二字。在新叶村,有一座抟云塔,也有一座文昌阁,耕读文化,离不开这一塔、一阁的护佑。如今村落景观,最显著可见建于明代的抟云塔,塔身上下无任何雕饰,造型秀丽、端庄。这是一座风水塔,更重要的是,新叶村人又称之为文风塔,以祈求文运。文风塔建成之后300多年,同治年间又在它的脚边造了一座文昌阁,传扬耕读文化。

3 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深奥村

深澳古村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是申屠家族的血缘村落,有着古老的文化,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桐庐一带著名的江南古村。

村庄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千年之前建村伊始,村庄先规划水系,再建设村庄,水系由供排水双系统组成,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取水、用水,非常方便,可贵的是时至今日,水系在村民的生活中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长800米的暗渠贯穿整个村庄,拱顶全用卵石砌成,每隔一定距离,就开一个水埠,当地人称为“澳口”,深澳因此得名,2006年被评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古村的老房子绝大多数属于中国四大建筑风格之一的徽派建筑。石子路,石子垒的墙,是她的特色。现有明清时期古建筑140多处,民国时期的古建筑60多处,古建筑外拙内秀,雕刻十分精美。

4 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石舍村

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石舍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个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村子因为石头多且有特色,早年间村民都是依山伴水在石头垒砌成的屋内居住,所以得名石舍。

俯瞰整个村落,形状像一艘帆船,村子群山环绕,三面环水,绿树成荫,风景秀丽。村里很多房子都是清朝时候的石头屋,保存完好,安静古朴,非常治愈。

这里曾是过去桐庐与浦江两地的必经之路,输运过山货,洋品在此分行,商人在此安家,带来此地曾有的繁华。这个依山傍水的古朴村落,现在还可以看到明清徽墙、天井进近相连,一派一街三弄的旧时景象遗存。

如今村落里古建筑规模恢宏,保存有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它们稳稳当当地座落在村落的最中央,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大多依旧保护得较为完好。

这里是马岭古道的最后一站,徒步古道后,走进这个美好的村落,古韵人居,与这里的山水完美融合在一体,别有一番美好之感。这里如今还汇集了咖啡馆、民宿、手工艺店、特色餐馆等文艺范的店家,让这里的休闲时光更为惬意。

5 杭州市桐庐县凤川街道翙岗村

杭州市桐庐县凤川街道翙岗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翙岗村建在一条隆起的山脊(即山岗)上,是江南大龙门山余脉的延伸,自狮山大庙山向北延伸,经过松林头,一直到柴埠江边。因村子所建地势比周边要高,被称之为青龙背。

村落原名晦岗。元朝末年,刘伯温到晦岗看望好友李康。李康时为桐庐名儒,朝廷屡召不征。应李康挽留,刘伯温遂在晦岗寓居并在华林寺设馆办学。寓居期间,写下《虎镇山记》。据传当时恰遇李家祠堂东边厅落成,村中主事者求他为祠堂题写匾额。刘伯温顺势而为,题写了“凤翙高岗”。自此,翙岗这代表吉祥与美丽的村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自古就是一个风生水起的江南形胜之地。拥有一片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古民居建筑。这里的古建筑众多,构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老。翙岗现有的古建筑约106幢,多数为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所建,建筑讲究外观气势和厅堂布局,以四进大屋居多。古建筑都建在抬高的地基上,以石条做墙基,美观坚固。

整条老街长420余米纵贯全村,两侧是店铺、作坊、花厅、祠堂及台门,东侧有嘉庆堂、凤清堂、敬义堂、东边厅等,最老的和兴堂建于明代。西侧有云雨堂、资元堂、敬吉堂、康德堂、忠孝台门和方店厅。

翙岗是以水渠为经纬的古村落,各类建筑物依水而建。老街上沿街水渠常年流水不断,沿街口设有六个水埠,供人们取水、洗涤之用,形成老街特有的景观。据传水渠是当年刘伯温寓住翙岗时指导所建。水源引自大源溪,从大源溪开挖一条地下暗渠将水引入村中。翙岗水系,因其古老、若明若暗而清冽水质,倍受赞誉。

6 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

荻浦村是桐庐县的东大门,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深澳、荻蒲在历史上统称深浦,为申屠氏始祖于南宋后发展而成。这个以孝义闻名的千年古村,建于宋代,村子临应家溪,旧时溪边荻草丛生,称为“荻溪”。明代时,在此凿沟引水灌田,称“荻浦”,村以此得名。

孝义文化、古戏曲文化、古造纸文化、古树文化是荻浦村的四大特色文化。村内的古建筑至今保存良好,还保留着不少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

7 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徐畈村

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徐畈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地处桐庐、富阳交界处,掩映在青山绿水,山峦群峰中,是一片静谧而幽深的净土,也是江南古村落群不可分割的历史遗存之一。

这里是金华徐偃王在南宋时迁居于此形成的村落,为申屠氏姻亲发展而来,村中至今主要居住为徐姓和申屠姓。

整个村落以水为脉。外围有应家溪、环溪,形成北水南归,两水格局。村子尚存有明清以来古建筑,包括古民居、宗祠、厅等20余幢,主要分布于老街与倪家弄“丁字型”框架两侧,为徽派建筑形式,三开间,内天井。

这里的建筑风格是徽派建筑与浙西山地建筑的结合,黑、白、灰为主色调,高高耸立的马头墙,宽大的石头条框架大门,光线通透的庭院天井,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保持建筑装饰外拙内秀的风格。

漫步在凹凸不平的鹅卵石村道上,路过一幢幢老房,精雕的牛腿、横梁,白墙黑瓦的幽静人居,如若穿梭时光。

8 杭州市淳安县鸠坑乡常青村

一个地处浙皖边界深山,万岁岭西南的古朴村落,风景宁静而典雅。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唐《翰墨全书》载:“鸠坑,在黄光潭对涧,二坑分绕。”指鸠坑源分大、小两源,大源又称大源里,小源俗称细源里。细源里为常青村。境内群峦叠嶂,林木蓊翳,篁竹蔽天、常年青葱翠绿,故名常青村。村落大致形成于唐宋时期,发展完善于明清。

常青村以“鸠坑毛尖”闻名遐迩,其制造工艺被列入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传,范仲淹曾写《鸠坑茶诗》:“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鸠坑毛尖正是古今淳安茶叶中的一张金名片,在古代一直是作为贡茶形象存世的。自唐朝被列为贡品,已享有2000余年的美名。

宋代文人陈晔在品尝了鸠坑毛尖后,情不自禁的写下“我爱淳安好,溪山壮县居,锦文光灿烂,雉羽泄轻徐”的诗句,他将鸠坑毛尖比喻成“雉羽”,将喝了“雉羽”后的那般清心爽神之感用“泄轻徐”三个字来形容。

如今,走进村落,剩留的老式房屋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三百年来,常青村历经沧桑,几十株参天古树点缀其中,清末民初的古民居、石拱桥、凉亭和50-80年代的黄泥土楼房,风貌依存,体现了地方传统建筑风格。全村现有百年以上古香樟、枫香、黑壳楠、甜株、古茶树数颗。

如今,依然可以感受到常青村的茶农视茶为重,视茶为生命象征。早在清嘉庆年间,茶农为保佑来年茶叶好卖,茶叶丰收,在荆树村头九基滩建起“茶神殿“。如今古村落的茶神殿,可以感受到常青村深厚的茶文化背景,领略当地村民对茶的漫长岁月的深爱。

常青村村民们在经久生活、民俗活动中,茶无处不在。人们通过“以茶祭祀”、“以茶待客”、“以茶代酒”、“以茶赠友”、“以茶论婚”等种种民俗。这个以茶闻名,古韵犹存的美好村落,有空的时值得寻访。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古村古镇文化公益传播用途,如有涉及明显独创性摄影作品等存在侵犯著作权的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
陈纪玩转旅游

陈纪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