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可以有自己喜欢的,但不必去“抵制”谁

风斯若之 2024-12-06 17:29:00

写这篇文章,其实和我自己读书的经历是有关的。在刚开始能够大量接触到小说的初中时期,因为喜欢武侠小说,觉得言情小说实在是看不下去,所以就一直“抵制”言情小说,甚至对于那些喜欢读言情小说的同学也都“敬而远之”。而到了后来,虽然看琼瑶、岑凯伦的言情小说不多,但是对于席绢、亦舒、张小娴、辛夷坞……等作者言情小说我都是很接受的。

再后来,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网络小说太长且因为篇幅过大而容易失去焦点,所以也“抵制过”网络小说,包括后来那些很火、被搬上电视、电影院的网络小说,都因为我自己“当时”的“偏见”而错失了在第一时间阅读的机会。

从书籍的细分类目而言,我也曾经有一段时间“抵制过”励志类的书籍,虽然事后发现有些励志类的书籍其实并不完全只是“鸡汤文”,也有很多确实能够发人深省的论点与论证,但是,因为自己当时的自以为是,同样让我错过了一些在合适的年龄能够阅读的合适的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读书籍的变多,我越来越发现自己读书的习惯与做人的风格是密切相关的。即便是从最严苛的角度来说,对于那些我不喜欢的书籍,不去看就是了,抵制,不仅浪费自己的感情,而且真的没有必要。做人也是如此,对于那些我不喜欢的现象,只要这些现象是遵守法律且合乎道德的,即便看不惯,我也没有必要去抵制谁或者抵制什么——我喜欢读书、写作,遇到那些不喜欢读书写作的小朋友就要批评他做得不对吗?我不喜欢扎堆儿凑热闹,难道就要远离那些喜欢扎堆儿凑热闹的朋友——就像那些合法的正规出版物,存在,也就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有个成语叫“开卷有益”,这里所指的“卷”,是所有书籍的代称,从更包容的心态来看,去读一本他人写作的书籍,总是会对我知识的增加、逻辑的建立……有所帮助的。哪怕是我觉得这本书中的内容写得不对,在大脑之中,我也会思考一下哪样写“才是对的”,这或许与真正的“对错”无关,但是这个思考的过程却可以让我学习领悟到更多。

拿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而言,从精彩程度而言,确实有高下之分,这种“高下”可以让我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作者来支持,但是却并不是我去“抵制”其它作者的理由。即便是我喜欢、支持的那些作者,在他们创作的某一阶段,恐怕也写出过我觉得“水平不够”的小说吧。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确实去要抵制那些“错误”,但是就读书之一简单的事情而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包容,在我自己这里都不给那些“我不喜欢”的书籍以展示的机会,我的知识体系会不会陷入一种“偏颇”的境地当中呢?

当然,对于那些写得不好的图书,我觉得不去阅读就已经足够了,无论是对于作者还是出版发行单位,“不去阅读那本图书”已经是最高段位的“惩罚”了,至于“抵制”,反而成为了“和自己较劲”的病灶。

对于我的许多兴趣爱好,包括文玩、足球、读书、影视……,我都会支持我所喜欢的,对于我不喜欢的,还是就那么“擦身而过”吧。

0 阅读:6
风斯若之

风斯若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