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慈安太后正翻阅奏折,突然感到全身发热呼吸急促,这时一名太监走进房间。慈安仓皇起身,踉踉跄跄走到太监面前跪下磕头,太监吓得也赶紧跪下磕头:“太后,您清醒一下......”
事情回到前一天,慈安太后有一些面部发红、身体乏力,就命身边宫女去请太医来诊治,太医赶来请过平安脉之后说,太后娘娘只是有一些小风寒,无伤大雅,多多休息即可。
连药都没有给慈安太后开的打算,慈安太后身边的宫女见状,一路请求太医还是开些药就算是为了让太后娘娘的身体更快地好起来,或者给太后娘娘调理一下身体也好。
太医迫于无奈给慈安太后开了几剂药煎服,然后背着医药箱退下了,这位太医回到太医院后也没有向院内禀告慈安的太后的病情,就开始继续忙碌。
第二天慈安太后也是早早地起床开始处理政务,一道道奏折看着慈安太后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舒服,脸色也越来越红,便吩咐宫女将昨日太医开的药端上来。
喝完药后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慈安太后觉得自己好一些了又开始看奏折,这时无人发现她的脸更加鲜红了。
半下午时分,慈禧太后身边的宫女拎着一个饭盒过来请安,见到慈安太后后说:太后娘娘,这是我家太后娘娘特意吩咐厨房做的点心,送来给您尝尝。
慈安太后命身边的人收下后,那宫女还没有请退只一直站在房间角落,直到慈安太后打开饭盒尝了一口盘子中的点心后,那宫女才默默的退出房间。
当天下午七点多,慈安太后感觉自己的精神不济,看东西也变得模糊起来,她想从桌案前起身去到软塌休息一下。
谁料竟晕乎的连路都走不稳,一个太监见状立马想上去扶,却晚了一步,慈安太后直接摔跪在地,头也栽了下去。
那太监也急忙跪下,搀扶住慈安太后,宫中的其他下人也被吓得不行,飞快地跑去太医院请太医,太医进门后一摸上慈安的太后的脉就感觉不对劲,又伸手一探,果然慈安太后已经驾鹤西去。
太医颤颤巍巍的走出内室告知外面等候的下人,太后娘娘已经崩逝,宫女太监们都傻眼了,昨日诊断还只是小感冒,今天就病重去世了。
那边慈禧太后可不傻眼,早早就召集大臣进宫,慈安太后这边消息一传出来,慈禧太后就带着人赶来为慈安太后处理后事。
或许是刚好慈禧太后有要事要与大臣商议,才召集了一批大臣进宫,谁知慈安太后这时崩逝,就一起赶来为慈安太后送终。
但因为这一现象,后世中有传言是慈禧太后毒杀了慈安太后,否则不会有这么赶巧的事情发生,这种说法也有道理,咸丰帝去世后,对慈禧太后的地位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位母后皇太后了。
慈安太后是咸丰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咸丰帝的第一任皇后逝世后不久,慈安太后经选秀入宫,且一进宫就被封为了嫔。这样的殊荣仅因为慈安皇后的家庭背景是清朝镶黄旗,是清朝除皇帝的家族外,地位最高的贵族。
同样入宫的慈禧太后家庭背景一般只被封了一个贵人,慈安太后入宫尚未有一个月,侍寝几次后,咸丰帝就晋慈安太后也就是那时的贞嫔为贵妃,封号贞贵妃。
又十几天,咸丰帝就封这个温柔的贵妃为皇后,彼时慈禧太后还只是一个贵人,慈安太后晋升只用了一个多月,慈禧太后晋位用了六年,母凭子贵才为贵妃。
咸丰帝去世同治皇帝继位后,尊慈安为母后皇太后,尊慈禧为圣母皇太后,两位太后共同协理皇帝处理朝廷后宫各事。
在宫中,慈安太后是由皇后晋升的太后,慈禧太后只是作为皇帝生母才晋升为太后,二人在地位上相差了一大截,大臣们平时也更为尊重慈安太后,导致慈禧太后严重反感慈安太后。
咸丰帝在慈禧太后生下儿子晋位妃子时,就看出这个女人野心极大,于是在去世时给慈安太后留了一道制裁慈禧太后的手谕。
这个消息被慈禧太后知道后,不仅通过收敛自己的野心骗的慈安太后当面销毁手谕,还拉拢慈安太后一起发动政变,除掉了先帝留下的前朝大臣,形成了两后共同垂帘听政的场面。
若是慈安太后去世,大臣们就只能尊慈禧太后为主,她就是朝堂上最有话语权的、权利最大的人,慈禧完全有毒杀慈安太后的动机。
历史上的慈安太后对于权势并没有太大的欲望,反而有些懒散悠闲,在政事上也不干扰慈禧的决断,两人相处十分和谐,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其少见的情况,基于这样的情况看来,慈禧太后毒杀慈安太后的动机又不明显了。
还有一种关于慈安太后去世原因的说法,就是慈安太后是死于脑血管疾病,这是后人根据当时的病情诊断记录推断得出的结论,是从病情特点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的分析。
后来经过对历史的研究又发现,慈安太后的脑血管疾病并不是突发,在她以前的生病诊断记录中,可以窥得一些内容,就是慈安太后在年轻时就已经病发过几次,只是要么较轻微自己好了,要么治疗的及时没有发展到很严重的情况。
如果慈安太后得的真的是脑血管疾病,在医疗落后的古代慈安太后也确实只有死亡这一条路可走。
三高引起的。
慈安比慈禧漂亮的多[点赞][点赞][点赞]
慈禧太后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