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菠萝蜜看看旅游 2025-01-27 04:47:36

福田区,隶属广东省深圳市,地处深圳市中南部,原经济特区中部,总面积约78.66平方千米,约占深圳市总面积4%,主要由中心城区和深南大道两侧带状经济开发区域及部分丘陵、山地、海滩组成,地形北高南低,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福田区下辖10个街道。 截至2023年末,福田区常住人口约152.10万人。

气候

福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温润,阳光充沛。年平均气温约 22.5℃,冬无严寒,即便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气温也鲜少低于 10℃,人们出行无需裹上厚重棉衣,轻松惬意;夏无酷暑,得益于临近海洋的调节作用,海风轻拂,带走燥热,使得夏日体感相对舒适。年降水量充沛且集中于夏季,频繁的降雨为城市带来清新凉意,也滋养出一片葱郁绿意,无论是漫步街头还是置身公园,清新湿润的空气时刻萦绕身旁,为居民生活、工作以及休闲娱乐营造了宜人的气候环境。

地形地貌

福田区地形呈现出山水城和谐共生的美妙格局。北部山峦起伏,连绵的丘陵地带犹如城市的绿色屏风,为城区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其中梅林山是市民亲近自然、登山健身的好去处,山林间步道蜿蜒,珍稀植物隐匿其间,生态资源丰富。南部地势平缓开阔,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繁华的都市景象尽显无遗,车水马龙的街道、现代化的商业中心与北部山区遥相呼应。而贯穿其间的深圳河,波光粼粼,宛如一条丝带串联起两岸风光,河岸两侧的湿地景观别具一格,水鸟翩跹,为城市增添了灵动的自然气息,山水地貌赋予福田丰富的空间层次与视觉美感。

著名景点

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地处深圳湾畔,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隔海相望,是全球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公园内红树林郁郁葱葱,盘根错节的根系在滩涂上构筑起坚固防线,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繁衍之所。每年秋冬季节,大批候鸟迁徙至此,白鹭、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成群结队,翱翔天际,场面蔚为壮观,吸引无数观鸟爱好者和环保人士前来观赏、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在此徐徐展开。

下沙风情,位于深圳市福田区西南部深圳湾畔的下沙,是深圳市著名的民俗风情文化旅游亮点。下沙有下沙牌坊、黄思铭公世祠、陈杨候庙、佛祖像等历史古迹,是深圳市唯一的村建博物馆及风景怡人的休闲公园。

笔架山,位于市中心北侧,毗邻福田中心区,面积146公顷,是一片有十余座小山峰的丘陵起伏地,其中三座主峰东西鼎立,形同笔架,因而得名。主峰海拔178米,公园位于八百米绿化带北部,是绿化带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特产

福田腊味,作为当地传统美食一绝,福田腊味以其独特风味闻名遐迩。选用上等猪肉,经腌制、风干等传统工艺精心制作而成,色泽红润,油光发亮。蒸熟后的腊味香气四溢,瘦肉紧实有嚼劲,肥肉部分晶莹剔透,入口即化,吃起来咸香可口,是福田百姓餐桌上的经典佳肴,尤其在春节等传统节日,腊味飘香,承载着浓浓的年味与乡愁。

车公庙甜桃,车公庙曾是福田的一片果林胜地,所产甜桃更是声名远扬。这种桃子果实饱满,色泽鲜艳,表皮覆盖着一层细腻绒毛。咬上一口,果肉鲜嫩多汁,甜度极高,桃香在唇齿间四溢,让人回味无穷。虽因城市发展,果林面积有所减少,但车公庙甜桃依旧是福田人记忆中的甜蜜符号,偶尔在市场上现身,便备受市民追捧。

下沙大盆菜,作为下沙村的招牌美食,大盆菜以其丰富的食材、独特的烹饪方法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闻名。一盆菜中包含了各种肉类、海鲜、蔬菜等食材,经过精心烹制,味道浓郁醇厚,让人回味无穷 。

历史文化

下沙村文化,下沙村作为福田区历史悠久的村落,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黄氏家族的聚居地。村内黄氏宗祠建筑恢宏,雕梁画栋,尽显岭南古建筑风采,这里承载着家族荣耀与传承,见证了下沙人世代繁衍的足迹。下沙祭祖习俗传承至今,每年盛大举行,仪式庄重,祭品丰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礼,感受古老宗族文化的强大凝聚力与独特魅力,是岭南民俗文化的活态展示。

赤尾村变迁史,赤尾村见证了深圳从渔村到国际化都市的沧桑巨变。早期,村民以捕鱼、农耕为生,随着深圳的改革开放,赤尾村逐渐融入城市发展浪潮,旧村改造、高楼拔地而起,但村里依然保留着一些古老的街巷、水井等遗迹,它们宛如历史的书签,记录着往昔岁月,诉说着村民们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故事,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缩影。

0 阅读:0
菠萝蜜看看旅游

菠萝蜜看看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