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

菠萝蜜看看旅游 2025-01-13 03:33:43

凤岗镇,古称塘沥洞,隶属广东省东莞市,地处东莞市东南端,东、南、西三面紧邻深圳龙岗、横岗、平湖和观澜。全镇总面积82.43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凤岗镇辖1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根据东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凤岗镇常住人口为417430人。

气候

凤岗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充沛的雨水滋养着这片土地,为其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冬季则温暖少雨,阳光明媚,让居民和游客在寒冷的季节也能感受到融融暖意。年均气温适中,使得凤岗镇全年都适宜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和旅游项目。这种宜人的气候条件,不仅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还为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基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其四季的独特魅力。

地形地貌

其地形地貌独具特色,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镇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山间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较高。这些丘陵山地犹如天然的屏障,守护着凤岗镇的一方水土,同时也为其打造了优美的自然景观。山间的溪流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汇聚成了凤岗镇的生命之源,为周边的农田和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凤岗镇的地形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貌景观,如幽深的山谷、陡峭的山峰和奇特的岩石,这些自然奇观吸引着众多户外爱好者和探险家前来探索,成为了凤岗镇自然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景点

黄洞观合楼,是凤岗最具代表性的碉楼,位于凤岗镇黄洞榕树厦村,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华侨蔡观合所建。观合楼楼高八层约24米,占地43.5平方米,楼顶有壁画浮雕,底层与其他房屋相连,构成一个整体。

凤岗历史博物馆,位于凤岗镇园龙山公园山顶,建于2006年,2007年11月开馆。凤岗历史博物馆馆内设有“凤岗源流”“民俗文化”“峥嵘历史”“现代凤岗”四个展室,是凤岗历史文化的收藏,是凤岗新时期的文化展示。

迴龙庵,建于元末明初,位于黄洞村庵下岭南面,建筑面积199.2平方米。此庵坐北向南,背靠庵下岭,是一座三间二进的青砖绿瓦的砖木建筑物。采用陶塑、木刻、浮雕等工艺装修,室内雕梁画栋。迴龙庵内现保存有兴贤文社碑、建立庆茹书室碑记、建立连茹书室碑等碑文,记载了凤岗先人的文化活动及社会发展历史。

杨官璘象棋广场,位于凤岗镇体育馆旁边,是为纪念中国象棋特级大师杨官璘而专门建造的。杨官璘象棋广场,是凤岗文化名人的展示,是文化凤岗的宣传窗口。杨官璘,凤岗镇塘沥村人,新中国第一个全国象棋冠军,先后获得四届全国冠军,退役后从事象棋研究和授棋工作,培育出了吕钦、许银川等大师级棋手,是中国象棋宗师级人物。

当地美食

汤粉,选用新鲜鱼熬制的高汤,搭配细滑的米粉、嫩绿的葱花和酥脆的油条,再淋上特制的酱料,口感鲜美可口。

香炸猪肉卷,凤岗街头巷尾常见的小吃,外酥里嫩,调料独特,咬一口满口肉香和香料的味道。

鸡屎藤汤圆,这是凤岗特有的传统小吃,融合了糯米粉和鸡屎藤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

客家盆菜,是客家人过年必吃的传统美食,选材讲究,包括客家碌鹅、客家咸鸡、白灼虾等,寓意 “盆满钵满”。

凤岗牛肉火锅,将牛肉与各种香料完美搭配,能品尝到牛肉最原始的鲜美。

客家文化

凤岗是东莞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吸收其他文化而形成的。凤岗镇是一个客家镇,全镇有120座保存完好的客家碉楼,客家文化底藴丰富。《凤岗历史博物馆》一书中史料记录:从古到今,凤岗镇居民主要是从北方中原地带的南下移民。唐朝元和元年(806年)从河南南阳迁江西吉水,再经南雄珠玑巷迁入凤岗雁田村的邓氏先祖,是最早迁徙入驻凤岗的客家先人。此后,从宋朝起始一直到清朝,包括中间经历的各朝各代,均有诸多不同姓氏的客家人迁入该地各村定居,迄今全镇共有206个姓氏之多,比经南雄珠玑巷南迁的156个姓氏还多50个。从清朝开始,凤岗人陆续迁出海外,遍布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共有3万多人,是凤岗镇现有常住人口的两倍,堪称“客家第一珠玑巷”。

客侨文化

凤岗镇是著名侨乡,华侨遍布三十多个国家,是东莞市重点侨乡之一,被称为中国客侨之乡。凤岗镇有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3万多人,其中华侨(华人)1万6千多人,分布世界五大洲36个国家和地区;有港澳台同胞1万5千人。把凤岗的客家文化和侨乡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客侨文化,对于传承和开拓客家文化具有新的示范意义。

象棋文化

凤岗镇是中国象棋之乡,象棋文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棋艺文化氛围浓厚,涌现出第一位全国象棋冠军杨官璘。凤岗是杨官璘的出生地,自幼在此长大,成名后多次返回故乡,也因此而使凤岗人特爱象棋,造就了凤岗特有的象棋文化氛围。

0 阅读:0
菠萝蜜看看旅游

菠萝蜜看看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