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于提升孩子注意力花费了很多精力,可回过头来却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提升。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注意力各个年龄段特征和影响因素,这样训练才能事半功倍。

不同年龄段孩子注意力的区别早在19世纪初,心理学家就学会通过时间来衡量专注程度。同时研究发现,儿童注意力的持续时间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年龄段
注意力时长
新生儿
5~10秒
3个月
1~2分钟
6个月
2~3分钟
1岁半
4~5分钟
2岁
6~7分钟
3岁
8~9分钟
4岁
9~10分钟
5-6岁
10~15分钟
7-10岁
15~20分钟
10-12岁
25-30分钟
12岁以上
能超过30分钟
你家孩子的专注度达标了吗?父母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做作业的专注时间来初步评估。同时,因多变的外界因素,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影响。
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影响注意力的因素,主要存在于4个方面,尤其是3、4两点,我们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改善和预防!
1.病理因素
比如常见的多动症、抽动症。原因在于:孩子在出生时遇到难产、剖腹产、缺氧等,造成的轻微脑组织损害,导致神经紊乱。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坐不住、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学习困难。抽动症表现为:皱眉、呶嘴,清嗓音,扭脖子,耸肩外,也常伴有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抽动、吼叫的样子,图源丨印度电影《嗝嗝老师》截图
当然,这些情况家长在家是无法改善的,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康复治疗、用药干预。
2.生理因素
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0~12岁」,神经系统的抑制不平衡,所以自制能力差;和孩子小力气小,拿不了重物是一个道理。
也就是说,孩子没有偏离以上年龄段的专注时长,那孩子的专注力就没有问题。只要教养方法得当,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都能获得正常的专注能力!
3.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注意力影响也非常大。常见的,孩子在做事、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不经意间的打断。
如孩子在专心看书,家里来客人了,父母就喊道:宝贝,过来叫叔叔阿姨...孩子在玩拼图游戏,爸爸喊道:宝贝帮爸爸接拿一下被子等等,这样的场景数不胜数。
这些行为在无形中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就像霉菌无声无息地吞噬新鲜的水果一样。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当然难以得到提升了。
4.饮食与环境
比如像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都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注度。此外,环境污染造成血液中铅含量过高、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专注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饮食上,父母要尽量减少孩子糖、零食的摄入;在环境上,严格把电子产品的使用,减少含铅物的接触。专家提醒:明确孩子属于哪一种情况,我们才好“对症下药”,让孩子的注意力训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