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变?!请正确认识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

慕梅评健康 2024-08-31 18:12:42

Barrett食管,中文译名“巴雷特食管”,英文缩写“B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类型。

虽然发病率大约只占10%左右,但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一种主要的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所以被日益重视。

Barrett食管为什么会是癌前病变?

严重不严重?

还有没有未来?

……不要惊慌,先充分了解一下,只有正确的认知才能减少多余的担忧。

食管、胃、大小肠虽然都是消化道,但它们表面覆盖的细胞却不一样,就像同是城市道路,有的是“柏油路”,有的却是“水泥路”。

盖在食管表面的是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由十余层扁平细胞组成,具有很强的修复能力;盖在胃肠道表面的是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形似多边形柱子,具有分泌、吸收等功能。

当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被胃肠道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替代,即为Barrett食管。

若问什么原因引起的Barrett食管,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不清楚!

目前倒是有两种看法:

一是先天性发育障碍,没有发育成复层鳞状上皮细胞;

二是胃内容物反流,这也是Barrett食管被归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

胃、十二指肠反流物(不仅是食物,还包括酸性胃液、碱性胆汁、胰液等分泌液)持续性刺激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不能耐受而损伤,好在鳞状上皮细胞善于修复,所以在反流的状态下,食管下段的粘膜表面就不停的在“修复—损伤—修复”中循环……

突然有一天,食管“灵机一动”也好“自作聪明”也罢,想:我这么修修补补的太累,你胃肠道的柱状上皮不是抗这些反流物侵蚀吗,那我就拿来用用。

于是乎,就在本是鳞状上皮的地面上铺上了柱状上皮。医学上称之为“化生”。

化生有三种结果。一种铺的是胃口的柱状上皮,被称为贲门型;一种铺的是胃底的柱状上皮,被称为胃底型;还有一种铺的是肠道的柱状上皮,被称为肠上皮化生型。坏就坏在最后这一种,如果铺上肠道柱状上皮,路面有可能会出现鼓包(增生),当这些鼓包越来越多(高度增生),时间久了就会损害路基(食管下腺),慢慢的、慢慢的整条路都坏掉了(癌变)。

目前的研究发现,肠化是腺癌所必须的癌前病变(谁知道将来的科学发现,会不会去掉“必须”俩字)。因此,只有发生肠上皮化生的特殊型Barrett食管才是真正的癌前病变。但即使发生了肠化生,完全肠化生类型几乎与癌症不相关,只有不完全肠化生与癌症的相关性较强。而且从癌前病变演变成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漫长。

接下来,烧脑的结论来了:胃食管反流病中有少部分是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中只有少部分是肠上皮化生型,而这少部分肠上皮化生型中只有极少数出现明显不典型增生的才是真正的癌前病变。现在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肠化生会导致食管粘膜内腺癌,发生率一般波动在0.5%~1%。

所以,即便患上了Barrett食管也别过分担心,去做个胃镜,让病理活检说话吧。

0 阅读:1

慕梅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