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又看到俄罗斯被乌克兰远程自杀式无人机“偷家”的事件了,这一次遭袭的目标是距离俄乌冲突前线1000多公里的喀山市。尽管俄罗斯方面宣称,拦截了3架无人机,干扰了3架无人机,但是从三个方向来袭的多个波次乌克兰无人机,还是给喀山市造成了损失,并且导致工人和居民避难、机场关闭等一系列的情况。
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被乌克兰无人机“偷家”这种事,陆陆续续一直的没有断过,有人讲俄罗斯拦不住乌克兰无人机,那是因为俄罗斯的防空系统不行,你看一看以色列和美国在红海上的作战舰艇,不是也是不断的遭到无人机和导弹的袭击吗,人家怎么就拦得住呢?
其实说俄罗斯防空系统不行,这个观点我是不同意的。因为比一下就知道,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在密度上太低了,而在以色列,在美国军舰上防空系统的火力密度远远高于俄罗斯国土防空的火力密度。但是即使这样,我们看到美以的防空系统也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状态。
我们看到的美国航母战斗群在红海误击事件,击落了一架自己的“超级大黄蜂”,恐怕就是无人机和导弹袭击带来的后果,更何况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无人机袭击,应该说还都是处在一个低水平的状况,袭击的无人机基本上是零零散散,十几架、几十架就了不起了,还一直没有看到在短时间内针对单一目标,上百架无人机的饱和式袭击,那么真出现这种饱和式袭击,这些传统的防空系统拦得住吗?带来的损失还会是那些可以忍受的损失吗?
如果说短时百架无人机或许还能拦得住的话,如果短时间上千架的无人机还拦得住吗?就当下的无人机的技术水平和产能成本来说,要实现这种针对单一目标,短时间千架无人机的密集袭击应该说不是做不到的,甚至可以说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最简单的算一笔账,一个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在承受上千架无人机的密集袭击后,它能把所有的无人机都拦下来了吗?即使都拦下来了,整个航母战斗群的防空武器是不是也会消耗殆尽,这个航母战斗群是不是就要撤出战斗了呢?
如果以千架无人机成本和其带来的后果做一个比较的话,这样无人机袭击的效费比是不是还是很高的呢?其实能不能拦得了,不能简单的看能不能打下来,要说打下来,传统的防空系统还可以把炮弹打下来呢?
半个世纪前。英国研发“海狼”舰空导弹的时候。最后定型拦截目标就包括了114毫米舰炮的炮弹,而且成功的拦下来了。可是实战当中,你能看到使用导弹大规模拦截炮弹的战例吗?看不到。因为在实际作战当中,这样的防空密度是很难实现的,而袭击方如果就炮弹而言,实现高密度短时的打击是战场上常见的事,所以最终结果不是你拦下了多少目标,而是你是否能保证你掩护目标能够安全能够生存,这才是防空系统,防空作战的最终的目的。
或许有人说,上百架、上千架无人机的饱和打击从技术上难度依然是不小的,因为它涉及到无人机之间的协同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实现吗?显然可以实现,而且实现的难度并没有多么大。
前一段时间,我们看美国的马斯克发过一次飙,骂过一次人,骂的是谁呢?骂的是美国的F-35隐身战斗机,那么马斯克为什么会骂人,起因是什么呢?起因他看到了无人机的“蜂群”表演,这个事发生后,有人说马斯克不是军人,他不懂战争不懂作战,而且也有人说马斯克是站在资本的角度,为了获取利益来骂人的。
其实在我理解,马斯克骂F-35从逻辑上它是成立的,他是有他的道理的,道理就在于马斯克看到,无人机从技术上是可以实现密集协同攻击的,而一旦这种密集协同的无人机攻击真正出现的话,传统的防空系统根本无法抵御。
在不久前的珠海航展上,我们看到了很多新的反无人机武器,多到有点令人震撼,那么这些反无人机武器是不是就能挡住无人机呢?同样还是这个问题,你能达成什么样的密度,整体的效费比到底怎么样?
算一笔很简单的账,假设一套防空系统有效的掩护半径是60公里,这个对传统的中远程的防空导弹都不是难事,它能够有效掩护的范围有多大呢?大约有1万平方公里,但是如果说防空系统有效作战半径被压缩到了不足10公里了,那么你能够掩护的范围有多大呢?不到300公里。这样一算就可以算出差别来了,同样掩护1万平方公里,你需要的防空系统,从数量上来说是30倍以上,那么30倍以上涉及到的成本,涉及到的人员又是多少倍呢?这个账一算就会算清楚,传统的防空系统真正想挡住无人机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讲这个问题,不是讲无人机多厉害,也不是说防空系统不行了。讲这个问题,我想无论是从发展无人机的作战理论,还是从发展防空作战的作战理论,都是很有必要的,都是值得深思,值得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