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国豪宅之八
《慕遇城迹·文旅行》出品
作者 / 郑望学

南沙小虎岛
荣园、华园,又称“荣院”、“华院”。相信很多广州人对这两个名字感到陌生,因为它们藏在城市偏远的角落——广州市南沙区小虎岛,所以不被人们所熟知。相传,岛上李姓地主一家有四个儿子,分家时每人建了一栋房子,分别取名“荣园、华园、富园、贵园”。如今仅存“荣华”二园,再无“富贵”二园,令人唏嘘!

小虎村
小虎岛位于珠江出海口狮子洋上,岛上有一座形似老虎的山,雄峙珠江口,虎啸如狮吼,“狮子洋”和“虎门”甴此得名。小虎村有两百多年历史,是条古老的渔村,以“小虎麻虾”出名。近年来,因工业污染,小虎村已整体搬迁,几乎无人居住。如今,岛上被遗弃的民国兄弟豪宅“荣园”与“华园”,见证着古村落的沧海桑田。

小虎村
小虎村民国兄弟豪宅“荣园”在小虎西路洲头大街一巷,穿过一片拆迁的楼房,沿着蜿蜒狭窄的过道挤进去,这里藏着几栋保存完好的民国别墅,它就是洲头大街一巷4号、6号——荣园。

小虎村
据文物介绍上说,洲头大街一巷4号、6号始建于民国1942年,民间称之为“荣院”,总占地面积近1300平方米。
房屋以六角亭为中心,亭内有一幅以24孝内容为主题的壁画(文革时期遭受破坏)。

荣园
荣园分为东、西两屋,西屋在新中国解放后土改时期,被分配给贫下中农居住。
东屋于1977年改造为医院使用,命名为黄阁医院,设有妇产科、儿科、内科、中医科、西医科、以及注射室、药房、产房等,24小时开诊。1994年黄阁医院迁往黄阁镇内,东屋则更名为小虎卫生站。

荣园
在近年来的文物普查中,荣园被鉴定为小虎岛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现为南沙区登记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看到,一面墙上醒目地挂着警示牌,上面写着:“文物保护房屋,严禁损坏和拆除,违者后果自负。小虎村示。”

荣园
作者走近细看,这是一座民国时期岭南庭院式建筑,楼房高两层,青砖墙,花岗岩石脚,中西结合的砖混结构楼房。
里面装修十分精美,有旋转楼梯、罗马柱、花阶地砖、彩色玻璃,屋外有琉璃瓦六角凉亭,可惜的是亭子顶部的壁画已被破坏,只留下中心的六角图案。

荣园
在庭院的荒草丛中,作者还发现,竟然有一块青石板,上面刻着“荣园”两字,隐约可见“刘伟山题”等字。

荣园
据作者查证,小虎村的李姓地主是当时大汉奸、番禺“土皇帝”李塱鸡的手下,家财万贯的他为四个儿子各建了一栋豪宅,分别以“荣华富贵”四字命名,“荣园”就是其一。

荣园
小虎村民国兄弟豪宅“华园”洲头大街东一巷5号,又称“华院”,距荣园不远。该房屋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为李氏藤桂某(字迹模糊看不清)芳四兄弟所建。

华园
房屋初建时期,小虎村属中山市管辖范围,该房屋当时曾作为中山市的机关单位办公大楼和安保大楼,民国时期曾作为小虎乡村供销社,解放后还作为华南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华院”的叫法就是由此而来。

华园
“华院”分东西院,西院房屋二楼、三楼的楼梯休息平台设置有哨岗,哨岗三个面都设有枪眼;东院的房屋后门有地下通道,可直接通往竹林内的河边,用作紧急通道。

华园
在华园的一间房里,作者发现有遗留下来的柜子,应该是之前医院的药房。感到特别诡异的是,门前还有两个沙袋,上面插着香烛,旁边放着一卷纸钱。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华园
小虎人民公社礼堂村子里还有一处近代历史遗迹,值得一看,它就是小虎岛人民公社礼堂,虽然已经破旧,但依稀看到当年的盛况。

小虎人民公社礼堂
小虎人民公社礼堂前身为李氏家族祠堂,后改建为小虎小学。1969年,小虎小学被拆除。1970年,此处成为小虎人民公社礼堂。

小虎人民公社礼堂
小虎人民公社礼堂主要用于召开党员大会、全村社员大会、参军入伍欢送大会等,是村民进行爱国教育、文化交流、娱乐活动(如播放电影、举行音乐会等)的主要场所。
如今的小虎人民公社礼堂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成为那个纯真年代的印记,让人缅怀。

小虎人民公社礼堂
据作者了解,抗战胜利后,作为汉奸的李姓地主一家逃到香港。而留下来的民国兄弟豪宅仅存“荣华”二园,如今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富贵荣华,犹如过缕云烟。

小虎村
作者简介:郑望学,笔名慕遇城迹,湖北汉川人,80后文旅作家,资深策划人,专注文物古迹保护多年,诚交天下志同道合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