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为何一定要消灭准噶尔汗国?

地图帝 2024-10-31 08:41:14

准噶尔汗国以今伊犁河谷为中心,鼎盛时几乎与清朝达成东西并列的对峙格局,在满清遭遇的所有陆上对手中,准噶尔汗国的威胁比沙俄还大,而且与沙俄勾结在一起。

满清崛起前只是白山黑水间一个部落,准噶尔部也只是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其能够发展到与清朝分庭抗礼的地步,着实出人意料。

明朝推翻蒙元帝国后,残元接连遭到朱元璋和朱棣的连续北伐,元气大伤之下一分为三,其中瓦剌(亦即卫拉特)就是最靠西的一支,也称为“漠西蒙古”。

明末建州女真崛起后,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接连被满清收入麾下,漠西四部却因“天高皇帝远”而得到长足发展,尤其准噶尔部更是厚积薄发。

1671年(清圣祖康熙十年),准噶尔部首领僧格在一场内乱中被杀,远在拉萨当喇嘛的弟弟噶尔丹闻讯赶回伊犁。尽管此前一直远离权力中枢,但初次掌握权柄的噶尔丹便展示非凡的手腕,三下五除二平息内乱,成为新的部族首领。

此时在清帝国的西面,除准噶尔部之外还有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四者构成松散的联盟,以和硕特部为尊。噶尔丹巩固部落内部的地位后,随即开始宏图霸业,袭杀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并其部属;威服杜尔伯特部;赶走土尔扈特部。噶尔丹成为无可争议的大汗,号称“博硕克图汗”,雄长于西北,但噶尔丹想要的远不止这些。

1679年(清圣祖康熙十八年),噶尔丹遣使入贡,向清朝献锁子甲、枪、马、驼、貂皮等物。

1680年(清圣祖康熙十九年),噶尔丹出兵南疆,以12万铁骑攻占叶尔羌与喀什噶尔。随后几年,噶尔丹又挥师西向,在四年间,接连打败哈萨克、诺盖(居黑海沿岸)、柯尔克孜等族,势力北达鄂木河,西至巴尔喀什湖以南,东至鄂毕河的中亚地带,南边达到卫藏。

1688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在沙俄的怂恿支持下,兴兵攻占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三部。

1690年,噶尔丹借口追击土谢图汗部余众,进军内蒙古乌朱穆秦地区,打到了大兴安岭附近,与大清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按照历史一般的发展规律,一个处在军事上升阶段的强国,很难不对身边衰落的邻居产生觊觎,入关之前的满清不断攻击衰落的明朝,才得以发展壮大。而此刻清廷在准噶尔汗国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如果不把噶尔丹从风头上打落下来,日后必将是清朝的心腹大患。

1690年(清圣祖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命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分兵左右两路出古北口、喜峰口,并亲自进驻博洛河屯(今河北隆化)节制全军。

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之战,清军分三路出兵10万。噶尔丹军将万余骆驼缚蹄卧地,背负木箱,蒙以湿毡,环列为营,名为“驼城”。士兵依托箱垛,发射弓矢。清军以火器为前列,遥攻中坚,摧毁驼城,噶尔丹仅带数千人败逃归科布多。

1695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噶尔丹以骑兵三万,并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由科布多东犯克鲁伦河以北巴颜乌兰。

1696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发兵10万,分东、西、中三路出击。

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南之宗莫德)之战, 费扬古统帅之西路清军在与噶尔丹主力军队相遇。清军猛攻敌军阵后,另遣骑兵进攻侧翼,噶尔丹军阵大乱。清军追击三十余里,歼敌数干,噶尔丹率残部仓皇西逃,众叛亲离。

图-北征督运

1697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第三次亲征,亲赴宁夏,命马思哈、费扬古两路进兵,进剿噶尔丹残部。噶尔丹余部纷纷出降。噶尔丹势穷力蹙,在科布多阿察阿穆塔台饮毒药而死,其重建蒙古帝国的梦想告灭。

噶尔丹死后,其侄策妄阿拉布坦继承汗位,准噶尔汗国很快就恢复了元气,且变得比以前更加难以对付。准噶尔号称铁骑三十万,不仅多次挫败沙皇俄国的军事蚕食,甚至派军远征至拉萨,进而将西藏纳入汗国的版图。

1716年(清圣祖康熙五十五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零敦多布率兵六千进犯西藏。次年攻占喇萨(拉萨),杀和硕特部首领拉藏汗。面对这样一个北至阿尔泰山,南抵青藏高原的庞然大物,清朝有了泰山压顶之感。

1720年(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清朝两路入藏,平逆将军延信率军自青海库库尔塞出发,定西将军噶尔弼自打箭炉(今四川康定)出发。为配合两路大军进藏,傅尔丹、富宁安分别由新疆阿尔泰和巴尔库尔(今巴里坤)两路进击,允为抚远大将军节制全军。清军进入喇萨,大策零敦多布率残部逃回伊犁。

1727年 (清世宗雍正五年),策妄阿拉布坦病死,其子噶尔丹策零即位。

1731年(清世宗雍正九年),清廷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前往科布多筑城,策零于博克托岭设伏。和通泊之战,噶尔丹策零大败清军,万余精锐仅剩2000人。

1732年(清世宗雍正十年),噶尔丹策零又派小策零敦多布率兵三万,进掠克鲁伦地区,与将军塔岱及喀尔喀亲王额驸策棱所率清军相遇。额尔德尼昭(光显寺,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拉和林)之战,准噶尔军中伏被围,仅噶尔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率残部突围。

1745年 (清高宗乾隆十年),策零死,其长子喇嘛达尔扎与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尔争位,准噶尔陷入内乱。几年后大策零敦多布之孙达瓦齐,在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的支持下,继承汗位,但两人很快就反目成仇。

1754年(清高宗乾隆十九年),阿睦尔撒纳兵败,率部两万投清,封为亲王,附属于准噶尔的各部落纷纷投向清朝。

图-伊犁特克斯城

1755年(清高宗乾隆二十年),清军分南、北两路出兵。北路以定边将军班第为主将、阿睦尔撒纳为副将,由乌里雅苏台出阿尔泰山;南路以定西将军永常为主将、萨赖尔为副将,由巴里坤出发。两军会师博罗塔拉河,继续向伊犁挺进。达瓦齐退守格登山(今新疆昭苏县),遭清军夜袭,达瓦齐越天山奔南疆,在乌什为回部霍吉斯擒获,押交清廷。

1757年(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定边将军成衮扎布、定边右副将军兆惠率兵分两路再次进军伊犁。继任者阿睦尔撒纳兵败逃入沙俄境内,不久死于痘疫。

清兵攻入伊犁河谷,为这场延续祖孙三代的漫长战争画上了句号,此刻站在准噶尔汗国的废墟上,大清多达1300万平方千米的版图由此得以奠定。

1 阅读:27

地图帝

简介:著《地图里的兴亡》,左图右史,历史地理不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