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出生的这个家庭,说不上富,也说不上多么穷,按成分来说属于中农。
刘太公置办了几亩田,生了4个孩子。老大起名叫刘伯,老二名叫刘仲,老三叫什么?史书没有记载。老四名叫刘季,没错,刘邦排行老四,也是老小,刘邦最初的名字就叫刘季。
刘邦这个名字是他当皇帝以后改的。
你看刘太公给儿子们起名有多么省事儿,“伯、仲、叔、季”在古代是兄弟长幼排行顺序,“伯”是老大,“仲”是老二,以此类推。
刘伯、刘仲娶妻生子后,刘邦这才出生的。
刘邦大约5岁的时候,母亲王老太太去世了。有人考证刘邦的母亲姓王,叫王含始。
刘邦的父亲叫刘煸(tuan)。
王老太太去世后,刘太公又迎娶了一个小媳妇,生下了一个女儿。
按刘家的家庭条件,刘邦上学读书不是问题,问题是刘邦不愿意受学校的管束,小学一毕业,说什么也不上了,他要像风一样自由飞翔。
刘太公对这个不争气的小儿子,一点办法都没有!想打他骂他,你都见不到他的影。整天跟个街溜子一样,到处乱窜。狐朋狗友一大帮,今天你请我吃,明天我请他吃,总之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喝酒的路上。
书上说刘邦和常人不一样,他是农民,但是他不会干农活,不干活还吃嘴耍钱。
不干活,哪里来的钱?刘邦有办法,没钱赊酒喝,赊开小卖部王婆婆和武婆婆的酒。
刘邦说到年底还钱,到了年底他手里依然没钱,刘邦说:“先把账挂着,明年再说。”
刘邦这一点挺好的,那就是绝不赖账。
到了来年,刘邦想出了一个办法,带着狐朋狗友到王婆婆,武婆婆小卖部门口去喝酒,这无形之中为王婆婆和武婆婆的酒做了广告。
只要刘邦带着人去喝酒,王婆婆、武婆婆当天的销售额能提高两倍,喝酒不得有点下酒菜吗?花生米,凉皮儿什么的,卖的很多。
按现在的话说,刘邦是历史上第1个带货达人。你看现在直播卖货很时髦,其实2000年之前刘邦早就干过这事了。
从此以后,王婆婆、武婆婆屁颠屁颠去找刘邦赊酒,喝到了年底,小卖部赚的利润远超刘邦赊的账,于是两家就把刘邦的账一笔勾销了。
说实话,刘邦亏大了,如果他收坑位费和代言费,他赊账的那些钱都不叫钱。
要不说奸商奸商无奸不商,如刘邦这么聪明的人,都被两个老婆婆骗了。
刘邦的名言是“有酒、有肉、有美好的人生”。解决了喝酒问题,吃肉问题,刘邦瞄上了河对面的屠夫樊哙。
樊哙和刘邦是同乡,以杀狗卖狗肉为生。刘邦常去樊哙那里吃狗肉,吃完了摸摸嘴,黑不提白不提,可把樊哙腻歪透了,心说惹不起咱躲得起,樊哙就搬到了河对面摆摊。
刘邦想吃狗肉,一时半会过不去河,正着急,河里游来一只大乌龟,刘邦大喜,跳上乌龟背,乌龟慢悠悠驮着刘邦游到了河对岸。
这下子可把樊哙气坏了,一怒之下就把乌龟宰了,放在锅里和狗肉一起炖,谁知道煮出来的狗肉特别香,顶风香十里,樊哙的狗肉一下子出了名,食客盈门,远销海内外。
樊哙的狗肉成了沛县名牌产品,数钱数到手软,樊哙心里特别感激刘邦,于是聘请刘邦为狗肉代言,刘邦此后随便吃随便拿。
不知大家看明白了没有?不管什么事,只要沾上刘邦都会行大运。
刘邦除了喜欢喝酒吃肉,还喜欢找女人,说实话,没哪家子规规矩矩的女孩子能看上他。
刘邦到了婚配年龄却一直单着,他也有男人的需要。喝了酒,晕晕乎乎的他就去村东头找曹寡妇。
曹寡妇有几分姿色,老头子死的早,门口上没清闲过,泼皮混混常踢她的门。
自从和刘邦勾搭上,泼皮无赖就不敢上门了,后来刘邦和曹寡妇生下了一个胖小子,起名刘肥。刘邦当上皇帝后,封刘肥为齐王。
有时候人们背后也议论刘邦,说不知道刘邦随谁?说你看他爹刘太公本本分分,一辈子老好人,他大哥二哥,勤劳致富娶妻生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再看他,吃嘴耍钱串门子,老大不小了连个媳妇儿也娶不上,不知道他随谁?从这一点来看,刘邦就是个私生子,肯定不是刘太公的儿子。
刘太公还真看不上老四,常常骂他:你就不能学学你大哥二哥!你看人家置下了多么大的家业!后来刘邦做了皇帝,挖苦老爹,说我和我大哥二哥谁的家业大呢?
刘邦还有一个绝招,那就是善于蹭饭,一到饭点他就上大哥、二哥家蹭饭吃,时间一长,当哥哥的不说什么,当嫂子的却烦透了他。
有一天,刘邦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去大哥家吃饭,结果走到门口,就听到大嫂拿着饭勺碰锅沿“嘎叽嘎叽”地响,意思是吃完饭刷锅了。弄得刘邦一个大红脸,在朋友面前跌了份,随后垂头丧气带着狐朋狗友走了。
走到半路,刘邦觉得不对劲,刚到中午就吃完了饭,谁信呢?刘邦决定回去看看究竟,结果到厨房一看,一锅粥刚熬好,原来大嫂骗了他。
对于这件事,刘邦一直记恨着大嫂。等他当了皇帝以后,把二哥及侄子们封了一个遍,唯独没有封大哥的儿子刘信。
刘太公问怎么回事?刘邦说我忘不了他母亲做的事,让我在朋友面前跌了份。
在刘太公劝说下,最后刘邦还是封了刘信为“羹颉侯”,“羹颉”是饭勺刮铁锅响的意思。这是个戏谑、嘲讽性的封号。
有时候还真不能对人太刻薄,谁能料到一个泼皮无赖般的刘邦会当上皇帝呢!上哪说理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