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央求中国,也不施舍印度?以色列的用工荒,扇肿了高华们的脸

孤烟暮蝉 2023-12-21 15:31:23

在今年11月上旬的时候,我曾经出过一期节目(不愧是中文名里带着特拉维夫的,跟一般的以色列良民就是不一样),讲述了目前人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担任终身教授的张平·特拉维夫教授生平的光辉事迹,特别是他在11月初发在个人推特(现在叫X)上的那条洋溢着一股子浓浓土殖味儿的动态:

“以色列将引进5-10万印度劳工,以解决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以前这种事情都是先考虑中国劳工的。”

我在之前的节目中就明确提到了,尽管以色列建筑业如今的确面临着用工荒,而且以色列建筑业也的确有意从外部引进新的廉价劳动力,来填补因为本轮巴以冲突所造成的巴勒斯坦籍劳工的短缺,但是以色列优先考虑的招工对象未必就是我们中国工人,所以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优先不优先”。

况且,就算以色列有这个意愿,中以双方在这里头也不过就是纯粹的劳资关系而已。以色列建筑业招募我们中国的工人,说到底也是为了服务以色列而不是做善事的。因此自然也就谈不上我们要对以色列如何如何感恩戴德。

可到了咱们张平教授的嘴里,中国工人和以色列建筑业之间的各取所需,却仿佛一下子就成了某种以色列对华的单方面施舍。他拿虚空画出来的饼做人情也就算了,而且还不肯照着好一点的饼模子画。仗着自己身为以色列高华的身份PUA我们中国人,用的还是搬砖打灰这种死面饼子,搞得我一度还对张平教授的政治立场产生了怀疑。都说一粉顶十黑啊,你都不好说张平教授这把到底是奔着帮他的精神母国以色列PUA我们来的呢?还是收了德黑兰或哈马斯的钱故意给以色列招黑,好破坏中以两国的关系来的。

不过就我在最近这几天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我当初的那番说法可能也要做一定调整了。这两天我在以色列媒体ynet新闻网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是以色列政府高层最近跟我们这边进行了接触,双方就“中方能否向以色列派遣大批工人”一事展开了磋商。以色列政府的态度很明确,无非就是希望我们能多派点工人,尤其是熟练工过去,替他们搬砖、打灰,以缓解由于本轮巴以冲突所造成的巴勒斯坦籍劳工的用工荒问题。

虽然以方官员在和我们磋商时的态度还算诚恳——至少以以色列人的标准来说如此,但是我们最后还是驳回了以方的提议。对此,以色列媒体援引以方官员的话称,中方此举“显然”是出于政治考量,因为中国不希望给外界,尤其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留下一种“我是站在以色列一边”的影响。

不仅如此,ynet新闻网还煞有介事地拿我们驳回以方招工请求一事,给以色列加起了额外的戏码。扯什么“中国现在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定位,和俄罗斯一道,与美以两国形成了对抗关系”。

这话在我这个中国人听来就很有一种“我跟樊振东关系不和,找马龙给我当代练他又不肯,所以他们俩肯定是要联起手来一块对付我”的魔幻感。你说中俄走得近是为了应对来自美国的制裁和威胁我都姑且信了,你没事非得拽上你们以色列干什么呢?扯得上吗?挨得着吗?我看你们这叫眼瞅着种猪站流哈喇子——您也得配啊?

从10月7日到现在,本轮巴以冲突都过去两个多月了,你特拉维夫也不瞧瞧你们国防军的天兵都在加沙被哈马斯给折腾成什么样了?一个哈马斯你们都招架不住,就您这样的还整天做着个被迫害幻想的大梦,以为中俄要合起伙来坑你呢?我们要真是联手了,西亚那地界儿哪还有您犹太复国主义实体什么事啊?洗洗睡吧啊。

为什么以色列的用工请求我们没搭理?以色列人觉得这是我们在有意和他们搞对抗,我觉得这不过就是以色列人为了面子上过得去而故意给自己找补的借口罢了。以色列这个国家值不值得我们用假想敌的望远镜瞄上哪怕一眼,以色列人可能都没什么数,但是我们中国人心里肯定是清楚的。我不觉得这是什么政治立场或意识形态的问题,更多还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在意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不希望中国工人在这个战火纷飞的节骨眼儿上去以色列冒险罢了。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犹太复国主义在诸多问题上有多不做人,大家是看在眼里的。谁能保证我们中国的工人过去了,特拉维夫不会在危急时刻给我们挖坑使绊子呢?万一我们中国人也流落到加沙了,谁来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危?谁去把他们从枪林弹雨里救回来?连本国公民的性命都可以视如草芥的以色列国防军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世界上年轻劳动力过剩的国家和地区那么多,说实话以色列其实也不差我们中国这一个。以色列媒体自己也说了,在过去几周以来,以色列外交部已经通过其在世界各地的大使馆,向全球55个国家发出了照会,希望能从这些国家大量引进外籍工人和“实习工”,以进一步稳定以色列的经济。

就在当地时间12月13日这天,以色列外长埃利·科恩才亲自去迎接了来自非洲国家马拉维的200名外籍劳工。除马拉维之外,预计还将有600名斯里兰卡劳工、600名摩尔多瓦护理工,以及800名来自各国国际援助与合作机构(MASHAV)的“实习工”。

卢旺达和多米尼加都求了,就是不提印度的名字

用以色列人的话来说,这些人被请到以色列来,主要是从事“农业领域”的相关工作的。翻译成人话,意思就是过来种地收庄稼的,之所以要强调是“实习工”,就因为这些外籍劳工在待遇和保障上比其他一般的外籍劳工还要更差些。这和他们的熟练度高低还有年龄大小都没有关系,纯粹就是以色列不想多付钱罢了。

虽然1600名的外籍劳工看着也不少了,但是对于用工缺口巨大(预计至少需要数万人)的以色列来说,这点人力依然是杯水车薪。所以,以色列外交部还得再接再厉,继续从国外引进更多的新鲜血液以维持以色列社会的正常运转。

目前以色列正在和至少5个国家进行接洽,包括乌干达、墨西哥、多米尼加、危地马拉和卢旺达,以期能从他们的手中薅走尽可能多的人力资源。这些被以色列政府相中的,基本都是来自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普遍都有一个共同点:经济欠发达,而且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劳动力资源过剩。

虽然以色列媒体没有在他们的报道中提到印度的名字,但是印度人这回却积极得很,还没等以色列人招呼呢,他们就已经学会抢答了。据印度媒体《印度时报》12月16日报道,印度的哈里亚纳邦地方政府最近发布了一项招工启事,宣布将在全邦范围内为以色列建筑业招募1万名技术工人。招募工种涵盖了四个就业方向:建筑模板木工(shuttering carpenter)、钢筋弯曲工(iron bending)、铺砖工(ceramic tile),以及抹灰工(and plastering)

尽管都是力气活,但是考虑到毕竟是建筑业相关的工种,所以哈里亚纳邦政府在招工启事上注明的用工标准还不低。应聘者必须拥有10级资格证,而且还要有至少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此外,应聘者的年龄还需在25岁至54岁之间,过低或过高都不予考虑。

而且,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哈里亚纳邦政府公布这条招工启事的几天前,印度联邦部长穆拉莱达兰(V. Muraledharan)还在一次报告会上向印度国会作出了说明,宣称莫迪政府目前并未就派遣印度籍劳工赴以替代巴勒斯坦籍劳工一事进行过任何探讨。

这就有意思了,按说新德里中央政府都没有讨论过的事,哈里亚纳邦的地方政府怎么着也是不该僭越的,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巴以局势的敏感,以及印度在巴以两国之间的骑墙态度,莫迪政府处理起这事来自然是得慎之又慎。然而事实是,哈里亚纳邦政府公布出来的那份招工启事又是实打实的,这就和穆拉莱达兰的说法存在出入了。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我能想到的就只有三个:一是莫迪政府对此确实不知情,这是哈里亚纳邦地方政府瞒着新德里中央,偷偷和以色列那边达成的暗地交易;二是莫迪政府在撒谎,他们其实和以色列那边商量过了,只是碍于印度自封的“发展中国家的灯塔”的虚名,不好直接答应特拉维夫的要求,所以才把事情推诿给邦一级来干而已;三是莫迪政府可能是没和以色列商量过这事,但他们对于个中内情是有数的,他们想要借此机会卖以色列一个人情,顺便再挣一笔劳务费,但是同时又不希望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的主流舆论唱反调,所以就半推半就地把处理这事的权限下放给了邦政府,他莫迪政府权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管是哪一种,总之,印度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卖猪仔”这种方式来挣以色列的新谢克尔都是不争的事实。按照以色列媒体此前透露的数据,以色列目前可能面临着高达9万名劳工的用工缺口,如果这个情况属实的话,在中国已经明确作出暂时不会考虑向以方派遣更多工人的表态的情况下,要想填补如此巨大的用工缺口,印度恐怕也就是以色列人为数不多的选择了。

今天这期话题展开到这里,回过头来再想想当初张平教授说的那番话,我想我终于可以给他在话里的阴阳怪气定下一个明确的调子了:由于本轮巴以冲突所造成的用工荒,以色列政府的确是优先考虑过要大量招聘来自中国的工人的,而且还就此事和我们进行接触,只不过我们最后没搭理他们的央求,给他们撅回去罢了。

而在我们这里吃了闭门羹之后,以色列政府次要考虑的招工国家,其实也是马拉维、摩尔多瓦、墨西哥和多米尼加这些亚非拉的小国,而不是印度。同样是南亚人,以色列宁可先招600名斯里兰卡人来江湖救急,也没有说一下子就在印度政府面前放软姿态了。这种态度的本身我想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了。

在以色列政府,尤其是利库德集团,尤其是那帮犹太复国主义者看来,尽管中国人和斯里兰卡人、马拉维人、摩尔多瓦人以及墨西哥人本质上其实都属于一类人,即他们眼中只配给他们干些搬砖打灰、按摩捏脚之类的“下等人”。但是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国家的人在他们眼中的地位,可能怎么着还是要比印度人高那么一点的。毕竟他们在想起来要找人伺候他们的时候,优先想到的还是我们,而不是印度。只不过我们中国人对此并不感冒就是了。

我们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嗟来食的习惯,早就成了精神以色列人的张平教授可能是忘了中华民族的这个悠久传统了,但是我们这些仍然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可还没忘。现在是2023年了,在当今这个世界上,一个长着一副东方面孔的所谓“中国学者”,凭着几张西方大学的文凭就能对中国人颐指气使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当了一辈子意识形态皮条客的张平们,最终还是被自己扔出去的回旋镖给打肿了脸。

事已至此,或许张平应该考虑一下调整调整自己的主攻方向了。别老盯着中国人不放了,把心思多放在印度人的身上。至少现在的印度还是很享受被以色列PUA的感觉的,帮着特拉维夫PUA了一辈子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张平,没准还在南亚次大陆那片充斥着极右翼民粹主义氛围的热土上,重新找回昔日专业对口的快感。

0 阅读:24
孤烟暮蝉

孤烟暮蝉

观察世界,大国崛起之际;反省自身,小国博弈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