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职务的动态一直引人关注,最近总有朋友来打听有何内幕。其实我也很好奇,但我真的没有打听到什么内幕。
有人说雷军这是为了把小米的现有业务交给卢伟冰,自己专注去造车。我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但并不是一个终极的答案。我的观点是,雷军此次的卸任纯属于“技术性卸任”,也就是为了一些具体的经营和合规上的便利做出的具体的调整,它完全不代表雷军要退出或淡化存在感。三个原因。第一,雷军是一个天生喜欢给自己背压力的“受”性人格,我们可以说的好听一点是老黄牛精神。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雷军的文章,里面讲了这么一个故事:2007年金山软件正式登陆港股,发行价为3.6港元,融资净额为6.261亿港元。据说,这天晚上的庆功宴上,雷军喝酒后摔杯痛哭失声。有很多人说雷军是喜极而泣。然而在笔者看来,不是喜,而是悲从中来。因为雷军他很清醒。他知道自己和团队的十几年的付出后,上市企业的市值比不上当时的新锐如BAT十几分之一。他痛哭,是因为收获和回报的不成比例,甚至感到极为悲凉。还有一个潜台词是,太多付出努力的金山兄弟们,得到的收益更是不成比例。关键是,为了这么一个心知肚明如此的后果,雷军却放弃了很多机会,而且他当时已经很有钱,但还在坚持为当时没有什么前途的金山“扛着山一样的责任”。比如,2004年时,雷军投资好友孙陶然的公司430万,若干年后,他的持股价市值超过了3亿;2005年时,他以个人名义投资投资欢聚时代100万,7年后,他的持股价超过了120倍,估值1.2亿美元;2007年时,投资Ucweb公司,占到20%股份,此后UC被淘宝以43亿美元收购……早已财务自由+明知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雷军仍然不愿意放弃金山,只能说,他就是这样一种扛事的人格。雷军是极精明的人,但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他有一种英雄气。第二,雷军不具备抽身退步的条件。大部分卸任的创始人,除了少数是形势所迫,大部分都是在公司基本面较好的时候退出的。但现在小米身处危急存亡之秋,手机业务的高端化始终没有成功,生态链逐渐有运转不灵之态势,互联网业务不上不下,造车远未成功。这一切都要雷军来扛,客观上,他也不具备身退的条件,小米的局势太复杂了。第三,造车的确需要雷军,但雷军未必能成就造车。小米造车之难,难于上青天。一方面,国内新造车势力还在继续涌入赛道,小米现有的条件不具备比竞争对手10倍的融资能力,这就很难打开局面。另一方面,在工程方面有华为,在技术方面有百度,在造车底蕴上有一大批传统汽车企业,他们有的,小米大都没有。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雷军造车是认真的,公开信息显示,小米汽车工厂项目位于北京亦庄经开区,具体分两期建设,一二期产能皆为15万辆。一期工厂已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相关车型的谍照也已流出。前面说了小米造车有诸多不利条件,这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比如,小米说手机三年完成高端战略,但事实上并没有完成。如果说小米造车最大的底气,还是在雷军本人。记得一位大佬和我点评业内的创业者,分为“有运有势”、“有运无势”和“有才能熬”和“无才苦熬”这四种类型,雷军是典型的“有才、无大运、特能熬”的类型,如果说人的意志是比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条件,那小米造车最大的财富和最大的依仗,其实就是雷军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