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懒”诗人,一生只写一首诗,一首诗只有两句,至今人人会背

涵途有你呀 2023-04-23 19:45:37

“李杜诗篇万口颂,至今已觉不新鲜。”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诞生了许许多多拥有经典诗篇的诗人词人,他们的很多作品都成为了今天教科书上的必读作品。

我们熟知的李白、杜甫有着数百篇名作流传于世,但很少人知道,在宋代有一名诗人却以仅仅两句诗就做到了千古留名,他还被人称为“史上最懒的诗人”,他就是苏麟。

一、怀才不遇的苏麟

在北宋,论起姓苏的谁最有名,那必须是苏辙、苏轼和苏洵父子三人。而苏麟,与三苏有着相似的名字,他们在官场上和诗词上的造诣却是差之千里。

苏麟,在正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有说他生于969年,但是没有实际的文献支持这一说法。至于出生地、祖籍等等更是查无可查。只知道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

根据宋朝时期的两本书,俞文豹的《清夜录》和阮阅的《诗话总龟前集》的记载,苏麟是当时杭州下属一个县的巡检。

巡检在宋朝并不是一个大官,品级低也没什么实权,还要经常走基层。尽管如此,苏麟作为一个心有抱负的人,为人清廉、恪尽职守,深受百姓的爱戴。

然而,苏麟在工作中的努力,却始终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在巡检的位置上干了三年又三年。

事情在皇祐元年发生了改变。《清夜录》是这么说的:“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公即荐之。”

二、苏麟的“毛遂自荐”

唐宋时期,在士族读书人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就是参加大型考试之前都会用各种方法引起主考官或者当时有地位的官员的注意,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种行为在当时称为“行卷”。

读过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都知道,这是他写给张籍一首自荐诗,询问是否合适入朝为官。张籍收到朱庆馀这首诗之后,告诉朱庆馀“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朱庆馀顺利入朝为官。

苏轼、苏洵兄弟俩在初到汴京时也曾将自己的作品递给过当时声望极高的欧阳修,后来欧阳修对苏轼、苏洵两人也是赞赏有加。

此时在杭州任巡检的苏麟虽然只是一个小官,但是政绩也还算可以,然而眼看着自己同一时期入朝为官的人都得到了升迁,自己却还是仕途无望,很想有一番大作为的苏麟十分郁闷。

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效仿前人向当朝有权势名望的官员“毛遂自荐”。

由于苏麟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在官场上他结交了不少好友,但是让谁去举荐他呢?这成了一个困扰他的问题。

不久之后,苏麟将目光投向了时任杭州知府,他的同乡范仲淹。他准备了一首只有两句的诗,拿着就来到了范仲淹所在的府衙。这两句诗就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而这件事被收录在了宋俞文豹编撰的《清夜录》中。

三、苏麟与范仲淹

提起范仲淹,相信不少人会想起他写下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世称“范文正公”,是我国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少时苦读,入朝为官后秉公直言,宽厚待下,和同僚欧阳修、韩琦等人关系密切,并且受到天下读书人的敬仰。

1049年,范仲淹调任杭州知府。范仲淹知人善任,到任之后就开始考核当地的官员,举荐有能力的人。因此,那一段时间,不少人在范仲淹的推荐下得到升迁。

苏麟自然对官场上的变动有所察觉,但是由于他只是一个县的巡检,位卑言轻,加之工作需要常年在外和自己的文人傲骨使然,苏麟一直没有找到向范仲淹开口求职的机会。

当然,苏麟还是希望范仲淹能留意到自己,可事实却是,苏麟等了又等,始终没有等到范仲淹向朝廷举荐自己。

终于,这一天,苏麟鼓起勇气走进了杭州知府衙,以请教学问的名义见到了范仲淹,他将自己准备好的两句诗展开在了范仲淹面前。

范仲淹一看这两句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不就是在暗戳戳地说,在天天他身边转悠的官员都得到了举荐,仕途一帆风顺,而他苏麟,这个常年在外奔波的人即使有成绩也没有被看见。

范仲淹也是一个极具文学修养的人,他心领神会,读出了字里行间些许的怨言。

在此后的日子里,苏麟这名老乡进入了范仲淹的视野,在对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范仲淹写信向朝廷举荐了苏麟,苏麟也终于得偿所愿。

后来,这段故事和那首只有两句的求职诗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了下来,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四、总结

对比于苏轼、苏洵、欧阳修、韩琦等人,苏麟在获得范仲淹举荐后并没有成为影响北宋历史进程的官员,也没有成为千古留名的大诗人。

但是,他写下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却成为了人人会背的名句,后来还被人命名为《断句》,并由此衍生出“近水楼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通过某种便利获取的行为。

0 阅读:55
涵途有你呀

涵途有你呀

情感精致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有你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