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马不吃回头草”。有了这句话,好像“回头草”就不该吃了。但大家别忘了前面还有个限定词,就是“好马”。是不是好马,才是关键点。好马嘛,第一有气节,宁死也不丢那个脸;第二有能力,往前走照样能吃到好草,犯不上丢那个脸。气节,不是谁都能有;能力,好像很多人也没有。两样都不占,好像我们大多数人不是什么“好马”。
从小,我们听了太多“好马”的故事,对于不是什么“好马”的故事就知之甚少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个,或者应该是两个。晋文公的两个仆从,寺人披和头须,一个太监和一个看门人的人生故事。
说之前,先要介绍一下故事中的主要道具“回头草”。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下令诛杀三位年长的公子。最后,致使公子重耳与夷吾流亡国外。十九年后,公子重耳回国登上君位,成为晋文公,也成就一代霸业。而晋文公重耳,就是寺人披与头须共同看上的“回头草”。
所谓“寺人”者,即内侍,文雅些说是宦官,通俗了说就是太监。寺人披,伺候人出身,却有些胆魄,能干点杀人越货的勾当。
在骊姬之乱时,寺人披被晋献公派去浦城捕杀重耳。虽然,他,身已不是男人身,但心还是个爷们心,不甘于在宫内搬弄是非,老想去宫外搅动风云。所以,他把这看成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全力围追堵截。可一个没留神,重耳竟越墙而逃。寺人披竭力阻挠,挥刀一阵乱砍,但只斩断了衣袖,让重耳幸运逃脱。这次捕杀是失败了,但寺人披与重耳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晋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回到晋国继位,是为晋惠公。他也想除掉重耳,可能考虑到忠诚度,就又派出了与重耳有“前缘”的寺人披去执行捕杀。当时,重耳身在翟国。寺人披接到的命令是,限他三日之内赶到。可他不想再失去一次机会,星夜兼程,第二天就到达了翟国。但人算不如天算,重耳不知怎么竟预先得到了消息,在他到达之前就先一步逃走了。二次捕杀又失败了,但寺人披与重耳的梁子却结的更深了。
曾经,在寺人披的追杀下,重耳被迫离开晋国。十二年后,又在寺人披的再次追杀下,重耳被迫中断了在翟国的安稳生活,继续流亡。显然,寺人披是彻底践踏了重耳这颗草。
可能是由于职业的限制吧,他看不出谁是否贤能,反正谁的腿粗就抱谁。可世事难料,多年后,重耳坐上了国君之位,俨然有了“最粗的大腿”。寺人披从未考虑过“回头草”问题,因为他自认不是什么“好马”。他非常想上去抱,但如何才能泯去恩仇呢?正冥思苦想找方案,却有故人来访,这故人就是大臣吕省、郤芮。
这二人与寺人披有共同点,就是都践踏过重耳这颗草。不过,他们还自诩为“好马”,坚持从来的看法,想对重耳斩草除根。他们也懂得统战,打算联合寺人披一块下手。寺人披觉得这是一次机会,一次可以抱上重耳大腿的机会。于是,他佯装答应与吕省、郤芮二人合谋,转身却去求见重耳。
重耳一听寺人披求见,不由大怒,不仅不见,还让人训斥他道:“浦城追杀,你斩断了寡人的袖子。后来,寡人好不容易过了几天安稳日子,正与翟君在渭水之滨游猎玩耍,你又替惠公前来加害。惠公命你三日到,你两日就到了。虽有君命,也不必如此之快!如今,断袖犹在,你怎么还有脸来见寡人?”寺人披是个读过点书的太监,他不是只舔着脸来的,他有准备。面对指责,只听他大义凌然地回答道:“您在外流亡十九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还没看透吗?献公与您乃父子,惠公则是您的弟弟,父亲仇恨儿子,弟弟仇恨哥哥,何况他人?况且,臣乃刀锯之余、无根之人,不敢以二心事君背主,这才得罪了您。如今,您已返国,臣已经是您的臣子了!以前,管仲曾为公子纠射中齐桓公的衣钩,而桓公却启用他,成就了霸业。如果都像您这样,桓公记恨射钩之怨,必然不会有霸主之业。如今,君不见臣,恐怕祸不远矣!”
寺人披人不怎么样,说出的话却有些见识。不过,晋文公见多识广,手下能人众多。些许见识还不能让他心动,但寺人披最后一句话的文章却让他不得不行动。他刚坐上国君之位,敌对势力还是很多,很强大的,不得不小心从事。他想知道是什么祸事,就召见了寺人披。
寺人披一见重耳,就俯身叩拜,但却并不是谢罪,而是道贺。文公大为不解,问道:“寡人主政已有些日子了,你现在才来道贺,不是太晚了吗?”寺人披答道:“您虽继位,但不足以道贺。如今得到了寺人披,大位方稳,才可喜可贺!”随后,他就将吕省、郤芮的阴谋告诉了文公。文公连夜出宫,再次向秦穆公求援。最后,在秦军的协助下,文公设计擒获了吕省、郤芮二人,并将其正法。而寺人披呢,则如愿以偿地抱上了重耳的大粗腿。
头须的故事虽不如寺人披起伏,但却有着同样的转折。
头须,看仓库的小吏。当初,重耳出外流亡,要带他走,可他不愿抛家舍业地出去流浪,就没有相随。
重耳返国后,头须想得点好处,竟理直气壮地前去求见。人总是这样,对的起自己的人总是记不住,对不起自己的人却总是记得扎实,领导尤其如此。晋文公重耳是个出色的领导,忘了有恩于他的介子推,却把头须这个曾遗弃他的小吏着实记得扎实。一听是头须,他就心中不快,以正在洗发为由让人回绝了。可头须却并不罢休,他对来人说:“洗头发的人,俯首曲躬,心是朝下的,心朝下则意念颠倒,主公并非不想见我。跟随的人是牵马坠蹬的仆从,留下的人是看管社稷的守卫,何必怪罪留下的人呢!身为国君,而与匹夫为仇,则惶恐之人不亦多乎!”
的确,晋文公作为大人物,应以收买人心为己任。对头须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人物,真是杀也五八,不杀也四十。杀与不杀只是名词之争,正好不杀,打个样给天下人看,显示自己的以德报怨。头须一席话正好提醒了重耳,顺利达成谅解。
就这样,寺人披和头须都理直气壮地吃下了重耳这口“回头草”。在当时,他们俩一定让很多人艳羡不已。别听人说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世上,大多数人都是靠溜须拍马,捧高踩低、跟红顶白过活的。都不是什么“好马”,都不要一张脸,哪管什么草,好吃就吃。
但是,这“回头草”却不是光不要脸就能吃到。已有仇怨在前,却回过头来有求于人,没有点技术肯定不行,而这寺人披和头须也的确是回头回得有技术含量。没悔过、没祈求,他们凭的是理直气壮。
你不服不行,当然,这种服气,无关乎要不要脸,而只为他们吃起“回头草”的那份理直气壮!无论好赖,都饱含智慧。这份理直气壮,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