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自“俄乌战争”后,世界各种力量经过冲撞、协调、试探和讨价还价,各国的底线基本明了;各国下一步会如何干,也基本清晰。
美国的大方向已经明确:要保证美国的霸权地位,要“美国优先”。现在唯一的问题是美国国内对立的两派政治力量在争夺,都要用自己的办法来维持美国霸权。
民主党的拜登政府已经干了快一届,他们的办法是美国精英政治传统的办法:
第一,在世界各地以“价值观”划线,拉帮结派、打压异己;在世界各地挑起可控的、有限的、针对性明确的战乱;
第二,用美国的力量维持一套世界秩序,这个力量是综合性的,既包括军事实力,也包括经济实力。
民主党的办法说到底就是:美国出钱出力,给盟友安全保证,让盟友冲锋陷阵,刺激那些对美国霸权有威胁的国家,比如俄罗斯、东方大国等。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美国负担很重,不断对外援助,搞得国内基础建设都没法做;美国还要拆东墙补西墙,把美元维持住,不让美元崩盘。
美国这样做有一定效果。比如乌克兰就没有停下战争,俄罗斯也没法脱身;比如菲律宾在南海不断闹事,因为这是贯彻美国意图的,所以菲律宾也不怕大国真的发怒。
而美国付出的却非常惨重。就拿美元霸权一项来说,美国欠的外债快40万亿了,美联储还把利息维持在5·5%,听说还要涨,就是没法降下来。
这怎么得了啊,一年光是还美债利息,就要差不多2万亿美元。实际上,美国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在心里嘲笑了,等着看美国笑话呢。
而美国是个“联邦制”国家,有五十个州,也就是五十个联邦。这五十个州中,有四十个州立法规定:不对“联邦政府”的债务负责。
换句话说:联邦政府还不起债,跟他们没关系。实际上再换句话就是:如果美债泡沫破裂,这四十个州会脱离联邦。
所以,民主党维持美国霸权的办法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不断借钱不断对外援助,国内负担着巨大的债务,什么都搞不了。
美国另一派是共和党,特朗普干了一任就被弄下台,现在“卷土重来”。
特朗普的办法其实很简单:美国不应该再管盟友们,不对他们的安全负责;如果盟友反对,那么他们增加军费,美国再给他们保护;美国重要的事是“捞钱捞钱再捞钱”。
特朗普要的也是“美国第一”,但他不愿意管世界其他地方的事情;美国在盟友可以驻军,但盟友要付钱,就当“保护费”了。
实际上,没想到这一点,特朗普就非常生气。美国军费世界第一,天天挨世界各国的骂;但美军在全世界活动,给盟友提供安全,但这些盟友的军费支出特别少,相当于白嫖美军。
所以,特朗普上台了,要盟友增加军费;要驱逐美国国内的非法移民;要增税增加收入;要打贸易战增加收入同时增加出口;要遏制东方大国以防止大国超过美国···
世界各国都亮明了底线和态度不但美国亮明了底线,在世界大棋盘上“打明牌”,世界其他国家也在“大明牌”。
俄罗斯的明牌在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爆发时就打出来了:和美西方没什么可谈的,他们不要活着的俄罗斯。
实际上,“俄乌战争”爆发前,普京还没决定参选;“俄乌战争”战争一打响,也就决定了普京一定会参选,俄罗斯要维持政策的一惯性。
俄罗斯的明牌有两点:首先是“俄罗斯决定不再对美欧抱持希望”;其次是“俄罗斯的底线是任何人不能动俄罗斯的三大根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搞起了“民主”,以为自己变得和美国一样了,成为西方的一员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北约不断东扩,把俄罗斯搞得一点面子都没有。
普京上台后的第一个任期还给了西方一个拉拢的机会,但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让俄罗斯彻底清醒,他们知道,活着的俄罗斯不管怎么变都不会成为美西方的一员。
于是,俄罗斯在2008年打了格鲁吉亚战争、2014年拿回克里米亚半岛、2022年爆发“俄乌战争”···
下一步还不知道发生什么,如果北约参战,俄乌战场形势逆转,俄罗斯被逼急了,不管不顾地用点“战术核武”是有可能的。
欧洲国家也打起了明牌:各国政府集体向右转。
欧洲各国政府集体向右转,不代表欧洲国家就和美国反目了;也不代表欧洲就真的封闭了。其实这是欧洲应对当前世界变化的需要。
欧洲下一步肯定会走向“贸易封闭一些、移民驱逐一些、各国自主性高一些、对美国的依赖性少一些”。
可以肯定的是:欧洲还是美国的好朋友,他们是同一个种族,可以说“血浓于水”;而欧洲和大国的争吵会直白一些,白左喜欢装装样子,右翼是很直接的。
欧洲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欧洲大陆国家的调性和英国的调性总是不一致的。欧洲大陆国家政治偏左的时候,英国一般是偏右的;当欧洲大陆国家偏右的时候,英国就转向左。
果然,欧洲国家在纷纷右转的时候,英国好死不死地转向左了,保守党十四年执政结束,左翼的工党上台执政。
其实也很好理解,英国一直在暗暗地左右着欧洲大陆的内部力量,当然不会和欧洲大陆一样的思维套路、一样的思考基点。
一战时,欧洲各国都不愿意真打,英国跳得最凶,天天刺激德国,逼得德国组建联盟,形成对立的两个集团;最后,塞尔维亚的无厘头刺杀,点燃了世界大战的火药桶。
二战时,欧洲各国其实很暴冲的,尤其波兰、捷克、法国、意大利等,都跃跃欲试,想争取更多的地位和利益;而这时候的英国却很冷静,搞起了“绥靖”——别打,让德国闹。
现在还是这种情况。欧洲国家又要闹了,他们觉得很多方面落后了、今后的日子看不见光明。英国又出来工党左派,他们可能又要“冷静并且技术性”观察。
东方大国的底线很清晰,但印度不见了要说一说东方大国,其实东大的态度很清晰:绝不上当、绝不停下;不做冤大头、也不做受气包;打群架的团体不掺和、发财的商会多搞搞。
东大的态度是被美国逼出来的,东大本来也想好好和大家做朋友,不想和美国欧洲搞僵关系。因为东大自觉自己的实力还不够,想先增加实力再说。
增加实力就要好好做生意,想做好生意就要多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和气生财嘛。
但是美国不让啊,美国怀疑东大强起来之后会颠覆美国世界第一的位置,所以,美国一直拿“大国威胁”吓唬自己人;拿“修昔底德陷阱”吓唬东大。
美国吓唬自己人,是为了在内部形成遏制打击东大的统一战线;吓唬东大,是用可能的“战争”让东大别发展了,否则就掉进“修昔底德陷阱”。
东大是个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国家,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岂能被美国这么就吓唬住了?以前为了发展还“韬光养晦、敦品励学”,现在既然藏不住了,那就亮明底线吧。
底线一:美国想挑起阵营对抗,想把东大拖进战争,停下发展。东大绝不上当。
一战时德国要不是搞了一堆联盟,也不会被拖进战争。现在,东大不像苏联那样组建“阵营”,也不会像德国那样组建联盟,让美国想阵营对抗都搞不起来。
想让东大停下发展是不可能的,不但不停下,还要加快发展、变换赛道。什么高科技产业、腾笼换鸟、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搞得不亦乐乎。
美国看着这样的东大,头皮都发麻。愁啊。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找不到着力点。但放任不管又不行,因为东大的特点就是能“自力更生”,向上生长得特别快。
底线二:不做冤大头、也不做受气包。
什么叫“冤大头”?主动背上沉重的包袱就是当“冤大头”;什么叫“受气包”?被别人欺负了还考虑要不要还手,叫“受气包”。
许多的事情不好说,比如“岛”吧,你以为东大就那么想现在拿回来?你以为美国就那么想维持“岛”游离在外的局面?实际情况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美国希望东大拿回“岛”,但拿得很辛苦,拿回去一个支离破碎人心混乱的“岛”。要是东大拿回这样的“岛”,就是背上沉重的包袱,将来要不断给岛输血,而岛上的人一边吸血一边骂。
这样的“岛”,拿回来只会是东大前进的障碍,是东大在和美国竞争时主动给自己的双腿绑上铁链。
美国会高兴坏了的,他们一边看着东大焦头烂额的样子,一边理直气壮地纠结力量打击东大,理由就是东大把他们“自由世界”的小家伙抓了起来,东大太坏。
这个“当”,东大绝对不会上的。但东大也不做“受气包”。划明底线,慢慢接近;每次抓住理由就往里面推进一点,让全世界明白责任不在东大。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很管用,因为这种方式不会导致“自己受限”的后果;同时,还有力回击了美国的挑衅:这么搞下去,美国的目的达不到。
在“岛”的问题上是这样,在对菲律宾的问题上也是这样:不轻易把事情搞到军事层面;菲律宾跳得高了,就用警察的“正义执法”羞辱你带枪的“特种兵”。
世界人民的眼睛又不瞎:东大是警察、菲律宾是海军陆战队特种兵;东大警察连枪都不带、菲律宾特种兵带枪还被缴了;东大在自己家里执法、菲律宾是军人闹事。
总之,不做冤大头、也不做受气包。东大把这个策略贯彻得非常到位,方法上把软硬结合、敲山震虎运用得非常娴熟。
底线三:打群架的团体不掺和、发财的商会多搞搞。
“打群架的团体不掺和”很好理解,就是不结盟。现在,如果东大原因结盟,会有一堆国家跑来,第一个就是俄罗斯。
但这样一来,东大就要做好被别国拖进战争中的准备。当年的德国就是被“奥匈帝国”拖进了一战的泥沼,俾斯麦为德国发展,潜心经营了一辈子的“大陆政策”土崩瓦解。
东大不搞容易引起对抗的“结盟”,但东大喜欢“金砖国家组织”、“上合组织”等等。因为这都是纯纯的做生意的组织,大家在一起发财,多好?
实际上,这些组织是能给各国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但是,生意做好了,在这个组织框架下讨论一下“安全”,讨论一下怎么保护家里的财产,也是应有之义。
所以,这些组织其实很有作用,是一个外圆内方的组织,内部的力量运用好了,也能取到类似于“结盟”的作用。
世界各国都亮明了底线,印度却不见了就在世界各国都亮明自己底线和处事态度的时候,有个“大国”却神隐了,那个“大国”就是印度。
印度这个国家很有意思:他们在世界各个组织都插一腿,而各个组织都欢迎他。
为什么世界各国原因让印度进入自己的体系呢?实际上看重的是印度将来的份量:印度可能会成为多极世界中一个游离在外的“大国”。
试想一下:如果今后世界分成几个“极”,这几个“极”,中美俄欧都有可能成为一极,但印度不可能成为一极。
这几个“极”一起斗法的时候,印度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怎么说也是十几亿人啊。不过,印度的这个重要仅仅是“有可能”,因为印度能不能保证自己那时候还能活着是个问题。
以前的印度还能让人看到几分“穷则独善其身”的味道,而现在的印度,则干脆在世界上看不见了,一会而“玩穷横”、一会儿“耍赖皮”。
比如,2024年7月初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这对各成员国多重要就不用说了,都是国家一把手参加;就连不是成员国的国家都是国家元首参加。
印度倒好,派个外交部长参加。莫迪一开始说不参加,后来搞个“视频”参会,出尽了洋相。这说明印度没有一个成熟的对外政策。
关键问题是,印度穷得要命,居然跑到意大利参加“G7”峰会,他们既不是成员国,参会又没有任何结果。
印度还是“金砖国家”成员国之一,去年还举办“G20”峰会。这些都是印度的外交资本。
金砖国家是中国、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这几个国家在一起被别人称为“金砖五国”,其实就是三个资源大国俄罗斯、巴西、南非,和两个人口大国中国、印度。
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批评经济总量的国家组织,这是一个批评人口与资源的国家组织。按道理来讲,金砖国家组织越大越好,但印度却一反常态,反对“金砖国家组织”扩员。
印度反对扩员,搞得其他国家都很不高兴,在其他国家的反对之下,印度的意见作废;结果是印度自己在组织内部威信受损。
印度举办“G20”峰会,这本来是个“经济组织”,但他们搞小动作,激怒了东大和俄罗斯,最后的结果是印度这个东道主当得跟个“草台班子”一样,在“G20”中印度又失去不少威信。
总而言之,在当下的世界,各国都亮明了自己的底线和态度的时候,“大国”印度不见了。
印度为什么不见了?是其内部有危机还是其对外面的世界有想法?都不是,如果这样想印度,就把印度想“高”了,高看他们了;
实际上,这就是印度的本质:印度本来就该这样。
他们以前的表现是:因为疯疯癫癫看不清形势而妄自尊大。
他们现在的表现是:在速度与激情的刺激下妖娆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