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9年,蒋经国在一次检查身体时,血糖出现异常,同时也有了糖尿病的症状。但是,

1959年,蒋经国在一次检查身体时,血糖出现异常,同时也有了糖尿病的症状。但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蒋经国在饮食上却是不忌口,这就让他的并发症出现得很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世人皆知蒋经国手腕强硬,是那个风雨飘摇年代的掌舵人,但鲜有人知,在他坚硬的铁腕之下,一场与自己的战争,已经悄无声息地打了三十年。 一切都始于1959年的一次体检,当时的检查结果让在场医生都沉默了——血糖高得惊人,加上口渴、夜尿频繁、睡眠差等症状,结论显而易见:糖尿病。 医生随即开出药方,并反复叮嘱他严格控制饮食,特别是必须戒掉甜食,但他嘴上答应得干脆,心里却压根没当回事。 因为在他看来,美食是犒劳自己的奖赏,不该被冷冰冰的医嘱束缚,冰淇淋、蜜莲藕照吃不误,医生推荐的代糖,他嫌没味道,直接扔在一边。 宴会上,面对红烧肉和甜点,他更是毫无顾忌,身边人劝一句,他就摆摆手,自信自己扛得住,甚至撂下狠话:“我吃死算我的!” 可即便这样,身体的账本,远比他自己算得更精明,没过多久,变本加厉的口渴和起夜让他夜不成寐,白天精神愈发萎靡。 治疗方案被迫升级,从口服药变成每天注射两针胰岛素,胳膊上针孔密布,青一块紫一块,最后只能改打肚子。 可血糖依旧像坐过山车,刚用胰岛素压下去一点,一顿饭就又“吃”了回来,厨师为他特制低糖餐,他尝了两口就放下筷子,抱怨“没味道”,随即要求换回原来的菜色,最好的医生团队,面对这样一位病人,也只能徒呼奈何。 到了60年代,并发症如期而至,他看东西开始模糊,走路总感觉脚下像踩着棉花,手脚也时常发麻。 进入70年代,眼疾急剧恶化,看文件已需要秘书逐字朗读,到了1975年,他被伞骨意外戳伤左眼,虽经手术,视力却一去不返。 尤其是在1982年,他的眼睛再度出血,医疗组长姜必宁警告他:“蒋先生,糖尿病再不控制,眼睛会瞎的。” 他听了不以为意,反问:“真有这么严重?”讽刺的是,左眼最终完全失明后,他一度迁怒于医生手术不精,最后只好装上义眼了事。 但这仅仅是开始,高血压、肾炎接踵而至,糖尿病引发的神经坏死,让他的双腿渐渐失去知觉,走路摇摇晃晃,最终离不开轮椅,医生甚至提出截肢保命,被他断然拒绝。 进入80年代,他的身体已然是强弩之末,视网膜病变、肾衰竭、心律不齐,皮肤干裂脱屑,连拿筷子都成了难事。 他大部分时间只能卧床,一天躺上二十多个小时,哪怕只是坐起来十分钟,腿部的剧痛就让他冷汗直流。 1986年冬天,保姆将热水袋放进被窝为他取暖,谁知热水袋破裂,将他的左脚烫出一个大水泡。 由于神经坏死,他竟毫无痛感,直到被发现时,伤口已因糖尿病极难愈合而严重恶化,彻底将他困在了轮椅上。 可即便这样,他仍在公众面前极力维持着“强人”形象,台湾官方对他的病情讳莫如深,报纸电视总会默契地剪掉他步履不稳的镜头。 他自己也尽量掩饰,把会议改在家里开,减少公开露面,每次不得不出席活动,工作人员都得提前在休息室备好床,让他躺着积攒体力。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依旧在工作,拖着病体拍板决定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医疗团队对他开会中途突然昏厥或呕吐早已习以为常,随时准备抢救。 1988年1月13日,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断了,清晨起床后,他胃部不适,拒绝进食,几小时后,突然口鼻喷血,瘫软在床。 医疗组乱作一团,主治医生恰好不在台北,紧急联系了十个小时才接通电话,更蹊跷的是,其他几位肠胃专家的电话也凑巧都打不通。 经过数小时电击、输血、打止血针的抢救,心电图的波形还是越来越弱,最终在下午三点五十分彻底拉成了一条直线。 他去世后,死因成了一个谜,医疗组长姜必宁面对媒体,只含糊地说是糖尿病引发的器官衰竭,对具体的出血原因三缄其口。 当时蒋经国的儿子蒋孝勇第一时间赶回,收走了全部病历,后来带往加拿大,最后由于蒋家拒绝尸检,最权威的说法也随之石沉大海。 回看这三十年,从1959年那份改变命运的体检报告开始,这位乱世的掌舵人,掌控了无数人的命运,却唯独输给了自己的口腹之欲。 他拥有当时最顶尖的医疗资源,却成了最不配合的病人,餐桌上的甜点,最终成了他最隐秘也最致命的敌人。 一个人的习惯,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改写了自己、甚至一个家族的终章...... 【信源】美篇网---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病逝,他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其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及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