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透露中美瑞典谈判细节:中国拒绝美国为中方进口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宁肯支付100%的关税,也绝不会低头。 先科普下啥是“二级制裁”,简单说,就是美国不直接制裁目标国家,而是制裁和目标国家做生意的第三方,比如之前美国制裁伊朗时,曾威胁全球企业“谁敢买伊朗石油,我就制裁谁!”这种“我连你朋友一起打”的霸道逻辑,就是二级制裁的核心。 这次美国想对中国用同样的招数,背景是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能源出口全面围堵,但中国、印度等国仍正常进口俄石油,美国急了:要是中国继续买,俄罗斯就能靠石油收入撑住战争,西方制裁就白费了。 于是,美国妄图借“二级制裁”迫使中国“选边站”,要么削减俄石油进口量,要么承受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 美国的算盘打得响,但中国根本不接招,据耶伦透露,谈判中美国抛出“二级制裁”威胁后,中方代表直接划出红线:中国进口俄石油是正常贸易,符合国际法和市场规则,美国无权干涉。 如果美国非要制裁中企,中国将采取“对等反制”,比如对美国商品加征100%关税。 更关键的是,中方强调:“二级制裁本身是非法的,”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一国无权对另一国的合法贸易实施制裁,美国的“长臂管辖”早已被多国批评为“经济霸凌”。 中国这次“宁交关税不认制裁”,本质是在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如果今天妥协,明天美国就能用同样的理由制裁中国买伊朗天然气、买委内瑞拉原油,甚至买欧洲的芯片设备,中国企业的全球生意还怎么做? 这事儿看着解气,但背后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底气,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对俄石油进口占比约15%,完全有能力通过多元化渠道替代俄供应,美国制裁威胁不了中国的能源安全。 中国还是14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若对中企大规模制裁,全球供应链都会地震,欧洲企业会担心被波及,发展中国家会反感美国“拉偏架”,最后反噬的是美国自己的经济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这次“硬刚”传递了一个信号: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绝不会妥协。 过去美国总以为“制裁大棒”能吓住中国,但从华为到TikTok,从芯片到石油,中国的反击越来越精准,你制裁我企业,我就限制你稀土;你加我关税,我就抛你美债;你搞二级制裁,我就拉全球盟友一起反对。 当然中国也不是“为硬而硬”,在俄乌问题上,中国一直主张“停火止战、政治解决”,既没给俄罗斯军事援助,也没参与西方对俄制裁,立场中立客观。 美国这次想拉中国“下水”,本质是转移国内矛盾和甩锅,中国看透了这点,所以用“硬气”告诉美国:别想拉我当“替罪羊”,有这精力不如好好谈谈怎么结束战争。 说到底,国际博弈靠的是实力,但更需要原则,中国这次“宁交关税不认制裁”,既守住了底线,也赢了口碑,毕竟谁不想和一个“讲理又硬气”的大国做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