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说起今年的招生季,广西、云南的招生情况可谓“大破防”。100分以上就可以上本科,

说起今年的招生季,广西、云南的招生情况可谓“大破防”。100分以上就可以上本科,这究竟是学历泡沫,还是教育的觉醒呢? 第四次补录时,广西教育考试院一拍桌子:分数线不要了,100分以上,本科大门敞开。隔壁云南更“狠”,第六轮补录启动,招生老师连夜修改院校代码。这届考生真的是把高校逼到了墙角。 谁曾想到,曾经挑三拣四的各高校,如今慌乱到语无伦次:“同学们选我吧,专业冷不怕,分数低没事儿,只要你家里有矿,每年3万只是一个起步价,每年8万的‘黄金文凭’还等着你拿呢。” 可普通家庭的账本在滴血,四年30万,换张可能毕业即失业的纸,这买卖还真香吗? 我们也不禁要问,为何2025年广西和云南两省上演了招生的滑铁卢?这本质上应该是供需撕裂的黑色幽默。 首先,专业冰火两重天。考古学在考试院“哭晕”了,人工智能在简历堆里“笑疯”了,市场悄然间在用脚投票,毕业即高薪大于冷门学术“贡品”。 第二点,学费劝退现实主义。民办院校的收费堪比奢侈品,农村普通家庭的孩子望而却步,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已然成为了一道家庭精算题。 第三,学历祛魅大时代。985硕士送外卖的新闻屡见报端,天之骄子的光环碎了一地。家长们觉醒之后,怒吼道:“花30万换失业,不如学修高铁。”这也就有了今年特别流行的“本转专”。 料想这场荒诞剧的背后,是教育逻辑的惊天反转,技能碾压学历。电力专科生年薪20万起,哲学本科生求职四处碰壁,手上有活,比兜里有证更“硬核”。 高校供给侧的改革迫在眉睫,专业不挂钩产业,学费不匹配回报,市场这盆冷水泼得正是时候。当本科头衔沦为了金钱游戏,当第六轮补录也填不满招生窟窿,高等教育的终极是回归真本事的较量。 屏幕前的你,请在评论区发表看法:你会为本科学历压上全家的积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