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房是刨了我的根儿!”2008年,著名女外交官章含之因病去世,不久后,相关部门决定收回章家借住49年的老房,并要求其女洪晃搬离,不料此举却惹怒了洪晃。 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养女,1960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1971年调到外交部,当翻译,参与过中美建交谈判那些大事。 章士钊早年支持革命,凑钱给共产党军费,1949年后住北京,先借朋友朱启钤家后院。 1959年,周恩来去看他,见挤,就协调了史家胡同51号。这院子是老北京格局,三进四合院,青砖灰瓦,有前清匾额。章士钊带着二夫人奚贞、儿子章可、女儿章含之搬进去。 章含之在那住了大半辈子,当毛主席的英文老师。 1972年尼克松访华,她在人民大会堂当翻译,晚上回家整理记录,丈夫乔冠华陪着。洪晃出生在那,六岁在台阶摔了一跤,磕出疤,章士钊让人刨平台阶。 外公逗她墙头草不能学,做人得有骨气。这些事成了她的“根”。 章含之2008年去世后,外交部作为房产主人,发出通知要收回院子。房产证一直在外交部手里,当年周恩来协调的是使用权。 章含之在世时,院里还住外交部职工,后来搬走。外交部连续三次通知洪晃腾房,她要求支付30年维修费,所有修缮她出钱,包括屋顶瓦片、水管。 双方谈不拢,2009年外交部起诉到东城法院。洪晃在微博上说,今天去法院,被告,外交部要她搬,她要他们先赔维修费。 案件开庭,洪晃提供账单,列出1985年修屋顶、数万元开支,1990年代修廊柱、厨房改造。外交部强调产权清晰,使用权随章含之结束,房产需公用。 官司打了大半年,法院调解,评定维修费80万,由外交部支付,还判给洪晃一套房子。洪晃说腾房是刨她的根,这院子不是砖瓦,是外公、妈妈、自己。 院子1984年定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不再是私宅。 2011年,洪晃洪晃获得了一套120平房子作为补偿,搬离了院子,搬家公司说厨房碗碟捆20多箱,高脚杯码到天花板,原计划两天,多派三辆车。洪晃挑外公旧书、妈妈手稿捐档案馆。 家族三代爱恨情仇,绑时代变迁。现在史家胡同51号,大红门还在,南半院改宾馆叫好园,游客进出。洪晃继续自己的媒体事业,偶尔提及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