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许世友听说部队有一位武艺高强的女战士,于是便想要切磋一番,看看究竟是

古今漫谈 2025-08-08 13:55:52

1933年,许世友听说部队有一位武艺高强的女战士,于是便想要切磋一番,看看究竟是自己少林厉害,还是她武当厉害!

那年秋天,红四方面军驻地里传开了一桩新鲜事,炊事班老张挑着水桶路过训练场时,逢人就念叨:"听说上头给咱派来个会武当功夫的女教员!"

消息传到许世友耳朵里,这位少林出身的营长正蹲在磨盘上啃烤红薯,听见"武当"二字,噌地站起来抹了把嘴,眼睛亮得跟点了油灯似的。

这许世友是出了名的武痴,打从八岁进少林寺当杂役,在厨房偷学拳脚被师父发现,反倒因祸得福得了真传。

参军这些年,但凡听说哪个团有练家子,扛着大刀就上门讨教。

军装下头常年绑着三十斤沙袋,说是要练"铁脚板"功夫,这会听说来了个武当高手,还是女同志,心里就跟猫爪子挠似的。

女教员来报到那天,训练场边上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几个小战士踮着脚张望,嘴里嘀咕:"能撂倒十几个鬼子的,准是个厉害人!"

谁料从团部走出来的竟是个扎双麻花辫的姑娘,粗布军装洗得发白,绑腿打得利利索索,往场子中央一站,像棵挺拔的小白杨。

许世友握着红缨枪的手紧了紧,他在少林见过耍九节鞭的尼姑,可眼前这姑娘实在不像练武的——直到看见她整理绑腿时露出的脚踝,筋肉绷得像拉紧的弓弦,这才信了三分真本事。

场子外头不知谁起了头:"许营长,露两手!"哄闹声里,两人隔着三丈远抱拳行礼,场边杨树叶子被秋风吹得哗哗响。

何子友没推让,起手就是个"白鹤晾翅",脚尖点地转得跟陀螺似的。

许世友心里咯噔一下:这分明是武当太乙五行拳的架势!当下扎稳马步,少林洪拳的"罗汉撞钟"迎上去。两股劲风撞在一处,惊得场边拴着的战马直打响鼻。

二十几个回合下来,许世友脑门见了汗。

这姑娘的招式像水银泻地,刚挡开她左手的"云手",右掌就贴着肋下钻进来。

有招"燕子抄水"眼看要扫到面门,许世友急中生智,就地十八滚躲开,尘土扬得老高。

场外围观的战士早看呆了,炊事班老王手里的擀面杖掉地上都没察觉。

眼瞅着日头偏西,许世友突然跳出战圈,抱拳笑道:"何教员手下留情!"

何子友愣了下,收势时辫梢还在半空画圈儿。

她心里明镜似的——方才那招"黑虎掏心"明明被许世友的铁布衫硬接了去,真要较真,自己虎口现在还发麻呢。

这场比武后来被《文汇报》写成"南北武术汇军营",其实当天两人打完就蹲在场边啃起了烤红薯。

许世友比划着问:"你那招'风摆荷叶'咋带着脆响?"何子友拿树枝在地上画:"武当讲究'寸劲',你少林是'长劲'......"满地黄叶被他们划拉得乱飞,倒像又打了场树叶仗。

自打这天起,军营里多了道风景:晨雾里,总见两人带着战士们练把式。

许世友教"少林连环腿",何子友就教"武当八步赶蝉"。

有回反围剿突围,炊事班被鬼子堵在山沟里,何子友带着五个战士,硬是靠着"五毒雷电殛手"的空手入白刃功夫,抢回来三车粮食。

许世友听说后,连夜把自己那套"夺命追魂枪"的诀窍写成小册子,塞进了女兵班的教材堆里。

多年后,有老战友聚会时问起当年那场比武到底谁赢了。

许世友吧嗒着旱烟笑:"人家女同志让着咱呢!"

何子友织着毛衣接话:"瞎说,明明是你留了手。"

满屋子白发老头听得直乐,窗台上的搪瓷缸子震得叮当响——里头泡着的,还是当年在武当山下摘的野山茶。

0 阅读:0
古今漫谈

古今漫谈

解锁无限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