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87年,中沙经过几轮谈判,签订了一笔超级订单,中方以每枚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

1987年,中沙经过几轮谈判,签订了一笔超级订单,中方以每枚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沙特阿拉伯35枚,射程超2500公里的“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 当中方代表伸出一根手指时,沙特亲王眼中闪过惊喜:“1亿美元一枚?太便宜了!”这个误会成就了军贸史上最传奇的一笔交易。35亿美元现金,35枚”大杀器”,一个石油王国的生死赌注,一段改写中东格局的秘密往事。 1980年代的中东,两伊战争打得如火如荼,沙特这个”富得流油”的国家却成了夹心饼干,左右为难。沙特作为中东地缘大国,虽然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以及周边国家不停爆发的军事冲突,深感发展自身军事力量迫在眉睫。 说起来也挺讽刺,沙特虽然钱多得数不清,但军事实力却弱得可怜。伊朗不仅摧毁沙特多艘油轮,而且经常派战机骚扰沙特领空,并宣称要对沙特沿海地区进行军事打击。面对这种威胁,沙特现有的那点防空装备简直是杯水车薪。 法赫德国王坐不住了。他知道光靠美国保护不是长久之计,得有自己的”撒手锏”才行。法赫德国王本人提出了购买战略弹道导弹的设想,认为需要一种威力大得足以威慑任何潜在敌人、使之不敢进攻的武器。 可问题来了,当时世界上能生产战略导弹的国家只有三个,美国、苏联以及中国。沙特先去找美国老大哥,结果吃了闭门羹。美国人担心破坏中东平衡,坚决不卖。苏联那边也不给面子,同样拒绝。 就在沙特一筹莫展的时候,沙特防空军司令苏尔坦亲王突然提出:为何不跟已经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中国联系呢?这话一出,大家眼前一亮。对啊,中国也有导弹技术,而且没那么多条条框框。 1986年,沙特驻美大使班达尔亲王秘密访华,试探中方意图。中国方面的态度很明确:“原则上同意做这个合同”。这下沙特人兴奋了,苏尔坦亲王更是主动请缨,要亲自去中国看看这些”宝贝”。 1987年2月,苏尔坦亲王来到北京。为了保密,他对外声称是来”考察轻武器”的。中方给了最高规格的接待,还破例让他参观了绝密的导弹基地。苏尔坦参观了一个导弹基地,观看装有核弹头、由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动的处于作战发射状态的”东风”3型导弹。中方告诉他,他是第一个享有如此殊荣的外国人。 看到东风-3的真容,苏尔坦彻底震撼了。这种导弹全长达24米,完成起竖后,足有8层楼那么高。导弹直径2.25米,最大发射重量为64吨。更关键的是,射程超过2500公里,足以覆盖整个中东地区。 回国汇报后,法赫德国王当即拍板,决定购买。法赫德国王立刻决定提供100亿美元的采购预算。接下来就是谈价格了,这里发生了军贸史上最搞笑的一幕。 由于这笔交易前所未有,无论是中方人员还是苏尔坦亲王,都不清楚到底该如何定价。当中方代表伸出一根手指时,原本想说1000万人民币,结果苏尔坦理解成了1亿美元,当场大喜:“1亿美元一枚?太便宜了!”就这样,35枚东风-3以每枚1亿美元的价格成交,总价35亿美元。 这个数字有多夸张呢?198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才20.72亿美元!相当于沙特一下子给中国送来了一年多的外汇储备。 为了严格保密,此次交易用现金结算,沙特货轮上的集装箱里,是满满当当的美元现金,工作人员把现金卸下来,把导弹装进去,漂洋过海,东风-3终于落户沙特。 1988年3月,美国《华盛顿邮报》曝光了这笔交易,美国政府暴跳如雷。里根总统甚至召回了驻沙特大使,威胁要制裁中沙两国。以色列更是跳脚,威胁要对沙特导弹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但木已成舟,导弹都已经部署到位了。法赫德国王硬气地回应:这是沙特内政,美国无权干涉。 很快,东风-3的威力就得到了证明。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0万大军直逼沙特边境。沙特军方紧急启动了苏莱伊勒基地的战备程序,沙特的官方电视台上很快便出现了东风-3的身影:在紧张且有序的安排下,多枚”东风-3”导弹被运往发射基地,随时准备履行它们的职责。 萨达姆看到这个画面,立马怂了。他可是吃过伊朗导弹的亏,知道这玩意不是闹着玩的。苏尔坦亲王事后回忆,正是因为东风-3导弹的存在,使得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不敢对沙特造次。 这笔交易的影响远超预期。首先,它彻底改变了中东的力量平衡,让沙特从一个完全依赖外部保护的国家,变成了具有独立威慑能力的地区强国。其次,它开启了中沙关系的新篇章,1990年两国正式建交,此后在各个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对中国来说,这笔交易的意义同样重大。35亿美元的外汇收入极大缓解了当时中国外汇紧张的局面,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军工产品的实力和可靠性,为后续的军贸合作打下了基础。 时间证明了这笔投资的价值。35枚东风-3导弹守护了沙特30多年的和平,没有任何国家再敢轻易对沙特动武。2007年,沙特通过金轮工程获得了射程较近但精度更高的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中沙军事合作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