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冯增敏站在军事法庭上接受法官的审判,审判结果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带

文山聊武器 2025-08-12 19:33:04

1979年,冯增敏站在军事法庭上接受法官的审判,审判结果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带领200多名战士投降,判其有期徒刑十年。有人问他为何要选择投降,他摇摇头,只说了四个字,“我没办法”。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中国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那时候,越南仗着苏联撑腰,入侵柬埔寨,还不断挑衅中国边境。中国忍无可忍,决定反击,保卫国家领土完整。这场仗打了整整一个月,中国军队打出了威风,最后主动撤军。冯增敏当时是50军150师448团3营8连的指导员,一个不小的职务。可就在撤退的时候,他的连队被越军围困,最终他带着200多人投降了。 冯增敏1950年出生在辽宁一个穷山村,家里靠种地过日子,小时候跟着爹妈下地,苦日子过得踏实。他18岁参军,1968年那会儿,军队对他来说既是出路,也是报国的地方。入伍后,他训练刻苦,成绩总在前头,后来还被送到解放军政治学院深造,学军事、学政治,挺有出息。毕业后,他被分到50军,当上了8连的指导员。那时候的50军虽然名气大,但新兵多,实战经验少,他得带着这帮年轻人上战场。 到了1979年3月,仗打得差不多了,中国军队开始撤退。冯增敏的连队负责殿后,掩护大部队。3月5日,他们走到越南班英附近,突然被越军伏击。地形太险恶,山高林密,跑都没地方跑。打了三天三夜,弹药没了,粮食也没了,伤员越来越多。越军还用喇叭喊话劝降,情况糟透了。最后,冯增敏跟连长商量,觉得再打下去就是全军覆没,干脆投降,至少能保住战士们的命。于是,他举起了白旗。 战后,他和202个战士被送回国,可一回来就进了军事法庭。法官说他没尽到军人职责,投降损害了部队荣誉,直接判了他十年徒刑。他没争辩,低头认了。服刑那十年,他在劳改农场干农活,话少得可怜,每天干完活就一个人坐着发呆。1989年出狱,他回老家辽宁,父母老了,日子还是紧巴巴的。他干起了农活,低调得很,村里人对他看法不一,有人觉得他救了人命,有人骂他丢了军人的脸。 冯增敏这事当年闹得挺大。有人说他没办法,保住200多条命也不容易;可更多人觉得,军人就该死战到底,他这投降太丢人了。他在法庭上没为自己说话,到底是没词儿,还是心里憋着啥说不出来?其实,那场仗里投降的不止他一个。比如车宗强,怕吃苦投了敌,后来踩地雷死了;张东林被俘后帮越军喊话劝降,回国也被判了刑;李冬当了越军的眼线,最后被战友揭发收拾了。 可也有不少人死扛到底。刘斌将军就是个例子,他带着部队冲锋陷阵,连俩儿子都牺牲了,听说后他哭得不行,可没多久又把女婿送上了前线。这跟冯增敏一比,差别太大了。战争这东西真不好说,生死一线,选啥都不容易。冯增敏选了投降,被判了十年,可他到底是对是错,谁也说不清。

0 阅读:105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