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禁塑令”9月1日生效,违反者将面临高达10万罚款或停业,现在开始慌了,尤其是餐饮店、奶茶店、快餐店。 塑料吸管搅动奶茶杯的哗啦声,外卖袋在风中飘动的窸窣声,这些城市背景音即将成为历史。上海这次动了真格,不是贴张告示走个过场,而是直接掐住命脉——钱包。十万块的罚款像把刀,悬在每一个奶茶店老板的头顶。 黄浦江里捞起的塑料袋能铺满整个外滩,海鸥胃里解剖出五颜六色的塑料碎片。环保局这次甩出的不是倡议书,是带着钢印的生死状。 快餐店的汉堡盒突然集体“瘦身”,薯条从塑料小船搬进纸折的乌篷船。可消费者不买账,油腻的纸盒在外卖箱里浸出黄斑,差评像雪片般飞来。商家在环保与口碑的天平上左右摇摆,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 菜市场卖鱼的老王最憋屈,生物降解袋一沾水就破,活虾蹦跶着逃出生天。他蹲在摊位前用草绳捆扎塑料袋,活像给螃蟹系领带。传统智慧与现代法规的碰撞,溅起一地湿漉漉的无奈。 环保组织晒出触目惊心的照片:信天翁幼鸟尸体里塞满瓶盖,海龟鼻腔插着十厘米长的吸管。这些影像比十万罚单更具冲击力,刺穿都市人麻木的神经。奶茶杯上的卡通笑脸,在海洋生物眼里是狰狞的催命符。 超市收银台变成人性试炼场。有人掏出皱巴巴的布袋子满脸得意,有人为两毛钱的塑料袋骂骂咧咧。收银员小张发现,环保意识往往与钱包厚度成反比,穿貂皮的太太比环卫工大妈计较得更凶。 烘焙店玻璃柜前上演着无声博弈。消费者指着可颂问“能不要包装吗”,店员微笑摇头:“接触食品必须用合规纸托。”法律条文像透明的玻璃墙,明明看得见却总有人撞上去。 浦东写字楼里的白领们突然集体怀旧,不锈钢饭盒和玻璃杯重新占领茶水间。星巴克柜台前举着自带杯的队伍里,藏着几个昨晚还在吐槽政策的键盘侠。真香定律在环保领域再度应验。 虹口区开出首张罚单时,整个餐饮圈炸了锅。被罚的牛肉面馆老板举着处罚单自拍:“就当给长江里的鱼交医药费。”这条朋友圈收获的点赞,比他开店十年攒的还多。 塑料厂老板老李连夜改装机器,车间里堆满玉米淀粉原料。他摸着新生产的可降解袋子感叹:“这玩意儿放开水里真能喝下去?”转型的阵痛像宿醉后的头痛,但总比倒闭强。 弄堂深处的阿婆不理解新政,仍用荷叶包着油条叫卖。城管队员转身走开,摄像机拍不到的角落,古老智慧与法治文明达成心照不宣的默契。 黄浦江上打捞船的工作量少了三成,清淤工人发现淤泥里闪亮的塑料片正在消失。江豚跃出水面的次数变多了,摄影爱好者架起长焦镜头,画面比政府工作报告更有说服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上海最严罚单 上海新规
上海的梗是层出不穷啊网友就说:1,上海同事说你们四线小城市有肯德
【35评论】【4点赞】
窗外不归的雲
希望一切都是真的,上街买菜带个竹篮子,递来的馒头是用纸包的,称的饼干红糖都是纸袋纸包的……好怀念那时的情景……
绝对善良
以前泡沫饭盒还不是一样用着[抠鼻][抠鼻][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