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这回算是把“铁哥们”中国的脸面踩了个遍,一边拿着中国的大把投资,一边干着

阿智通鉴 2025-08-13 12:22:13

巴基斯坦这回算是把“铁哥们”中国的脸面踩了个遍,一边拿着中国的大把投资,一边干着让人瞠目结舌的勾当。说白了,这不是简单的背信弃义,而是把中巴合作的信任基础当成了提款机。   最近巴基斯坦太阳能领域曝出的事儿,实在让人心里不是滋味。那些本被当成“一带一路”里清洁能源合作标杆的项目,没想到成了少数人钻空子的工具,这操作真是让人看了窝火。   13家打着“绿色能源”旗号的公司,说穿了就是空壳子,连像样的办公场地都没几个,却敢对着中国投资下手。他们玩的套路也不新鲜,无非是把项目报价往高了抬,明明值一百万的设备,敢报成五百万,合同上的公章看着挺真,实际上全是伪造的,就这么靠着这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悄咪咪把1400亿卢比——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35亿多——从合作项目里挪到了境外。   要知道,中国投这些钱的时候,可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那会儿想着巴基斯坦能源紧张,老百姓用电都成问题,搞太阳能项目既能帮他们解决电力短缺,又能跟上全球绿色发展的步子,算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项目开工时,当地媒体还大篇幅报道,说这是“巴中友谊的新见证”,结果呢?见证成了少数人肥了自己腰包的闹剧。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这些钱里不少是中国企业带着技术和诚意投进来的,本想着一点点把太阳能电站建起来,让偏远地区的村民也能用上稳定的电,结果钱被转走了,工地停了工,设备堆在那儿生锈,当地老百姓盼了好久的“光明计划”成了泡影。有村民接受采访时说,之前听村干部说“中国人来帮咱们建电站了”,全家都高兴坏了,现在却只能看着荒在那儿的工地叹气。   这事儿往深了说,哪只是骗了笔钱那么简单。中巴这些年的合作,靠的就是“铁哥们”这份信任,中国往巴基斯坦投的钱,不管是公路、港口还是能源项目,大多是冲着帮他们把日子过好去的。就像之前建的瓜达尔港,打通了出海口,让巴基斯坦的货物能更方便地运到世界各地;援建的学校医院,实实在在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   可现在出了这档子事,不光中国企业寒了心,连巴基斯坦自己这边,真心想发展的人也急得直跺脚——钱被骗走了,项目黄了,以后再想找合作,人家不得多打几个问号?   更可气的是,那些搞猫腻的人,拿着骗来的钱在国外买豪宅、开豪车,哪管国内还有多少人在等着电用。巴基斯坦政府最近也急了,说要严查,可查不查得明白,能不能把钱追回来,现在还不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把信任当筹码、把合作当生意来骗的做法,伤的不光是中国的心,更是巴基斯坦自己的发展机会。毕竟,谁愿意跟一个让人没底的伙伴长期打交道呢?   希望这事儿能有个明白的说法,该追的责任得追,该还的钱得还,不然的话,寒了的可就不只是这一个项目的合作了。

0 阅读:0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