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破防、有人点赞,售价21.59万的小米汽车引发连锁效应

艾媒网iimedia 2024-04-10 17:49:10

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售价21.59-29.99万元。官方数据显示,小米SU7上市27分钟,大定5万台。然而小米汽车上市第二天,维权平台出现多起要求退定投诉,有多位消费者表示,28日支付5000元下定小米SU7,第二天取消订单时却发现无法退还定金。而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发布会上承诺过7天内无理由退订。

(图片来源:黑猫)

据了解,小米汽车定金7日内支持无理由退款,超过7日后,车辆配置会自动锁定,消费者也可以提前主动锁定配置。一旦订单锁定,车辆将进入生产阶段,配置无法再修改,定金不退。此外创始版现车配置已经锁定,消费者在支付2万元定金后即锁单。对此有律师表示,定车选项区分为定金及锁车定金,如为定金可以适用7天无理由退款,但锁车后即视为车辆的配置已经固定,单方取消的不予退定,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许是退款消费者声势略大,小米于是给预定了但想要退款的消费者一张退款意向表。但巧妙地是,小米并未明确说明填完后是否同意退款。

(图片来源:小红书评论截图)

尽管退款的消费者对小米SU7造成的舆论影响不小,但小米SU7的上市创造出诸多新纪录仍是事实存在。4月1日下午,FF(法拉第未来)汽车创始人贾跃亭通过其微博发文表示,小米汽车的首次发布非常成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近几年的日臻成熟和中国制造体价比的巨大优势。

贾跃亭首先肯定了小米汽车首发的成功,同时对小米造车的执行能力和营销能力表示了赞赏,但是,山寨文化、走捷径模式和follower思维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令人担忧。贾跃亭还表示,价值观决定了天花板,对标、抄袭和浅层次的创新无法带来根本性的技术变革和基础科技超越。

对于小米真正的粉丝,雷军也还是很“宠溺”的。4月3日,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在正式发布近一周后,迎来首批交付。在北京亦庄小米汽车工厂总装车间的交付现场,雷军亲手将车交给车主,和车主合影留念,再挥手目送每位车主离开,网友也不禁调侃:三十万让上市公司总裁为我开车门。

手机厂商纷纷造车,小米SU7成功出世

此前为了给小米汽车造势,雷军可谓是将营销玩到“极致”。2023年12月,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召开的前一天,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微博上向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华为等厂商“致敬”,此外,小米汽车还将巨幕广告打到了这些品牌总部的所在地。无论是跟进互动的,还是表达反感的,都让雷军和小米汽车成为了关注焦点。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从手机跨界汽车的厂商不是只有小米一家。在2020年至2024年的时间里,手机厂商对于造车的兴趣和尝试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这一时期的传言和事实交织出现,既有像OPPO、vivo联合造车的传闻,也有苹果造车项目的起起落落,还有华为对于直接造车还是赋能造车的路线争辩,以及小米SU7的高调亮相。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手机厂商在造车领域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朗化。

OPPO和vivo都辟谣了造车传闻。虽然这两家公司都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但在造车领域,它们选择了保持谨慎。汽车生产制造是一个资金和技术投入巨大的行业,且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对于OPPO和vivo而言,专注于手机业务,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来提升市场份额,可能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与此同时,华为确定了不直接造车,而是赋能造车的路线。华为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特别是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通过为车企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华为能够在不直接参与造车的情况下,分享汽车产业的增长红利。这种策略既能够降低华为的风险,又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技术领域的优势。

前不久,苹果也官宣放弃造车计划。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5日报道,苹果公司刚刚结束了准备长达几十年的电动汽车生产计划。据报道,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入局可能会重塑中国、乃至全球的高端电动汽车市场格局。其中几家新来者已经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并享有高质量且定价合理的美誉。短期内,这将进一步加剧影响主要电动车制造商利润的价格战。报道认为,随着电动汽车日益演变为“车轮上的电脑”,手机制造商自带一些优势。他们在设计时尚、易用的软件以及管理集成摄像头和传感器等组件的复杂供应链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业内专家分析苹果决定放弃造车可能源于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苹果在汽车领域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资源,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另一方面,苹果可能认为,将精力和资源集中在现有业务上,如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以及新兴的AI和虚拟现实等领域,更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

几家争战的最后,似乎仅有小米成为了既造手机又造车的“孤勇者”。

小米和苹果造车的背景较为类似:主营业务难以增长,手上握有大量现金(到2023年年末,小米的现金储备为人民币1363亿元)为汽车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前不久发布的小米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去年小米总营收为2710亿元,低于2022年的2800亿元和2021年的3283 亿元,这事实上已经说明,在营收上,小米现有业务已经无法支撑业绩继续增长。不过好消息是,2023年小米净利同比增长126.3% ,为193亿元,尤其是第四季度,小米收入创7个季度以来新高,达732亿元,经调净利同比大涨236.1%达49亿元。

手机厂商在造车领域的尝试和选择,反映了不同公司在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上的差异。虽然有些公司选择了放弃或保持谨慎,但也有公司如小米坚定造车路线。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手机厂商在造车领域的表现仍值得期待。

从手机制造厂商到“全能制造者”

小米SU7的高调亮相,显示了小米在造车领域的实力和信心,尽管小米外形被网友吐槽碰瓷保时捷,附送“好米知时捷”“保时米”等外号,但网友们的玩梗还是让小米数次“出圈”,让更多网友知道了小米不仅仅有手机和汽车,还有更完整的“小米生态链”。

小米这家公司如今已难以用单一的标签来定义。回顾十年前,它无疑是一家手机制造商的代名词。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小米的业务范畴已经大大扩展,它不仅在手机领域持续深耕,还广泛布局了AIoT生态系统,涉足造车领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新兴力量。2023年,小米再一次升级,其所覆盖的终端从智能手机、智能电视、IoT设备,一路延伸到了汽车终端。个人设备、智能家居以及智慧出行全终端覆盖,小米以人为中心的超级互联网服务生态由此也真正形成。

小米的存在不仅把手机价格打下来了,甚至连其他品类他都能打下来。如今的小米生态遍布各行各业,尤其是在智能科技方面的产品,在消费者看来还是性价比极高的。

日前在小米官方发布的一条雷军的采访中,雷军提到“我认为品牌溢价是在小米最恨的一个词,我们说普通消费者,你是不是永远希望这个东西足够好,足够便宜,你希望这个东西有溢价吗?除非你买的是奢侈品,买的是面子”。事实上,小米出品的个人设备、智能家居等产品也确实提升了产品颜值,并降低了价格。

2015年3月,小米发布了一款带USB接口的插线板,只要49元,无论是价格还是功能、设计都远胜同行。小米插线板一炮而红,刚上市就卖了1个多亿。吓得“插电板一哥”公牛仅用4个月,就推出了一款跟小米插线板“像素级”相似的产品,定价48元包邮,比小米还便宜一块钱。

在跨界的道路上,小米不仅打公牛,他还打晨光。除插电板外,小米还推出“小米巨能写”文具笔,不少网友评价又便宜又耐用,不少消费者甚至在评论区给网友们安利起小米的其他产品颜值高且性价比高,对于小米没有涉足的领域也纷纷喊话雷军“搞快点”。

(图片来源:抖音)

可以说,小米从手机制造厂商到“全能制造者”的跨界之旅给了各行各业不少震撼。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业务范畴,小米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科技企业。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小米还将在跨界创新的道路上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9

艾媒网iimedia

简介:艾媒咨询旗下行业资讯网站,始于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