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停战谈判时,美国派出了5名高手,我方正不知该派谁去时,毛泽东直接点名一人

万物知识局 2025-08-14 09:55:47

抗美援朝停战谈判时,美国派出了5名高手,我方正不知该派谁去时,毛泽东直接点名一人,并且说:你去坐镇开城! (参考资料:河北党史——【周末读史】李克农带病指挥朝鲜停战谈判)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之后,中国经历又一轮国际战争。这场战争以令人难以相信的速度结束,中国胜利大大出乎美国的意料,而在胜利的背后,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李克农。   学者认为,这次谈判与战场作战的难度不相上下,谁能相信,这场艰苦卓绝的谈判,竟足足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因为各种原因,会议更改了两次地址,还被迫中断了五次,大小会议的总次数达到了800多次。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一直冲锋在前的就是李克龙。提到李克龙,第一印象就是情报工作,他是当之无愧的谍战之王。   毛泽东相中李克农去参加会议可谓是独具慧眼,建国后,李克龙一直伤病缠身,还曾前往苏联治疗哮喘。在此期间,他一直观察着全球各地的动向,特别是波诡云谲的朝鲜半岛,成为了他重点关注的对象。   战争爆发后李克龙再也坐不住了,主动申请返回国内。在他的领导下,情报部门搜集了大量美军的关键情报,为前线指战员提供了重要参考。   战争结束后,李克农的心并没放下来,经敏锐地意识到,朝鲜半岛的乱局不会轻易结束,也许与正面战场相比,更为艰难的还是谈判中的文战。   在选择带队人员时大家都犯了难,毛泽东直接点将,让李克农前往坐镇。接到任命后李克农的心情非常复杂,他当然很兴奋,能够接到这样重要的任务,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认可,但他当时的身体情况不太乐观,还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必须靠药物才能入睡,还需要大量注射吗啡,一条命全靠药物吊着。   因为担心影响代表团的谈判进度,李克龙还是给中央写了一份诚恳的报告,如实告知了自己的身体情况。但放眼当时,还是只有李克龙能够担当这一重任。   1951年7月6日,李克农任团长的谈判团顺利抵达了朝鲜,李克农很快便投入了工作。他将代表团分为了三个批次,第一梯队直接出面与美国进行谈判,中方的代表是邓华,第二梯队负责中间联络,外交官乔冠华就在其中,第三梯队坐镇大后方,运筹帷幄,李克龙就是这枚定海神针。   每次谈判前,他都会与工作人员商讨相关事宜,把所有可能的突发情况都考虑个遍,有时候还要模拟突发情况,来锻炼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下,前线人员都能够做到临危不乱,个个都有大将之风。   这段时间最紧张的就是李克龙,他经常通宵熬夜整理资料,给中央发完电后,要等到中央回电他才放心,很多时候,工作做完天已经大亮了。   入朝不久,李克农就接到噩耗,父亲因病去世了,但因为工作紧急,他没有办法回家奔丧。在李克龙心里,对于国家和人民他问心无愧,唯独亏欠的就是家中的双亲。   1946年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就因为在外工作没能及时赶回。如今父亲去世,他依然不在床前尽孝,李克农的一生,是把“舍小家顾大家”真正发挥到了极致。   那时候他每天都要浏览大量文件,因为室内光线昏暗,李克龙必须把眼睛贴到了纸面上才看得清。这种极不健康的姿势,严重挤压到了他的胸腔,他本来就有哮喘病,这样一来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每到这时候他就站起身来,大口呼吸几下,稍微缓解后又坐回办公桌,开始忙碌起来。因为身体虚弱和病痛的折磨,他的双手经常会剧烈的颤抖,有时候连笔都握不住。   一次正在召开紧急会议,李克龙突然发病,直接昏倒在了会议室里。这次的情况非常严重。把在场众人都吓坏了,幸好抢救及时,他才保住了一条命。   后来中央了解到了他的情况,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恐怕会议还没结束,李克龙就要因公殉职了,于是派出了伍修权来接替他的工作。   见到李克农时,伍修全才知道他病得有多严重,心疼地对他回国好好养病。但令人意外的是,李克龙却直接拒绝了。大家心里都清楚李克农说的是对的,因为他已经对谈判情况非常熟悉,伍修权即使能力出众,接手工作也需要重新熟悉一遍,这就会耽误很多宝贵的时间。   伍修权只好把情况向中央做了汇报,最终,中央决定让伍修权暂时不要回国,如果李克龙实在坚持不住,再让他顶上去。   哪怕是李克农这样的老将出马,谈判工作依然进展缓慢,在重要议题上多次卡壳。双方谈不拢的时候,美国代表就用冷暴力的方式对待我们,一言不发,以沉默表示抗议,这就导致会议多次中断。   这种情况非常考验代表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个时候谁先沉不住气谁就输了,但我们挺过去了。经过无数次艰难博弈,谈判终于取得了成果,1953年7月,双方签署了和平协议,李克农此行不辱使命,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0 阅读:21

猜你喜欢

万物知识局

万物知识局

每天一个小科普,了解更多新知识 归之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