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的五大名将:手握重兵却成功隐退,其中一人让秦始皇敬重

藏剑游侠解近代 2023-11-30 14:11:18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黑白

编辑|的猫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代不断更迭,为了守护国家江山社稷,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将军们戎马一生,战死沙场的不在少数。

他们劳苦功高,手握重兵,但也因为权势过大,威信极强,容易遭到皇帝的忌惮,因功高震主死去的将军不在少数。

但也有一些将军,看透了形势,在夹缝中生存,保持好自己的平衡,最终不仅全身而退,还安享晚年,这五大名将的操作令人不得不佩服,其中还有一个人,连秦始皇都颇为敬重。

郭子仪

半生未得到重用,郭子仪年少时期通过武举,却被安排在边陲任职,他的能力根本难以被发挥出来,直到六十岁的时候,安史之乱才给他提供了机会。

郭子仪虽然怀才不遇,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在边陲锻炼出了自己的心境,他常年处于动荡之中,有关于战争丰厚的经验。

安史之乱初期,朝廷派高仙芝作为统领,率领军队收复失地,高仙芝的确非常有能力,屡战屡胜,无往不利,为朝廷出了大力。

他实在是太优秀了,安禄山坐不住,就收买了宦官,在皇帝旁边经常说高仙芝的坏话,还说他想造反。

以高仙芝的能力,他确实有实力造反,一路走过来,高仙芝平定了不少动乱,手握重兵,不仅威信极高,民心也被他收服得妥妥的,而这时皇帝所不能忍受的事情。

于是高仙芝和封常清一同葬送在了潼关,这高仙芝一死,唐朝的弊端立即就显现了出来,他们的战争节节败退,名将良才都失去了性命,局势危在旦夕。

这个时候,郭子仪站了出来,他表明了自己的忠心,还详细说了自己的战略,皇帝虽然并没有将郭子仪放在眼中,但是眼下确实无人可用,只能派郭子仪上任。

郭子仪领了大军,和李光弼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先后收复了多块失地,还平定了长安与洛阳,为安史之乱的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唐朝局势逐渐稳定之后,郭子仪却一反常态,没有要任何的赏赐和功名,而是直接退隐山林,做了一个普通的农民。

正是郭子仪的这种态度,让他再次得到了重用。吐蕃来犯,皇帝直接点名郭子仪让他去,和郭子仪不同的是,李光弼这个时候正在水深火热之中,他受到宦官猜忌,只能畏畏缩缩。

郭子仪领命之后即刻出征,他大获全胜,凯旋归来,回来之后的郭子仪,再次告老还乡,因为对权势的淡然,皇帝对郭子仪极为欣赏,可这种优秀招来了不少妒忌。

他们谋害郭子仪,还挖了郭子仪的祖坟,这对于祖宗是大不敬的行为,谁能忍住不动怒,可郭子仪却忍住了,他还心平气和的告诉皇帝,说这是天意,不必追究。

这份气量令宦官也佩服不已,郭子仪就这样平安度过了晚年,直到85岁安然去世,因为心怀坦荡,所以郭子仪才能在风云局势中安然无恙,他能力出众,德才兼备,是不可多得的将才,这样的人名垂青史。

曹彬

曹彬出身望族,父亲是后汉的将领。曹彬的姨母嫁给了郭威,郭威建立后周,曹彬就是皇帝的外甥。

与皇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曹彬的地位自然差不到哪里去,一路水涨船高,还担任了后周的高级将领。

而后,他追随赵匡胤,赵匡胤废黜后周帝,建了宋朝,曹彬就此成为了北宋的开国功臣。因为曹彬与前朝王室的关系密切,虽然是开国功臣,赵匡胤还是对他留了个心眼。

但曹彬不管何时,永远都是谦和温润的态度,工作勤勉,对新皇帝也尽心尽力,令人挑不出错处,赵匡胤慢慢才放下了戒心。

他与宋太宗讨论用兵,还出征讨伐北汉,胜利归来。有人对曹彬颇有成见,认为他并不会尽力辅佐皇帝,赵匡胤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日久天长,这种想法难免不会出现。

赵匡胤

所以曹彬干脆就主动提出退居二线,他经历了三位君主,自然知道被猜忌的后果是什么。正是因为曹彬的明哲保身,他虽然短暂经历了贬谪,但还是以太尉、侍中之位走到了最后。

曹彬的儿子曹玮也不弱于父亲,镇守边疆四十年,屡战屡胜,是边防的重要支柱。父子二人为大宋江山付出了汗马功劳,事迹广为流传。

李靖

李靖的祖辈皆为隋朝效力,他出生在武将世家,自小习文武,聪慧过人,少年时期,隋朝动荡,李靖想同父辈一样,效忠隋主,但李渊的动作实在太快了。

李渊称了帝,李靖的兵力又不足,眼看隋朝大势已去,李靖只好投靠李渊。李靖的出身令李渊很是忌惮,他原本想把李靖给杀掉,但是遭到了李世民的劝说。

李世民非常欣赏李靖的才华,李靖自此也就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他为李世民征战天下,平定地方。

621年,李靖跟随李孝恭南伐,利用地理环境,顺利夺取江陵。随后,李靖开始活跃在江南地区,他用武力镇压强势,又怀柔体恤百姓。

在江南暴乱时,李靖南下平定,在突厥暴动时,李靖直接率军北上,他为唐朝扫除了多方障碍,解决了大唐的诸多外患。

在大唐的历史上,李靖的功勋高高在上,成绩斐然。这样一位功高盖世的将军,心里却非常明白,他知道皇帝最忌讳的是什么,功高震主,这人几乎就不得安稳。

所以李靖每次出征之后,都向皇帝主动请辞,他从不争权夺利,甚至在被诬陷谋反之后,也不曾为自己辩解半句。

李世民知道李靖的为人,他相信李靖的一腔赤诚,李靖也安稳活到了79岁,他去世之后,李世民还封其为古今名将。

韩世忠

从一个小小的弓箭手到威风凛凛的大将军,韩世忠的一生传奇又精彩。因自小喜欢习武,善射,韩世忠在未满20岁的时候被招募入伍,做一名弓箭手。

西夏来犯,宋军攻打其城池,却始终不得其门,金军出言嘲笑,这直接将韩世忠的血性给激发了出来,他一杆长枪,一匹骏马,孤身一人闯入敌营,勇猛异常,直取敌人首级,扭转局面,韩世忠一战成名。

后来,韩世忠又在讨伐西夏中立下赫赫战功,他成为了众人口中的“猛将”。北宋末年,韩世忠跟随大将攻城略地,平定叛乱,屡建奇功。

由于出色的军事能力,韩世忠一路扶摇直上,年纪轻轻便成为了将领。靖康之变爆发,群龙无首,韩世忠来到南京,拥戴赵构,建立南宋,韩世忠功不可没,被授予左军统制。

两年后,皇宫禁军发动兵变,宋高宗被软禁,差点被夺了皇位,那个时候,韩世忠在边疆镇守,听闻京城有变,二话不说立即回城,以迅猛之势杀入都城,保全了宋高宗。

宋高宗激动不已,而韩世忠在平定内乱之后又立即赶往边疆抗敌,取得了亮眼的功绩。然好景不长,韩世忠与秦桧因立场不同发生冲突。

最终秦桧的主和派胜利,韩世忠没有了军权。他没有再挣扎,因为自己前期的功绩,如果自己再做出什么举动,怕是容易遭人猜忌,所以韩世忠干脆利落请辞了。

他闭门谢客,不参与任何朝政有关的事情,骑驴看马,钓鱼品茶,过上了悠闲的生活。曾经的战友找他,韩世忠也闭门不见,最终,功成名就的韩世忠安稳离世,这份心境和决心令人佩服不已。

王翦

十八天将军队扩充至一千人,且都是精兵悍将,王翦带领这支部队,直接攻下了九座城池,一战成名。

他奉秦王命令,南下伐赵,与赵国名将李牧僵持一年有余,随后利用计谋,找到破敌良机,一举令赵国灭亡。

随后王翦东征,攻下燕国,燕国就此沦为秦国的附庸国。两年后,攻灭魏、齐两国,直到楚国,王翦才遇到了坎坷,还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

他要求派六十万大军,彻底歼灭楚军,同为将军的李信却主派二十万大军。秦王当然想用最少的损失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就派给李信二十万人,前往攻楚。

王翦为了逃避征伐,直接称病,他预感不妙,事实也的确如此,李信的二十万大军中了埋伏,不得不退。

秦王见此情况,意识到了王翦的重要性,于是亲自前往王翦家中,王翦依旧表示,非六十万大军不可。

秦王只能同意,王翦渡江南下,运用计策,使楚军大败。王翦成功攻破郢都,生擒楚王。王翦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武成侯。

王翦为秦国戎马一生,直到81岁退隐封地,秦王留不住,于是亲自送行,王翦90岁终于故乡,安稳去世。

往期精彩推荐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更新时,您能够第一时间看到

0 阅读:103
藏剑游侠解近代

藏剑游侠解近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