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U-2侦察机肆无忌惮的窜入兰州后,逼近导弹二营阵地。参谋长宫长春却急得不行

熹然说历史 2025-08-19 01:22:12

一次,U-2侦察机肆无忌惮的窜入兰州后,逼近导弹二营阵地。参谋长宫长春却急得不行,营长岳振华开会去了,指挥车无人指挥! 1963年11月1日,天空中出现的那个银白色身影,注定要改写历史。当U-2侦察机完成对兰州等西北核基地的侦察返航时,等待它的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空中对决。关键时刻,指挥车里却空无一人! 1963年11月1日早晨,U-2又找上门来了。情报站报告:U-2一架,从温州湾入陆,飞行高度2.05万米。这架U-2的飞行员叫叶常棣,是个老手了。这位国民党少校飞行员,1960年第一次驾RFl01A飞机侦察大陆,1961年入窜大陆侦察九次,两次受到蒋介石接见,可以说是相当嚣张。 成钧料定,这U-2是到酒泉、兰州一带去侦察照相的。果然不出所料,这架侦察机径直飞向西北,对我国核武器基地进行肆无忌惮的侦察。这种行为简直是对新中国主权的公然挑衅,让人愤怒不已。 按照原定安排,这天要开作战会议,他让地空导弹兵第二营营长岳振华、第三营营长杜宪照当天中午12点前赶回三条岗和弋阳的阵地。可谁知道敌机来得这么快,这下麻烦大了。 上午10点15分,已经完成侦察任务的U-2侦察机按着原来的航线返回,已经快到武汉了。在江西上饶的导弹二营阵地上,参谋长宫长春心急如焚。营长岳振华还在开会,指挥车里没有主心骨,这可怎么办?眼看着敌机就要进入火力范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宫长春的额头上开始渗出汗珠。 就在这关键时刻,远处传来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岳振华回来了!他跳下车就直奔指挥车,迅速了解当前态势。经验丰富的他立即下达命令:“今天作战使用'近快战法',制导雷达开天线距离为37公里!” 这个”近快战法”可不简单。时任地空导弹部队二营参谋长宫长春说:“反复计算、反复操练、反复研究,可以说废寝忘食”。就是要把开雷达的时间压缩到极限,不给敌机反应的机会。 眼看着U-2侦察机越来越近,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雷达丢失目标,但二营作训参谋还在报着U-2侦察机的位置,实际上他是根据训练积累的经验在推算。这下更紧张了,在没有雷达指引的情况下,完全靠经验和计算来预判敌机位置,风险可想而知。 关键时刻,按U-2飞行的航向和速度,吴洪甫精准推算出飞机的方位和距离,迅速标图并坚定地汇报:“三发必中一发!”这位被称为”导弹上的眼睛”的战士,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直到最后时刻,他才下令打开制导雷达。二营从打开制导雷达天线到发射导弹,仅仅只用8秒钟时间。三发导弹腾空而起,直冲云霄。巨响过后,U-2再次被击落。 侦察机被击落后,飞行员叶常棣被逮捕。这次胜利意义重大,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更重要的是验证了”近快战法”的有效性。宫长春后来总结说:“这个较量是整个60年代,侦察、反侦察,最终我们一共击落5架U-2、一架RB、三架无人驾驶飞机,一共9架”。 这次上饶空战的胜利,充分体现了我军指战员的机智勇敢和团结协作精神。从参谋长宫长春的焦急等待,到营长岳振华的及时返回,再到全体官兵的密切配合,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岳振华很快就被晋升为大校,成为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个大校营长。 那个让参谋长急得不行的紧张时刻,见证了人民军队的智慧与勇气。当年的空中对决早已成为历史,但那种敢打必胜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您觉得在那种关键时刻,如果是您会怎么处理这种突发情况?

0 阅读:6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