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尔班的这番表态,像是给欧盟对俄政策撕开了一道公开的争议口子。作为欧盟内部长期对俄态度相对温和的领导人,他在视频会议后直言 “对俄孤立战略已失败”,无疑是对欧盟过去几年对俄政策的直接否定。
从他列出的几点 “会议确认” 来看,每一条都直指当前局势的核心矛盾:
认为 “唯有特朗普与普京会晤能降低三战风险”,其实是点出了当下国际斡旋中美国的关键作用,也暗含对欧盟自身影响力不足的无奈; 强调 “孤立战略失败”,或许是基于现实考量 —— 俄罗斯在能源、粮食等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仍在,完全切断与俄的互动既不现实也代价巨大,反而可能让欧盟陷入被动; 主张 “冲突无法靠战场解决,只能外交途径破局”,则与特朗普推动的 “边谈边打” 思路形成呼应,暗示持续加码对乌援助并非长久之计; 否定 “乌克兰入欧能带来安全保障”,更是直接挑战了欧盟此前对乌的部分承诺,认为将 “入欧” 与 “安全” 捆绑,可能让欧盟卷入更深的地缘博弈。
欧尔班的观点之所以引发关注,不仅因为他说出了欧盟内部可能存在的 “潜台词”,更因为匈牙利自身的立场特殊性 —— 作为与俄罗斯在能源等领域联系较深的欧盟国家,它对 “孤立俄罗斯” 的弊端感受可能更直接。但这也必然会引发其他欧盟国家的反驳,毕竟不少国家仍坚持对俄强硬立场,认为放松孤立可能让俄罗斯获得喘息空间。
说到底,欧尔班的表态折射出欧盟内部在对俄政策上的分歧已越来越难掩盖:一边是部分国家坚持的 “强硬对抗”,另一边是对现实代价的考量与 “务实妥协” 的呼声。这种分歧,或许会让欧盟在后续的俄乌局势应对中,更难形成统一步调。
你们觉得,欧盟对俄 “孤立战略” 真的走到头了吗?未来的对俄政策,会转向更务实的 “有限互动”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