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江苏扬州,一男子深夜回家发现,有一个陌生男人在自家卧室,妻子还躺在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8-21 15:45:04

“细思极恐!”江苏扬州,一男子深夜回家发现,有一个陌生男人在自家卧室,妻子还躺在床上“睡觉”。男子原以为是妻子背叛了自己,在陌生男人逃走后,男子才发现妻子竟处于昏迷状态,床上有一根抽血用的压脉带,妻子胳膊上还有针眼和血迹。男子觉得事情不对,立刻选择报警,警方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吴先生的指尖在妻子胳膊上的针眼处停住,那点暗红的血迹已经半干,像颗凝固的血珠。压脉带还缠在床脚,蓝白相间的条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这东西他只在医院见过,护士给父亲抽血时用过。 妻子李女士刚从昏迷中醒过来,眼神发直,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打寒颤,仿佛还能闻到那股刺鼻的甜腥味。   三小时前,跨年夜的烟花还在窗外炸响时,吴先生用钥匙轻轻拧开家门。他加班到凌晨两点,怕吵醒妻子,脱鞋时特意踮着脚。 二楼卧室的门缝里透着微光,推开门的瞬间,他看见个黑影站在床边,背对着他,手里好像拿着什么亮晶晶的东西。 “你是谁?”他吼出声时,黑影猛地转身,撞翻了床头柜上的电水壶,滚烫的水溅在地板上,发出“滋滋”的声响。   扭打的时候,吴先生脑子里全是“背叛”两个字。他揪住对方的衣领,看清是张陌生的脸,而妻子躺在床上,头发凌乱,衣襟敞开着。 “你对得起我吗?”他冲着妻子的方向喊,却没注意她双眼紧闭,毫无反应。陌生男人突然发力挣脱,顺着楼梯滚下去,消失在夜色里。 直到这时,吴先生才扑到床边,想摇醒妻子,却发现她的皮肤冰凉,呼吸微弱得像风中的烛火。   压脉带是他在枕头底下摸到的。那根弹性绷带还带着体温,他顺着妻子的胳膊往上找,在肘弯处看到了那个细小的针眼,周围泛着青紫色。 “抽血?”这个念头让他后颈发麻,他想起去年陪母亲住院,护士就是这样绑上压脉带,消毒,进针。 可谁会闯进家里,给睡着的人抽血?他颤抖着摸出手机,才发现妻子的手机掉在床底,屏幕已经摔裂。   警方后来在楼梯转角的垃圾桶里,找到了那块浸透麻醉剂的黑布。法医检测出七氟烷和异氟烷的成分,这两种强效麻醉剂,在医院里都需要麻醉师操作,稍有不慎就会致命。 “他是专业的。”老刑警指着黑布边缘的缝线,“这块布缝了夹层,刚好能锁住药剂挥发。”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李女士的睡衣领口、床单边缘,都检出了相同的麻醉剂残留,说明徐某在捂晕她时,动作稳得像在执行某种流程。   徐某的前科档案堆起来有半尺高。1998年因盗窃罪判了3年,2005年因强奸罪加刑10年,2018年又因非法侵入民宅被抓。 狱友说他“喜欢冒险”,曾在看守所里炫耀“能在别人家里待上一夜不被发现”。 这次作案前,他踩点踩了半个月,每天凌晨都在吴先生家附近转悠,摸清了吴先生加班的规律,甚至知道李女士有睡前喝牛奶的习惯,他后来交代,原本想等她睡沉了再动手,没想到吴先生回来得比平时早。   审讯室的灯光惨白,徐某坐在铁椅上,说起抽血时的表情很平静。“就是想试试,在别人家里干这个,刺激。”他说自己从网上学的静脉穿刺,练了半年,“找血管一找一个准”。 警方问他抽的血去哪了,他扯着嘴角笑:“倒了,就是图个紧张感。” 这话让记录的女警攥断了笔芯,从偷东西到强奸,再到用专业麻醉剂入室抽血,他的犯罪升级得像在闯关,每一次都在试探法律的底线。   法庭上的证据链像串起来的铁锁。那块带麻醉剂的黑布、李女士肘弯的针眼鉴定、吴先生的目击证言、医院的麻醉残留检测报告,还有徐某手机里搜索“静脉抽血技巧”“如何快速捂晕人”的记录。 徐某的律师辩解说“没有直接物证证明抽血”,可法官指着李女士睡衣上的麻醉剂痕迹:“他深夜非法侵入,使用违禁麻醉品,即使没有抽血,也已构成严重威胁。”   二审维持原判那天,吴先生去监狱见了徐某一面。隔着厚厚的玻璃,他问:“你到底想干什么?”徐某嚼着口香糖,眼神飘向窗外:“就是觉得……刺激。” 吴先生没再说话,转身离开时,听见身后传来一句:“下次我知道该怎么不被发现了。”这句话让他攥紧了拳头——这个男人从未觉得自己有错,他的“刺激”,是别人用一生都抹不去的恐惧。   李女士现在睡觉总要开着灯,床边放着把剪刀。吴先生换了三道门锁,装了六个监控,可每次加班到深夜,还是会忍不住每隔十分钟就看一眼家里的监控画面。 小区里的邻居见了他们都绕道走,背后议论“太吓人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那根压脉带、那个针眼,像扎在肉里的刺,稍一碰就疼。 有些伤害,比刀子划开的伤口,更难愈合。 信息来源:潇湘晨报——2025-08-19《男子潜入陌生女子卧室,将她麻醉后抽血!竟称“为缓解压力”》

0 阅读:3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