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收到兆惠被数万叛军包围在黑水营的消息后,认为肯定活不成了,下令晋封兆惠为一等公,然后就等着死讯传来,给这个爱将开“追悼会”。不曾想,乾隆再次收到战报,竟然是兆惠脱险的消息。 要说兆惠这人,前半辈子跟打仗压根不沾边,他出身满洲正黄旗,祖母是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亲戚,标准的皇亲国戚。 年轻时在军机处当笔帖式,后来混到刑部侍郎、户部尚书,纯纯的文官路子。 直到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之战爆发,兆惠被派去督运粮草,这才算摸到军事的边。 真正让他转型成“战神”的,是乾隆二十年的准噶尔之战,当时准噶尔汗国内乱,乾隆趁机派兵西征,兆惠负责北路后勤。 没想到清军刚撤,准噶尔残部就反扑,兆惠带着五百骑兵硬刚数万叛军,一路从伊犁打到乌鲁木齐,愣是把对方揍服了。 乾隆乐得合不拢嘴,直接封他为一等公,还夸他“忠勇冠世”。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南疆又出事了,大小和卓兄弟,霍集占和波罗尼都,趁着清军主力不在,杀了朝廷派去的招抚使阿敏道,自立为汗。 乾隆一拍桌子,兆惠,你去!于是,兆惠带着四千清军直奔叶尔羌,结果一脚踩进了霍集占的包围圈。 兆惠的战术原本很稳妥,先派八百人盯住喀什噶尔的大和卓,剩下的兵力围住叶尔羌城,等援军到了再总攻。 可坏就坏在情报失误,探子报告城南有叛军的羊群,兆惠心说抢来当军粮岂不美哉?结果刚带一千骑兵过河,桥塌了。 霍集占一看乐坏了,立刻派出五千骑兵加一万步兵,把兆惠堵在黑水河畔。 清军被切成两段,过河的四百多人差点全军覆没,兆惠本人脸上腿上中了两刀,换了两匹马才逃回大营,叛军趁机渡河,把剩余的三千清军团团围住。 接下来的三个月,黑水营成了清军版的“极限挑战”,没吃的? 挖地三尺找叛军埋的粮食,没弹药? 砍树从树干里抠出几万颗子弹,叛军放水淹营? 立刻在下游挖沟排水,天寒地冻就拆帐篷烧火取暖。 最绝的是,霍集占为了动摇军心,天天派人喊话:“投降吧,你们皇上都放弃你们了!” 兆惠嘿嘿一笑,转头对士兵说:“别信,皇上肯定在调援军呢”,他哪知道,乾隆连他的“身后名”都安排好了。 北京城里,乾隆已经脑补了一出悲情大戏,按照惯例,武将战死得风光大葬,于是他提前晋封兆惠为一等公,连抚恤方案都拟好了。 军机大臣们面面相觑,仗还没打完呢,皇上是不是太心急了? 乾隆的理由很“充分”,兆惠被几万人围着,援兵远在千里之外,能活下来才有鬼,可他忘了,兆惠这人最擅长的就是“绝地翻盘”。 果然,正月初六,富德带着三千援军赶到呼尔埔,被叛军拦住打了四天四夜。 眼看要撑不住,阿里衮又带着六百骑兵和两千匹马杀到,两路清军合兵一处,直奔黑水营。 兆惠在营里听见动静,立刻带队突围,里应外合把叛军打得哭爹喊娘,正月十四,清军成功会师,撤回了阿克苏。 消息传到北京,乾隆的表情大概很精彩,前脚刚给人家“追封”,后脚人家活着回来了,这戏还怎么演? 好在皇帝的脸皮够厚,他大笔一挥,把“追封”改成“实授”,顺便给所有参战将领发奖金,至于那封“提前哀悼”的圣旨……咳咳,谁都不许再提! 黑水营之围后,兆惠越战越勇,乾隆二十四年,他联合富德横扫南疆,把大小和卓赶到了阿富汗。 巴达克山汗一看清军来势汹汹,赶紧把霍集占兄弟的脑袋打包送来,至此,天山南北彻底平定,自唐朝安史之乱后脱离中原王朝千年的西域,重回中国版图。 兆惠回京那天,乾隆亲自出城迎接,还非要给他牵马,兆惠吓得差点从马上滚下来。 至于那场没开成的“追悼会”?成了乾隆朝最大的乌龙梗,后来有人调侃,皇上,下次兆惠将军出征前,您直接封爵吧,省得中途加戏。 权威信源:《清史稿·兆惠传》
乾隆收到兆惠被数万叛军包围在黑水营的消息后,认为肯定活不成了,下令晋封兆惠为一等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8-22 12:03:05
0
阅读:1